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药满山香的资源调查和鉴别研究△

2015-09-25郝庆秀刘超金艳张燕李晓明康利平郭兰萍

中国现代中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谷甾醇满山五味子

郝庆秀,刘超,金艳,张燕,李晓明,康利平,郭兰萍

(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北京 100700)

·中药农业·

彝药满山香的资源调查和鉴别研究△

郝庆秀,刘超,金艳,张燕,李晓明,康利平,郭兰萍*

(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北京 100700)

目的:对彝药满山香药材的来源、野生植物资源实地调查和样品采集,性状和薄层鉴别进行研究,以期为满山香野生药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本草考证、实地采样调查、性状鉴别和薄层鉴别。结果:满山香药材的来源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合蕊五味子的根和藤茎。满山香植物生长在河谷、山坡常绿阔叶林中或阳光充足的山坡石缝中,成簇生长,种群稀少,蕴藏量小;满山香植物嫩枝叶呈暗红色,根茎剥去皮部后显出鲜艳的粉红色;药材粉末呈棕黄色或棕绿色。薄层色谱在365 nm波长下有特征的荧光斑点,在与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现相同颜色的斑点,用薄层色谱方法可以方便地鉴别满山香药材。

满山香;资源调查;性状特征;薄层鉴别;β-谷甾醇;胡萝卜苷

民族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的一部分,有确切而独特疗效,尤其是对一些顽症、重症、危症有独特的效果。“满山香”为彝族常用药材,具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疗骨折、慢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痛经、外伤出血等症,彝族医生常鲜用。目前,云南某制药厂用满山香药材作为原料药生产的胶囊,用于中风中经络,瘀血阻络证的治疗[1]。文献报道满山香的果实、根茎、叶都有药效作用[2],从其藤茎中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肺癌、鼻咽癌、胃癌、子宫癌等癌症有疗效[3],其藤茎的总提取物能抑制体外血清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有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作用[4-5]。目前满山香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情况比较普遍,全国各地有多种植物作为满山香药材的来源使用,不同专著中记载的满山香药材基原不同,例如有木兰科植物合蕊五味子Schisandra.propinqua(Wall.) Baill.var.intermediaA.C.Smith及铁箍散S.propinqua(Wall.) Baill.var.sinensisOliv.的干燥根和茎[3][6-9]、杜鹃花科白珠树属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yunnanensis(Franch.) Rehd根和茎[10-12]、芸香科九里香属满山香MurrayapaniculapaL.Jack根[13]、报春花科植物细梗香草LysimachiacapillipiesHemsl的根茎[14],这些植物药材有相似的功效,性状特征不易鉴别。目前,对满山香药材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制药厂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采集的满山香植物的根和藤茎,而根茎的长期采伐会对满山香植物自然资源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本文开展了满山香药材的品种考证、资源调查、鉴别等研究,为满山香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保证临床准确用药提供参考。

1 来源考证

满山香(彝族语,软藤)作为彝药收载于《云南省药品标准》[7][15],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合蕊五味子S.propinqua(Wall.) Baill.var.intermediaA.C.Smith及铁箍散S.propinqua(Wall.) Baill.var.sinensisOliv.的干燥根和茎。《植物名实图考》[16]卷九山草类记载:“满山香,生南安。黑茎屈盘,叶如椿叶有赭纹,根亦纠曲。俚医以治跌打损伤、风气,煎水洗之。”并附图(见图1),经考证,此种指的是杜鹃花科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yunnanensis(Franch.) Rehd,又名透骨香、搜山虎。《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黄龙藤,生云南山中,藤巨如臂,纹裂成鳞;细蔓紫色,长叶绿润;开五瓣团花,中含圆珠,殷红一色,株老则青。”根据该书中描述和绘图(见图1),考证其原植物与满山香S.propinqua(Wall.) Baill.相近或一致。历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未收载满山香。《中华本草》[17]和《中药大辞典》[18]分别记载有“黄龙藤”和“小血藤”,其中“黄龙藤”别名满山香,来源为五味子科植物合蕊五味子(KadsurapropinquaWall;SchisalidrapropinquaWall.var.intermediaA.C.Smith),“小血藤”来源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植物铁箍散S.propinqua(Wall.) Baill.var.sinensisOliv.(见图2)。《草木便方》[19]中亦记载有小血藤,来源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铁箍散S.propinqua(Wall.)Baill.var.sinensisOliv.;《中国植物志》[6](经济植物手册)记载满山香,来源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合蕊五味子S.propinqua(Wall.)Baill.var.intermediaA.C.Smith及其变种铁箍散S.propinqua(Wall.)Baill.var.sinensisOliv.五味子属植物的分类学订正研究的报道[20],从分布区、叶片形态、叶缘情况、花被片数目和雄蕊数目、花梗长短等方面综合考察后,把S.propinqua(Wall.) Baill.var.intermediaA.C.Smith、S.propinqua(Wall.)Baill.var.sinensisOliv.等名称作归并处理,并定名为S.propinqua。本研究通过查阅本草文献及相关的植物学著作、以及查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有关S.propinqua(Wall.)Baill.标本,认为彝药满山香的基源植物应是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合蕊五味子S.propinqua,异名有黄龙藤、小血藤、铁箍散等。整理有关满山香药材的传统药物学信息见表1。

