APP下载

日记三则

2015-09-27凤丫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9期
关键词:点儿豆子语文课堂

凤丫

2014年11月3日

暑假买了一套《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近期才有空读完《小说分册》和《散文分册》,还余一本《综合分册》日后再读。

我觉得其最大的优点是,将评论插入文本。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及时提醒读者欣赏文章的美点及写法,加深理解,降低阅读的难度;二是缓和一直以来语文课堂阅读的紧张情绪,使阅读成为一种安静的精神享受;三是文中的散评放得开,结尾处的总评收得拢,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使读者既关注了局部,又把握了全貌。

第二大优点是视野开阔。以《散文分册》为例来说。怀念亲故的,无不将个人命运置于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从小处说,使文章显得厚重。从大处说,能够激发读者不由自主地思考人生、命运,从而感悟到生命的短暂。写朋友的,四篇四种写法,阅读课也是写作课。写生活的,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当下最热门的也是最紧迫的话题,以极小的事情表现出来,是德育,更是美育。“人世间与新解读”这一分类,重新解读大家熟知的人和事,既有哲学思辩,又有拼贴,还有朴实的叙述。写少年游的,有文革抄家者的忏悔,有被抄家者的惨痛,有汶川地震的痛苦,也有快乐灿烂的童年记忆。

第三大优点是可引领中学语文课堂的变革。这些点评有启发式的提问,有读者的人生感悟,有对写作技法的分析,有对语言的玩味,有背景介绍,有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有与其它作品的比较阅读,等等。内容精当,视野开阔,有助于读者自由阅读。而这正是传统教材最吝啬的地方。我一直都不明白,正统教材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藏起来,不让学生轻轻松松地欣赏一篇美文。很多学生和我小时候一样,既喜欢阅读,也喜欢写作文并且写得不错,但就是不喜欢上语文课。为什么呢?因为语文课堂上到处是陷阱。什么段落大意啦,中心思想啦,写作手法啦,修辞手法啦,作者的思想感情啦,这些谜语的标准答案都掌握在老师一个人手里。整堂课就是猜谜语。猜得又焦虑又紧张,哪有心思去体味文章的美!教材小家子气,老师也小家子气。

但我认为有一个问题要弄清楚:此书到底是编给谁看的?若是初中生,则有两点不足:一是有些文章难度偏大,如《中国神话中的现代宇宙学》《时间与阶级意识》《温泉》等,专业术语多,抽象;二是与小学阶段的阅读没有接轨。

2014年11月9日

晚上走到工商局大门口时,我对豆子说,有件事,你让我很伤心。

她一听这话,马上低下头,很紧张地问:什么事?

我说选背美文的事。她问出了什么问题,我说,昨天我说得很清楚,把那两本书读完,任选一篇背诵。你想背就背哪篇。可是你硬要我来选,说你自己选的没用。

在幽暗的路灯下,她愣愣地看着我,很迷茫的样子。

我说,你为什么就没有自己的主见呢?

她问,你伤心的就是这个?

我说,是的。

她哈哈大笑,把肚子都笑疼了,蹲在路边上起不来。我说,有这么好笑吗?

她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你的点儿,你伤心的点儿,怎么总跟别人不在一个点儿上啊?

2015年1月14日

整理书架时,无意中看到了豆子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读本》,随手一翻,就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在京城定居,最感落寞的一点,是少雾。没有雾,没有朦朦胧胧的美,没有牛奶般弥漫的白色,心里总觉得缺点儿什么。

这是一篇写雾的随笔,作者是当代的一位著名作家。这本书出版于2011年,豆子在书上划了很多杠杠,还重点赏析了这段话,每句话运用了啥修辞,突出了啥特点,表达了啥感情,写得密密麻麻的,想必那是语文老师认真引导的结果。

想想时下弥漫神州大地的雾霾,想想APEC蓝,想想戴口罩上下班的人们,越想越滑稽。文章对苦聪山、峨嵋山、庐山的雾景一一进行了欣赏,文笔不可谓不美,我却越读越厌烦:假!做作!苍白!

其实这不关作者的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雾还是富于美好的诗意的,作者也还没听说过什么pm2.5。

古时候的一句“白云生处有人家”,该是丰富了多少人的情感世界啊!然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甚至几乎在一夜之间,我们的生存环境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知现在的《语文读本》是否还有此文?不知语文老师是否还像过去一样讲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点儿豆子语文课堂
春天不应该做点儿什么吗?
让善良打点儿折扣
夹豆子
点儿变魔术
你那点儿拼,真的不算什么
我和小豆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