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2015-09-25宫秀丽蒋戈利刘文红李桂香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颈源头痛疗程

宫秀丽,蒋戈利,刘文红,李桂香

(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中医针灸康复技术中心,天津 300191)

为客观评估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设常规针刺疗法为对照,评估包括症状综合疗效、VAS评分、治疗后半年随访复发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中医针灸康复诊疗中心门诊部及住院部颈源性头痛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对照性研究。共入选64例,脱落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方法随机分配,将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 55岁,平均 37岁;病程最短 1个月,最长 20年,平均8年。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9岁,平均35岁;病程最短15 d,最长25年,平均1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头痛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国际头痛协会修订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1]和《头面部疼痛诊断治疗学》中相关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②患者无明确颈部创伤史,无高血压史。

1.4 排除标准

通过检查如颈椎核磁共振、脑电图、头颅CT或核磁共振,排除偏头痛、丛集性头痛、颅内病变、枕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脑血管病引起的头痛,紧张性疼痛及鼻窦病变等。

1.5 脱落终止标准

①依从性差,不能按时按研究要求实施的患者,不能按疗程完成研究者;②治疗过程中自行口服药物及就诊外院行其它治疗者;③对针刺治疗惧怕或晕针者;④由于自身原因发生其他突发事件而不能继续完成研究方案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主穴取整脊穴(印堂直上1寸)、后溪穴、颈痛穴、双中平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高点连线的中上1/3)、颈夹脊(双)。阳明头痛配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少阳头痛配率谷、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配天柱、申脉;厥阴头痛配四神聪、太冲、内关。

第一步远道平衡针。用直径0.30 mm毫针,整脊穴针尖向下,提捏进针,沿皮下骨膜外进针1.0~1.5寸,施提插泻法1 min,以酸麻胀感放射至前额或鼻根部为度;然后刺双侧后溪穴,直刺 0.8~1.0寸,施捻转泻法 1 min,以酸麻胀感向前臂放射为度;继而刺双侧中平穴,直刺1.5~2.0寸,施提插或捻转泻法 1 min,以麻胀感放射至足为度,同时嘱患者深呼吸,并做扩胸-屈颈对抗性颈项活动2 min。3穴得气后不留针。

第二步深刺颈部夹脊穴,通以电流刺激。首先根据患者头痛所属经络,用0.30 mm×40 mm毫针针刺配穴,得气为度,再深刺颈部夹脊穴,直刺0.8~1.2寸,以局部酸麻胀感或向肩部传达为度,然后通 KwDⅡ-808型电针仪,选疏密波脉冲刺激20 min,刺激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第三步刺络拔罐。选颈项部压痛点,首先用75%乙醇行皮肤消毒,再用三棱针在阿是穴(颈项部条索或面部痛点处)或大椎穴快速散刺 5~8点,加拔罐8~10 min,吸拔出瘀血2~5 mL。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主穴根据《当代针灸治疗学》[3]取天柱、颈夹脊、玉枕、百会、项肩穴(大椎旁开 3寸)、后溪、申脉,配穴同治疗组。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以得气为度,留针2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 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和“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

3.1.2 综合评分计分法

观察患者诱发或加重头痛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或加重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①诱发或加重头痛次数以月计算,每月发作 5次以上为6分,3~4次为4分,2次以下为2分。

②头痛程度,发作时须卧床的为6分,发作时影响工作的为4分,发作时不影响工作的为2分。

③头痛持续时间或加重持续时间,持续2 d以上为6分,持续12 h至2 d为4分,持续小于12 h为2分。

④伴随症状,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等3项以上的为3分,2项为2分,1项为1分。

3.1.3 头痛分级

重度头痛:综合评分在17分或以上。

中度头痛:综合评分在12~16分。

轻度头痛:综合评分在7~11分。

无头痛:综合评分在7分以下。

3.1.4 安全性

未发生不良反应(晕针)的计 1分,发生不良反应的计0分。

3.2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疗程结束无头痛。

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以上。

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1%~50%。

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0%以下。

计算采用尼莫地平法,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3 统计学方法

临床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分析,显著性水平取α=0.05,对数值变量资料的两组比较应用t检验,如总体分布为偏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应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7%,对照组为 83.3%,两组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方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综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综合评分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评分比较 (x ±s,分)