图1 《植物名实图考》中绘满山香(A)、黄龙藤(B)

图2 《中华本草》中绘黄龙藤(合蕊五味子)(A)、小血藤(铁箍散)(B)

表1 满山香药材的传统药物学信息

2 实地调查和样品采集

2.1 满山香的资源与生境特征

满山香主要分布在云南中部至南部,生于海拔2000~2200 m的河谷、山坡常绿阔叶林中。其变种铁箍散在陕西、甘肃南部、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有分布,生于沟谷、岩石山坡林中,海拔500~2000 m[6]。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队的帮助下,在云南等地进行满山香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及样品采集,发现满山香野生植物成簇生长,种群稀少,居群内个体数量少,资源蕴藏量较小。满山香生长环境主要分两种类型,一是生长在河谷、山坡常绿阔叶林下,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腐殖土、湿润肥沃的生境,植物藤茎发达,无主根,以须根为主;二是生长在山坡石缝中阳光充足的地方,植物枝叶茂盛,主根发达。

2.2 满山香植物形态特征

A嫩枝,B剥去树皮藤茎,C花蕾,D花,E聚合果,F制作的标本图3 植物满山香的形态特征

实地调查满山香植物的形态特征(见图3),落叶木质藤本,全株无毛,新生枝褐色或暗红色,有银白色角质层。叶坚纸质,卵形、长圆状卵形或狭长圆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渐尖,具疏离的胼胝质齿,近全缘。花橙黄色,单生或2~3朵聚生于叶腋;肉质花托近球形,聚合果,种子近球形或椭圆体形,种皮浅灰褐色,光滑,种脐狭长,长约为宽的1/3,稍凹入。花期6~7月。与《中国植物志》[6]记载的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合蕊五味子满山香的描述一致。

另据实地调查中发现,当地药农根据植物的嫩枝叶呈现的暗红色(当地药农叫“红尖尖”)特点在山上寻找满山香,并根据根和藤茎剥去皮部后呈现出鲜艳的粉红色的特点确定满山香。另外,满山香新鲜茎叶嚼后粘液状。通过收集了该植物的形态特点、俗称、药用部位、疗效等信息与表1中文献描述一致。经实地调查、咨询当地药农、药商和乡村医生,以及通过鉴别收集的药材性状,表明生产中使用的满山香是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合蕊五味子的根和藤茎。

2.3 样品采集

本次实地调查共采集10个样地的满山香样品,并制作植物标本11份,标本现保存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经郭兰萍研究员考证均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合蕊五味子S.propinqua。同时,走访调查了国内几大药材市场,如云南昆明菊花药材市场、安徽亳州药材市场、河北安国药材市场、广州清平药材市场以及江西樟树药材市场,均未见有满山香药材出售。采集满山香样品的信息见表2。

