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岩石鉴定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5-09-27楼仁兴任锡钢

中国地质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沉积岩岩石教学方式

楼仁兴,裴 尧,任锡钢,王 晰

吉林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课程建设

高职高专“岩石鉴定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楼仁兴,裴 尧,任锡钢,王 晰

吉林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为适应高职高专整体教学改革要求,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岩石鉴定Ⅰ”这门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尝试,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结合地质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求来设计课程教学模块,并且根据不同模块的教学设计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高职高专;沉积岩;课程改革;工学结合

一、前言

近年来,高职高专的教学改革已经从全国、省市地区的布局等宏观领域发展到具体的学院、专业、每门课程与每位教师等微观领域。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进,高职高专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改革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高职高专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的整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对我国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意义重大,是本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石鉴定Ⅰ” 这门课程是高职高专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的在与使学生掌握与沉积岩有关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沉积岩岩石的鉴别能力,为学生野外区域地质填图、固体矿产勘查、矿山地质调查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高职高专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作为该课程的教师首次对本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改革。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表现形式改革

“岩石鉴定Ⅰ”的课程设计以工学结合为教学改革思想,教学内容的选取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产单位岗位需求、就业导向接轨;第二,教学内容要符合相关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2-4]。

本着这两个教学内容选取原则,笔者选取了五个沉积岩训练模块(表1)。根据“沉积岩岩石鉴定及描述”的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求,将沉积岩训练模块进行了排序,并相应的确定了本门课程的技能、知识和素质内容。针对各个模块训练任务和要求的不同,笔者将44个教学课时进行了相应的分配。为了使学生能够连贯性的完成每个学习任务,本次课程采用连续的4个课时为一次课,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连续性思维。

表1 “岩石鉴定Ⅰ”模块划分表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1)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系统的沉积岩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常见沉积构造现象,并能恢复岩石的沉积环境;能够借助放大镜、稀盐酸等工具肉眼识别沉积岩,并能进行准确定名和描述;能够利用显微镜进行沉积岩的镜下鉴定及描述。

(2)知识培养目标:使学生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成因;了解沉积相、沉积环境的概念及判定依据;掌握沉积岩的基本类别以及各自鉴别特征,并要求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

(3)素质培养目标: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力求使学生通过实训任务打下一定的沉积岩岩石基础,通过教学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对教学表现形式进行了改革,包括实训项目和作业设置两部分。第一种表现形式是实训项目,学生通过沉积岩岩石手标本的独立鉴定以及岩石薄片镜下独立鉴定的实训项目,锻炼学生自己的实践能力;第二种表现形式是作业设置,作业设置要注重做、学合一,设计形式主要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通过设计一些讨论题和思考题,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

“岩石鉴定Ⅰ”这门课程采用的是边做边学即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模式。以下是具体的操作过程:首先是创设情境,教师引入一些具体的生产项目,给学生布置生产任务;第二是分析研究,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和研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第三是讨论交流,学生上台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并且进行成果展示,完成后有教师给出评价;最后是反馈总结,学生提出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这些反馈问题进行总结。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情景导学法:教师引入一些在生产单位野外工作中常见的沉积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可以采用一些典型沉积现象照片,也可以是沉积构造手标本。

(2)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质任务,由学生分组独立完成,该教学方法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5]。

(3)分组讨论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组练习和讨论,每组人数控制在5~6人,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6-7]。

(4)讲授法和启发法:每节课的最后,由教师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并做相关演示,为同学们理清思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8-9]。

为了调查课程教学改革后的效果,笔者连续观察了近3届学生共计203人次的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将本门课程教学改革前与教学改革后的学生成绩分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图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课改教学方式,学生出勤率和卷面考试合格率都有一定的提高,沉积岩岩石标本鉴定的合格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充分说明了本门课程教学改革后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动手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显著。

图1 “岩石鉴定Ⅰ”课程教学改革前后学生成绩分类对比图

四、特色和创新

“岩石鉴定Ⅰ”作为在岩石教学领域的首次教学改革尝试,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如下几个特色和创新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理论后实践,大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本门课程是边理论边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进行小组训练,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岗位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与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相比,本课程首次使用了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成果展示法等新的教学方式,这种多类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对众演讲能力等综合素质[8,10]。

五、结束语

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高专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坚持工学结合、职业活动为导向,每个教学模块都设定各自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以资源勘查实际或虚拟的生产项目为载体,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达到能力实训的目的。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地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1] 汤向东.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06(12):63-64.

[2] 石胜群.五年制高职《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1):32-33.

[3] 郝福江,王晰,楼仁兴,等.“资源勘查实物”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3,22(2):128-131.

[4] 崔江利.关于《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91-92.

[5]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 王家生,谢树成,龚一鸣,等.“普通地质学”野外和室内实践教学改革与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2):79-82.

[7] 杨仁超,樊爱萍,韩作振,等.“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10,19(3):92-95.

[8] 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9] 裴尧,楼仁兴,钱桂兰,等.项目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地球物理探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4):191-192.

[10] 徐晓飒.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对策探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38-139.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dimentary rock; teaching reform;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G642

A

1006-9372(2015)04-0108-3

2015-06-08。

楼仁兴,男,讲师,主要从事岩石鉴定及矿物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投稿网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引用格式:楼仁兴,裴尧,任锡钢,等.高职高专“岩石鉴定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4):108-110.

Titl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Rock IdentificationⅠ ”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thor(s): LOU Ren-xing, PEI Yao, REN Xi-gang,WANG Xi

猜你喜欢

沉积岩岩石教学方式
粒度分析在沉积岩中的应用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3深源岩石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种叫做煤炭的岩石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海藻与岩石之间
探讨沉积岩教学薄片的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