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两只眼睛看中国” “With Both Eyes Wide Open on China”—— 中国如此改变我 How China Changed Me

2015-09-23主持人Hosts吴星铎WuXingduo苏莉AnastasiaSukhoretskaya

国际人才交流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安东生活习惯室友

主持人(Hosts):吴星铎(Wu Xingduo)、苏莉(Anastasia Sukhoretskaya)

嘉宾(Guests):安东(Anton Starchenko)、米沙(Mikhail Chursin)、于嬿华(Filiz Unal)、裴康易(Kyle Painter)

国际朋友圈(World Speaking)是《国际人才交流》杂志新栏目,每期邀请几位优秀的国际青年人才讨论特定话题。第一期国际朋友圈于11月9日晚在《国际人才交流》编辑部举行,讨论主题为:“中国如此改变我”。

“我的胃口变得和中国人一样了”

主持人:中国带给大家的改变,可大可小,大的方面比如像思维方式,对中国的认知,小的方面就像是生活习惯,或者是味蕾的改变。我们先从小的谈起,谈谈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改变吧。

安东:我吃饭的习惯改变了许多。刚来北京的时候,有一次我看到了桌子上有一碟醋,我以为是日本的调味酱,一尝之下我“啊”了一声,为什么是这样子,是坏了吗?我叫来服务员,问她餐馆怎么用坏的调味酱,她说这个是中国的醋。刚开始觉得很难吃,但是后来我喜欢上了醋,现在每次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加醋,这是我的味蕾发生了改变。

米沙:我以前不喜欢吃辣的,但是现在好像无辣不欢。我回国的时候,觉得我们的菜不够辣,我需要加辣酱。和一些我们国家的朋友到中国饭馆,他们会说,给我们点几个辣的中国菜吧,才上来我一尝,一点也不辣,他们吃了一口就辣到喘气!所以我现在的胃口和中国人的胃口变得一样了。

于嬿华:中国菜比较丰富,八大菜系都各有特色。我觉得中国人吃东西都非常重视健康养生,比如立冬吃饺子。经常喝热水这一点也很好,日本整年都喝凉水,去餐厅一般都有冰,不管下雪还是下雨。来中国之后我发现,夏天也可以喝温水,冬天我更喜欢喝温水,这有益于养生。

安东,俄罗斯留学生,目前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贸易专业Anton Starchenko, foreign student from Russia, now at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learning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米沙,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目前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政治专业Mikhail Chursin, foreign student from Kazakhstan, now at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learn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ajor

于嬿华(右),父亲是土耳其人,母亲是中国人,从小在日本长大。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专业,图为她和她的双胞胎姐姐于嬿平Filiz Unal(right), father is Turkish, mother is Chinese, grew up in Japan, now at Beijing University learning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ajor

主持人:从饮食习惯的改变,我们说到了养生,作息习惯的改变。

于嬿华:对,在中国一般是早睡早起,尊重自然规律的生活。这种生活在现代很难得。

安东:到中国之后,我开始睡午觉,我本来对这样的作息习惯非常吃惊,现在才中午12点,你怎么睡觉?现在我每天一定要睡午觉。

裴康易:我想补充一下,我来中国之后开始喜欢骑电动车,我的父母一直不太支持这件事情,这也算是生活习惯的一个改变吧。

“‘成长’是我到中国后最大的改变”

主持人:安东,除了饮食这些小的改变之外,你觉得中国带给你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安东:我觉得“成长”是我到中国后最大的改变。一年前,我拿到奖学金后对我的爸爸妈妈说:“你们只要负责买我去中国的机票就可以,其他所有事情都让我自己解决,我要靠自己。”他们其实有一点不相信我,而且告诉我如果我有困难就联系他们,他们会帮我。但是我认为20岁的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要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是成长的一个过程。

裴康易,美国留学生,在台湾生活过8年,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中国学专业Kyle Painter, foreign student from America, now at Beijing University Yenching Academy learning China Studies major