3.4.3 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严重程度比较

两组治疗后头痛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无痛率(63.3%)明显高于对照组(30.0%)(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严重程度比较 [n(%)]

3.4.4 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比较 (x ±s,分)

3.4.5 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下降值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01)。表明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较常规针刺疗法见效快,即刻疗效好,疗程短。详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下降值比较 (x ±s,分)

3.4.6 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半年复发率比较

两组治疗后半年随访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9,P<0.05),治疗组复发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46.7%)。表明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详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半年复发率比较 [n(%)]

4 讨论

颈源性头痛病变主要涉及足太阳经、督脉、阳明经、少阳经、厥阴经。同时本病与肝脾气机不畅、气血不足有关;或因劳伤过度,脏腑亏虚,气血不足,筋肉失养,不荣则痛;体位不当,颈部劳损;风寒外侵;情志不畅,气血失和;肝肾不足,精血衰耗,为其发病原因。

从现代医学来讲,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小关节紊乱、颈部软组织紧张僵硬等颈部病变,引起高位颈神经、血管受到卡压或炎性刺激而引起的头痛综合征[4-7]。

整脊穴在督脉上,为太阳经气结聚之地[8-9],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循身之背,入络于脑,此穴可疏通太阳经和督脉经气,活血止痛。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督脉相通,针刺此穴有疏经气、利脑窍、安神、止痛之效。中平穴属经外奇穴,在胃经循行路线上,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在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其分支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10],故针刺此穴行气生血,气血畅通,滋养脑髓,头痛可消。 颈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间,五脏六腑与之联系密切,刺激颈部夹脊穴,可直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疏筋散结。大椎或阿是穴局部刺络拔罐,具有活血祛瘀止痛之效。总之三步针罐疗法经大量临床验证能使颈部肌肉得到放松,椎间隙增宽,椎间孔增大,小关节紊乱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正,并能改善局部血流,缓解水肿,松解黏连,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肌肉痉挛等造成的对血管神经卡压,使症状消失[11-13]。

综上所述,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比常规针刺疗法总有效率、痊愈率高,见效快,即刻止痛效果好,疗程短,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1] 张志凌,李义凯.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9,7(6):55-56.

[2] 陈宝田,朱成全,谢炜.头面部疼痛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2-134.

[3] 石学敏.当代针灸治疗学[M].第 2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172-174.

[4] Zito G, Jull G, Story I. Clinical tests of musculoskeletal dysfun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ogenic headache[J]. Man Ther, 2006,11:118.

[5] Hall T, Chan HT, Christensen L, et a1. Efficacy of a C1-C2 selfsustained natural apophyseal glide (SNAG) in the management of cervicogenic headache[J].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07,37(3):100-107.

[6] Grgić V. Cervicogenic headache: etiopathogenesis, characteristics,diagnosi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herapy[J]. Lijec Vjesn,2007,129(6-7):230-236.

[7] 刘兵,梁新梅.颈源性头痛及其神经阻滞疗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15(6):363-365.

[8] 蒋戈利,李坚将,刘向健.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性脑梗塞67例[J].中医药学刊,2003,21(1):64.

[9] 蒋戈利,李坚将.三步针罐疗法治疗急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华北国防医药,2005,17(1):15-16.

[10] 蒋戈利,李坚将,邢军,等.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椎病486例临床研究[J].华北国防医药,2013,15(3):158-160.

[11] 蒋戈利,李坚将,邢军,等.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椎病 486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3,21(4):634-635.

[12] 蒋戈利,李坚将,刘向建,等.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胸综合征效果观察[J].天津中医,2002,19(4):31-32.

[13] 张凯,蒋戈利.三步针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响疗效多因素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3):251-253.

猜你喜欢

颈源头痛疗程
头痛应该灸哪里?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头痛与口疾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远离头痛的困扰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4例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