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季”风向标

2015-09-24钱玉春

文物天地 2015年4期
关键词:四季嘉德拍卖会

钱玉春

在中国大陆,嘉德四季拍卖会享有艺术品拍卖风向标之称。十年来,“嘉德四季”始终如一秉持专业态度与职业操守,举办40场拍卖会,推出逾11万件文物艺术品,成交额逾76亿元。

弹指一瞬,从最初在危机意识中构想,到取得今天的成就,一路走来,“嘉德四季”的发展历程并不简单。

“第二战场”

嘉德成立之初即辟“综合部”,专司小型拍卖会。那时是大小周末工时制度,于是,1994年11月13日开拍的小型拍卖会名之“大礼拜拍卖会”,走亲民路线,拍品是相机、手表、办公用品、电器、工艺美术品、服装、香水等等老百姓家中的闲置物资。首场“大礼拜拍卖会”的拍卖图录是两页纸的黑白目录。成交10万元,收取佣金2万元,扣除广告费、房租、员工工资等成本,净利润不过200元,与春秋大拍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如此,这个拍卖的“第二战场”依然坚持下来。

随着工时制度改为每周双休,1995年5月“大礼拜拍卖会”更名“周末拍卖会”,拍卖频率两个月一次。这一时期,嘉德由“杂家”成长为“专家”,逐渐放弃了资产类品目,而以中国书画、瓷杂古玩为主。随后,古董文玩、相机钟表分别在第9、11期的“周末拍卖会”上独立亮相。之后数年间,中国书画、古董文玩、相机钟表三大板块成为“周末拍卖会”的主营项目。

2003年“非典”后,市场爆发一波行情,为应对市场的强劲需求,各拍卖行的拍品量陡增,嘉德“周末拍卖会”拍品也几乎翻倍。过快的拍卖频率使得工作人员身心疲惫,也无法有充足时间梳理、归纳拍品内在联系,经营模式趋于粗放;另一方面,港台、海外精品大量回流,充足的货源可以支持“周末拍卖会”拍品质量再上台阶。2005年“周末拍卖会”升级为“嘉德四季”拍卖会,周期为每季度一次。为了与春秋大拍在业务上区别,嘉德管理团队制定了沿用至今的拍品遴选原则——“大名家的小品,小名家的精品”,使得小拍既成为大拍市场的有益补充,又与大拍相互映衬。

看似拍卖频率、定位调整与改名,实则代表了嘉德专注中高端艺术品交易的业务发展导向。2005年3月11日嘉德四季第1期开拍,收获8386.14万元;第3期成交额攀至亿元,正式告别“小拍”时代。对于企业战略布局来说,这是一次新的蜕变。自此,嘉德确立了春秋两季大拍专注高端艺术品市场“做精品”,“嘉德四季”专注中端艺术品市场“打根基”,互相呼应,相得益彰,在不同的领域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贡献力量的业务发展模式。

精益求精

从2009年起,“嘉德四季”着手打造有趣的精品专场,如有海外多位藏家合力奉献的“墨缘集珍”专场、“陈年普洱品鉴茶具”专场以及赏石专场,到后来“五桂山房”、“一粟山房”藏画、“气极清芳”茶具主题,“皓倾如露”精品新工玉器专题等等,几乎每年都有全新打造的专场,也保留着中国书画门类下“小而精”的路线。

“嘉德四季”坚持不懈地将中小型拍卖做细化处理。“嘉德四季”负责人贾云涛表示,专场设定实际上会提高这个平台的品质。因为早年间的藏家大多数是行家里手,他们不需要你告诉他们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好,他们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少钱要买什么,所以嘉德征集来了好东西也都放到常态的拍卖中去。但现在的情况是需要给所有人一个明确的信息,所以有了春秋大拍里的“嘉德大观”,有了“嘉德四季”里的特色专场。这是服务藏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嘉德总裁助理、中国书画部总经理郭彤在1998年加入周末拍卖时,内心有些失望,毕竟小拍不是公司最有光芒的地方。“我记得最开始没有什么特别的理想,每年拍6场,每场成交额都在100万元左右。拍品除了公司的固定货源,其他都是北京行家拿来的,每期也有两百件。那时觉得小拍只是大拍一个很小的补充,而且从经营上来说,当时也没有很完善的理念。”

不起眼的周末拍卖很受欢迎。随着口口相传,客户群体也逐渐从北京延展至全国乃至海外。2000年以后,周末拍卖开始到上海、港台、海外征集。成交额也逐步从每场百万元拉升到了数百万元,2003年第78期周末拍卖突破了千万元。

服务致胜

简单的拍卖,由复杂的系统构成,征集、运输、保管、客服及财务、安全诸环节缺一不可。艺术品拍卖发展到今天,服务在行业竞争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对艺术品的把握是服务致胜的重要方面。

贾云涛搜集、积累了大量艺术家、艺术作品以及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一手信息,站在艺术史角度,对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格体现做了深入的对比研究,着重分析了由艺术观念到艺术实践、艺术作品,再到实现艺术品市场价格的过程。贾云涛曾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梳理一位收藏家手里的叶浅予速写,在近500件速写里,他发现近200件记录了叶浅予先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生活轨迹,亦曾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为此,贾云涛为藏家编了本书。“艺术家需要系统研究和收藏,我们为叶浅予研究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一个可能。我觉得,我们不仅是在做生意,我们还在推动文化发展。”