表2 满山香样品信息

3 药材满山香的性状特征

满山香植物的根及藤茎较难折断,折断面呈刺片状,鲜药材的藤茎和叶片嚼之粘液质较多;根及茎较粗者切斜片,较细者直接切断,置阴凉通风处晾干。药材呈长圆柱形、或椭圆形,直径0.1~3.7 cm不等,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有纵皱纹及棕黄色皮孔。质地硬脆,略轻,皮部与木部易分离,皮部棕褐色,木部黄白色或棕黄色;髓部红棕色或呈空洞。药材气香,味辛凉、涩。粉末呈棕黄色或棕绿色,嚼之发粘。

4 薄层鉴别

文献报道[25-27]从满山香药材中分离到了五味子丙素、β-谷甾醇、胡萝卜苷、香草酸、原儿茶酸和红景天苷等成分,参考研究报道,购买对照品五味子丙素(批号20130510,纯度≥98.0% HPLC)、β-谷甾醇(批号20130506,纯度≥98.0% HPLC)、胡萝卜苷(批号20130409,纯度≥98.0% HPLC)、香草酸(批号20130506,纯度≥98.0% HPLC)、红景天苷批号20130412,纯度≥98.0% HPLC)、原儿茶酸(批号20130511,纯度≥98.0% HPLC),均由北京北研馨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取各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1 mg的对照品溶液,取满山香对照药材粉末1 g,加氯仿30 mL,超声提取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ⅪB薄层色谱法),通过比较不同展开剂展开效果,最终选择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9∶3∶1)为展开剂,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点样,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灯(365,254 nm)下检视,结果见(图4)。在365 nm波长下,只显示满山香对照药材样品的荧光斑点,而无对照品荧光斑点(图4A);在254 nm波长下,对照品五味子丙素、香草酸和原儿茶酸有斑点,而对照药材样品在相应位置似有微弱的斑点,不能肯定是否有此类成分,鉴别专属性不强;β-谷甾醇,胡萝卜苷,红景天苷对照品无斑点(图4B)。将薄层板喷10%硫酸乙醇液,在105 ℃加热,致斑点显现,则对照品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可见清晰的斑点,满山香对照药材的氯仿提取物和甲醇提取物的色谱中,在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图4C)。

按以上方法,取不同产地的满山香药材粉末1 g,制成供试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和β-谷甾醇、胡萝卜苷对照品溶液各10 μL,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展开,在365 nm波长下所有供试品都有明显的荧光斑点,此斑点为满山香药材的特征斑点(见图5A),在展开后的薄层板上喷以10%硫酸乙醇液,在105 ℃加热,致斑点显现,在日光下检视,在与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不同产地满山香药材样品的色谱图上显现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5B);用满山香对照药材,可以方便地使用上述薄层方法予以鉴别。

5 讨论

野生植物资源是中药和民族药制药产业重要的材料来源。目前,满山香药材来源于野生植物资源,制药厂以收购药农采集的野生满山香药材为主,少数民族医生则四季采集,自采自用。本次调查的满山香野生植物成簇生长,一般在坡度70度以上的陡坡或阳光充沛的山坡石峰中,居群稀少,居群内个体数量也很少,野生满山香植物蕴藏量较小,与文献[6]报道的满山香分布较广但蕴藏量相对较小的描述一致。另外,野生满山香的生长年限不易断定。当地药农只能根据其根茎的直径大小,粗略地估计其生长年限大约在3、5年、或10年、20年不等。《云南省药品标准》中满山香的药用部位为根及茎,根茎的长期采挖可能导致其资源的破坏,甚至引起地区性灭绝。因此,建议开展满山香野生植物的人工驯化,进行引种栽培,以保证满山香药材资源的持续利用。

本研究薄层鉴别图谱中,可能含有文献报道[7-9]的五味子丙素、香草酸和原儿茶酸成分,但是含量低,薄层鉴别不明显;另外,在本研究条件下,图谱中未发现红景天苷对照品的踪迹,满山香药材中是否含有红景天苷成分,需要改变实验手段,或利用其它研究途径予以证实。虽然本研究通过优化提取条件和薄层分离条件,建立了满山香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但是,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在植物中普遍存在,本文建立的鉴别方法难以反映药材的质量。并且,不同产地来源的满山香药材,薄层色谱上的差异不明显。对于不同产地来源的满山香药材的鉴别,需要通过改进检测手段(如:遗传特征鉴别、特征化学成分鉴别等方法)进一步研究。因此,建议开展满山香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考察产地、生长年限、采样季节等条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建立质量标准对药材的质量进行控制。

