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2015-09-25曹海禄王卫权

中国现代中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种植业中药材药材

曹海禄,王卫权

(中国中药公司,北京 100195)

·专题·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曹海禄,王卫权

(中国中药公司,北京 100195)

概述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的现状,分析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对策建议进行了简要思考,以期为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中药材种植业;中药农业;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药材是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健康有序的中药材种植业,对于发展持续健康的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三农”问题解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尤其是《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发布,更是为未来几年我国中药材种植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必将对中药材种植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本文对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进行了简要概述,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引起国家、行业、企业对中药材种植业发展事宜的关注与重视,以共同推动中药农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1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1.1 发展现状

历史上我国的中药材商品供应主要依靠野生资源。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大力发展中药材的栽培和养殖。虽然目前仍有70%左右的中药材品种来自野生资源,但30%来自栽培和养殖的药材品种,其生产量却占到了中药材供应量的70%以上[1]。截至2012年,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约140万hm2(不含林下种植面积)[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药材品种达616个,种植养殖品种近在300个[1],其中生产供应以栽培(养殖)为主的近200种[3],占常规使用品种的40%以上,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3]。

在中药材种植业高速稳步发展的进程中,国家、行业、企业都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在各层面均成效显著。

(1)国家层面,国家对中药材种植业越来越重视。于4月27日发布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整体关于中药材的专题规划。规划中明确了中药材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措施,为未来几年我国中药材种植业指明了方向。此外,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资金从“十一五”的2100万元/年提高至“十二五”2.5亿元/年,“十二五”开始至今共扶持了105个品种260个基地,大大推进了中药材种植业向“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行业层面,中药材种植基地认证的推行,有效地提升了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水平。截止2014年底,141家企业66个品种152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GAP认证。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也积极在会员内部开展“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选活动,截至目前共评出38个品种40个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见图1)。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农业企业对提高药材质量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了中药材种植业的规范化程度。

图1 2004—2014年我国中药材CAP认证情况

(3)企业层面,中药工业企业反哺中药农业的积极性愈来愈高。从通过国家GAP认证和“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的情况来看,中药工业企业通过自建、入股合建、协议共建等方式积极投身于反哺中药农业的进程中,对“两保一稳定”(保证产量和质量,稳定价格)药源基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中药材种植业的建设也越来越规范,在基地的组织模式、过程管理、质量意识、溯源应用与品牌打造等方面都已经有了显著提高。

1.2 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纲领规划的实施,以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将给予中药材种植业乃至中药农业发展极大地促进作用,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家依法治国与加强监管,同时品牌立企、合规经营的要求,倒逼中药工业企业建立适合自身的“三化”(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基地,亦更愿意、更积极地投身于中药材种植业建设中,强强联合,促进工业反哺农业。

2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

中药材良种繁育还处于我国农业20世纪50-60年代水平,栽培药材良种推广率不足10%,基本以“自繁自育自用”为主[4]。施肥打药、灌溉排水、收获时期等田间操作尚处在传统经验阶段。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播种、除草、采收、初加工等环节主要依赖人工完成。

2.2 组织管理松散,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

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多为当地弃耕的贫瘠山坡耕地、退耕还林地和荒漠沙土地,基地分散、位置偏远、规模小,且以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生产、交易为主,组织形式单一,管理松散,农场式、合作社等中药农业组织模式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严格按GAP标准实施的规范化基地不到栽培药材生产面积的10%[5],农药化肥超标现象时常发生,产出药材的质量严重堪忧。

2.3 市场信息不畅,产业健康度亟须改善

当前,虽说相关信息渠道日益丰富,但仍存在“少了是宝,多了是草”的现实例子,如近年来的太子参、三七、人参等药材市场的大起大落,这些都说明现在的市场信息还是存在不透明、不公开,进而产生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等乱象,以及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屡屡出现,导致产销信息失真,严重影响药材市场的健康稳定,直至威胁中药乃至大健康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2.4 供求对接滞后,商品市场化尚需提升

现有产地种植企业普遍处于“规模小、实力弱、水平低、精深加工能力弱”的状态,仅限于出售原材料或饮片,产业链条短,产业化较低,特色产品未能形成优势产业,自然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工业与农业对接的合作机制与模式尚未建立起来,工业反哺农业渠道尚未畅通。