在六年看货与收货的密集轰炸中,刘呖从行业新人成长为嘉德四季瓷器工艺品部负责人。每天从海量的艺术品图片中分辨出符合标准的器物,刘呖戏称这也是一种“淘宝”。令他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的一件清雍正仿哥釉铁锈花兽面纹狮耳方尊,当时这件物品在海量图片中一扫而过,好久之后方才回味过来,后经与买家的联络与协商,以563.5万元成交。

“我觉得四季拍卖的根基还是贴近大众、贴近生活”,周末拍卖时期的元老雷鸣保持初创时的热情和感受,“因为嘉德人和客户之间不是简单的交易而是很浓的人情味,所以客户在这里可以很闲适地自处。并且在这里最好玩的不一定是买件作品回家藏起来,而是真正让艺术品融入生活,无论是一个陈设或是一个装饰,让艺术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

试金石

嘉德四季书画部高级业务经理肖洋对嘉德四季定位有深刻理解:“大拍给大家的东西基本是已经被各路专家下了定论的作品,竞争多是资金大小。但四季卖的是年份,也有一种未知,是不是真迹,风格有几成接近,这是对买家眼力的考验,也很好玩。”

嘉德四季拍卖培养了一批眼力独到的买家,时常会有拍前平平无奇的作品能卖上百万元,也有许多人在此“捡漏”。张大千《天女散花》在2006年9月嘉德四季第7期估价90万至100万元上拍,80万元起拍,一路升至200万元。郭彤回忆:“一位上海行家以236.5万元拍下,5分钟后就付完款取货离开了。”2010年秋拍在北京另一家拍卖行以7448万元易手。“康熙御制”款粉彩花卉纹碗在2009年6月第18期嘉德四季“现当代及其它瓷器”中无底价上拍,有买家认定为康熙珐琅彩,竞至425.6万元。夏昶乙丑(1445)作《孤峰晴翠》在2011年6月嘉德四季第26期估价12万至18万元上拍,以759万元成交。三年半后,在上海一家拍卖行拍得2012.5万元。

当代书画是行业焦点,业内普遍认为,一位在世画家的市场是否有活力,能否真正进行真实流通,很大程度取决于其在四季拍卖中的表现。嘉德四季书画部高级业务经理刘洪乾表示:“当代书画家在‘四季一次的上拍量远大于春秋大拍,偶然因素被大大降低,考验的是艺术家真实的受众群体和价格体系。”在“嘉德四季”的十年中,诸如刘大为、王明明、刘西京、田黎明、徐华翎等一大批当代画家的价格体系从此建立并夯实。

风向标

2009年,贾云涛从郭彤手中接过“嘉德四季”的接力棒,碰到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艺术品市场的新一轮发展。由于其他投资渠道的乏力,大量资金涌人艺术品市场,从而大幅抬升了二级市场的成交额。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拍卖行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艺术品二级市场进入战国时代。“十几年前拍卖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但现在不同了,如果一个买家想参加拍卖,几乎每天都可以有地方去。”贾云涛说,“不过这才恰恰体现出‘嘉德四季的不可或缺和市场前瞻性,它能给这个市场带来非常多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如同市场的风向标。”

之所以说“嘉德四季”是市场风向标,源于其对市场波动的敏锐,海内外客户诉求的变化、市场情绪的波动、市场偏好和风格的演化,在“嘉德四季”的每季拍卖会,甚至每个专场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反映,所以每年3月的“嘉德四季”基本能为整年的行情定调。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11年登顶后,步入漫长调整期。作为2010至2014年嘉德四季瓷器部负责人,王晶既享受了市场最高点时的喜悦,也遭遇了拐点到来时的痛苦,“2011年下半年市场拐点刚来时,我们按照正常预估拍卖,结果却不理想。当时压力很大,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方向错了。”2011年12月象牙、犀角拍卖被叫停,四季瓷器工艺品部门首当其冲,少了两个成熟板块。2012年3月,四季瓷器部开辟了“掌玩心悦”专场,该版块王晶自2010年即调研,在低迷的市场中获得不错的反响,提升四季瓷器的精品概念,也完成了平稳过渡。

以新门类来应对形势的转变并不算“嘉德四季”的被动选择。事实上,“四季”也被戏称为嘉德的“深圳”,因为在这里有很多品类上拍都有浓重的“实验主义”意味,在探索与挖掘的过程中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近两年被热捧的民国瓷器板块即由嘉德四季首推。

“嘉德四季”从2010年开始做当代艺术专场。“我们的当代板块有两个作用:第一是帮助很多成名的艺术家实现艺术价值,梳理他以前作品的价格;第二是帮助藏家换手,将其早年入藏的作品重新推向市场,为其整合资金,以便买入新的藏品。现在,一些艺术家早期的作品,已经在市场上开始换手,有的甚至是第二轮了。”贾云涛说。

猜你喜欢

四季嘉德拍卖会
30岁的嘉德正当年
疯狂编辑部之拍卖会
5年11季41亿:中国嘉德拍卖的香港之路与战绩
广东崇正2017年春季拍卖会
站在市场的最前沿
“老”嘉德有了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