致谢:感谢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队和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实地调查和样品采集过程中提供的帮助,感谢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满山香对照药材样品。

[1] 灯银脑通胶囊.[EB/OL].http://drugs.medlive.cn/drugref/html/1903722.shtml

[2] 刘海涛,齐耀东,许利嘉,等.中国五味子科植物传统药物学调查[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0):1353-1359.

[3] 张民庆.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 XU L J,Huang F,Chen S B ,et al.A New Triterpene and Dibenzocyclooctadiene Lignans from 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BAILL[J].Chem.Pharm.Bull.2006,54(4):542-545.

[5] 黄锋.铁箍散药理活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科大学,2005.

[6]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7] 云南省卫生局编.云南省药品标准[S].云南卫生局出版,滇Q/WS 489-1974.

[8] 红河州卫生局.红河中草药[M/OL].1971.

[9] 云南省玉溪地区革命委员会卫生组.玉溪中草药[M/OL].1971.

[10] 谢宗万,邬家林.天宝本草新编[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

[11] 邬家林,谢宗万.分类草药性新编[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

[12] 徐治国.中药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3] 潘超美.中草药原植物鉴别图册[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4] 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15] 李耕冬.彝医植物药[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

[16] (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18]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9] (清)刘善述.草木便方[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20] 林祁.五味子属植物的分类学订正[J].植物分类学报,2000,38(6):532-550.

[21] 潘远根,谢照明.湖南药物志(第1卷)[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2] 赵汝能.甘肃中草药资源志[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3] 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农业生物研究所.四川野生经济植物志:上册[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63.

[24]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75.

[25] 陈业高,秦国伟,谢毓元.满山香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0):694-697.

[26] 吴彤,李燕,孔德云,等.藤香树茎藤的化学成分[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2):902-905.

[27] 周英,杨峻山,王立为,等.铁箍散化学成分的研究I[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4):260-261.

StudyonResourcesInvestigationandIdentificationofSchisandrapropinqua(Wall.)Baill.

HAOQingxiu,LIUChao,JINYan,ZhangYan,LIXiaoming,KANGLiping,GUOLanping*

(StateKeyLaboratoryBreedingBaseofDao-diHerbs,NationalResourceCenterforChineseMateriaMedica,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wild plant resources and establish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the herb Manshanxiang,an herb of Yi nationality.Methods:Herbal textual research,field investigation,sample collection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and TLC identification were applied to the study.Results:The source of herb Manshanxiang is the plant roots and cane ofSchisandrapropinqua(Wall.) Baill.(S.propinqua).The reserve of wild plantS.propinquawas low.S.propinquagenerally grows in clusters under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valley,or in sunny slopes,or in rock crevices.The shoots were in dark red and the rhizome showing bright pink after stripped epidermis.All samples extracts showed characteristics fluorescence spots at wavelength 365 nm,and showed the same color spot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substance ofβ-sitosterol and daucosterol on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by TLC.Conclusion:The reserve ofS.propinquawas low.The wild plant ofS.propinquahad its characteristic.Herbal medicine ofS.propinquacan be identified by TLC.

Schisandrapropinqua;resources investigation;characteristics;TLC;β-sitosterol;daucosterol

2015-01-0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29B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13007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科研专项(201107009,201207002);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CM20143001)

*

郭兰萍,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资源生态研究;Tel:(010)64014411-2830,E-mail:glp01@126.com

10.13313/j.issn.1673-4890.2015.7.013

猜你喜欢

谷甾醇满山五味子
满山果树花盛开
β-谷甾醇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檀子中β-谷甾醇的含量
——基于正交试验优化的皂化反应法△
南方和北方
山中雪后
β -谷甾醇的研究及开发进展
满山葡萄红艳艳
β-谷甾醇在复杂体系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五味子醇甲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