目前,因经营业绩压力大,大部分中药农业企业均处于为生存而战的状态,主动开拓市场、种植适销对路品种、数据描述产品优势与确定目标市场等能力弱,尚缺乏与工业企业对接的工业语言和商品策略,道地药材潜在的经济价值还未得到深入挖掘,品牌创效益的作用不明显,更谈不上品牌培育。就是有品牌,亦多是以区域品牌,如“中宁枸杞”、“文山三七”等形式出现,这样在区域间会形成区隔,但在区域内产品雷同、品牌混杂,差异优势或公司优势几乎未能体现,这样往往会陷入简单的价格竞争或概念炒作上去,很容易将此类品种产业做成死循环,如云南玛卡。

3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建议

3.1 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定发展方向

国家产业政策是支持导向,市场需求是源头动力,只有重视两者的协调性才能更好地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把握市场。《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明确了中药材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进一步清晰了中药材的未来发展重点与任务。中药农业企业应在进行严格细致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情况下,要适时把握国家中药行业总体政策导向,以确定企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契合点,明晰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3.2 合理规划,打造优质道地药材基地

利用已有的种植基地和产业基础,制定中长期中药材种植业发展规划,合理谋划,优化种植布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田间管理规范和组织管理机制,以GAP、绿色、有机、优质道地药材基地等认证标准指导药材生产,建设优质道地药材基地,为中药工业和大健康产业提供安全、优质的充足原料,做好良心药、放心药的第一车间。

3.3 加强协同创新,做好产业基础保障

建立跨学科、团队、行业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政府、行业、企业、基地组建联盟,以项目制形式针对制约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的共性与关键性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促进技术、生产和市场的结合。此外,也可以借助第三方或政府现有农技推广队伍进行企业化装备,以此来保障“三化”基地的顺利运营和出产商品的高质优货。

3.4 建立溯源体系,有效把控质量风险

中药农业区别与其他农作物,主要在于其他农作物注重的是在有的基础上求好,而中药农业是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求精。中药材一定是在追求质量的前提下去追求数量。因此,建立适应于中药材行业和企业自身品牌信誉建设的药材溯源体系显得日益重要。目前,商务部已建成“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系统”,中国中药公司也建立了“中药质量追溯系统”。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也在会员内部正在推广应用中国中药公司“中药质量追溯系统”。中药材追溯体系的建立、推广和应用,可有效把控质量安全风险,帮助政府、行业、企业建立产业链式质量管控体系,保障上市产品安全、可控、溯源,进而做到来源可知,去向可查,过程可控,责任可究。

3.5 加快对接联合,促进中药工农业共同发展

中药材种植业建设是中药农业范畴。农业是基础,是中药后三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工业在依靠农业的同时,又能带动农业发展;农业在保证工业的同时,又能促进工业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中药农业和中药工业应建立起合作共赢、强强联合的对接机制,以品种作桥梁,以利益作纽带,保证农业为工业种,工业依靠农业产,进而达到合作发展,携手共赢。

4 结语

中药农业是中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实际上,中药材种植业更是中药农业的最基础环节。都说“中医毁于中药”,这可以直接说明种植养殖出“中药”的基地环节更是关键节点。良好的基地环境、有效的基地运营模式、质量溯源的安全意识、工农反哺模式和品牌化思维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中药材种植业建设的成功大厦,也在某些层面提示在中药材种植业理应关注的重点。因此,通过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中药材种植业现状、存在的关键问题,可以找到有效措施,把握其发展脉搏,进而保障中药材种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希望本文在这个方面能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魏建和,屠鹏飞,李刚,等.我国中药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思考[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2):94-98.

[2] 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药材生产规划纲要[S].

[3]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医药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保监会.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S].

[4] 杨成民,魏建和,隋春,等.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进展与建议[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9):727-737.

[5] 魏建和,陈士林,郭巧生.中国实施GAP现状及发展探析[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9):48.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 in the Planting Industr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AO Hailu,WANG Weiquan

(China Na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rporation,Beijing 100195,China)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and key problems in the planting industr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ere generally described,and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were briefly thinking,The aim of this report was to attract more interest and concer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lanting,to jointly promote the healthy,orderl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al agricultur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lanting;chinese medicina lagriculture;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10.13313/j.issn.1673-4890.2015.8.001

2015-08-18)

猜你喜欢

种植业中药材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赋能种植业转型升级——聚焦《“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