主持人:那么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

安东:的确,我刚到北京时找工作也不太容易,所以我有过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候。初到中国,因为水土不服生病很严重,当时也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那时候也还没有认识什么朋友。所以那段时间真的非常困难。但是后来事情慢慢发生转机,我认识了一些朋友,通过他们的帮助和介绍我得到了一些工作机会,现在我是一位外语老师,我和中国的公司合作一起开发学习中文的软件。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

主持人:我们知道,嬿华的父亲是土耳其人,母亲是中国人,从小又在日本长大,三种文化,中国带给你的是什么?

于嬿华:在我的人格塑造方面我觉得中国给了我很多启发。我16岁来到中国,那时候对自己的身份思考比较多,我认为自己是土耳其人,因为那时候刚从土耳其来。上大学以后我有很多日本朋友,因为我在日本长大,但比起日本人我说话比较直接,也没那么拘谨,所以有时候日本朋友就会不太习惯,所以我会想我是不是应该和他们一样。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土耳其也是。在文化方面,尊重每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固定的做法,我觉得非常好。北京又是一个有很多外国人的城市,那在这种环境下,我越来越接近我想成为的自己。

“耐心、包容是我的收获”

主持人:康易,你觉得你到中国后,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裴康易:我觉得我变得更耐心了。在中国有时候发生的事情,如果在美国发生我就不能接受,但是在北京,有一些小的麻烦的事情就是需要接受。

主持人:能举个例子吗?

裴康易:比如说如果我家里的水龙头坏了,在美国我就请人来解决,他们不会和我说什么,自己查看问题,然后修好我付钱给他们。但在中国不是这样,他们会和我说水龙头有什么问题,我应该怎么做。所以我会慢慢变得比较耐心。出现问题,能自己解决就先自己解决,解决不了请人来,就要比较耐心,和他们多交流多说话。

安东:我同意裴康易这个观点。“耐心”方面,我也有很大的改变,也就是更包容了。我每个学期都有各种各样的室友,他们来自各个国家。

主持人:一般会有几个室友呢?

安东:同一时间是一个,走一个又来一个这样,至今有三个。我第一个室友是韩国的,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国际文化交流之中,各国人的生活习惯都很不一样。比如说这个韩国室友,他非常喜欢化妆,每天他回寝室都很晚,那时我已经在睡觉了,然后他就开始“啪啪”地卸妆,这就是文化差异,在我们俄罗斯,我们男人一般都是比较自然。不过他学习也很努力刻苦,给了我韩国人学习都很努力这样的印象——因为我没有中国室友,我看到这个韩国室友他每天都是学习学习的。

主持人:看来他除了学习就是化妆。那么后来的室友呢?

安东:对。我的第二个室友是非洲刚果的,我觉得他们的文化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异,他每天一定要吃肉。有一次,我买了一个素的披萨,问他,我有个披萨,但没有肉,你想吃吗?他说,哎?没有肉,那怎么吃啊?还有他非常喜欢跳舞。当我回到寝室的时候,他就是在那里一直跳跳跳的。我觉得跟不同国家的室友住过之后,耐心、包容是我的收获。虽然我有的时候真的不喜欢他跳舞或者唱歌,但是我慢慢习惯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也尊重我的生活习惯。

主持人:嬿华呢,你觉得来中国之后你的耐心与包容性有没有发生一些改变?

于嬿华:我来中国接触到的是国际化的环境,留学生来自各个国家,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很多,不光是知识。尤其是美国朋友,我觉得他们说话特别直接。说实话,有的时候让我尴尬。我一开始觉得,你为什么会问我这些问题。但那是他们的文化嘛。我觉得,除了变得耐心与更加包容之外,沟通特别重要。和中国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会按照中国人的方式交流。但对我来说,我还是喜欢比较直接一点吧。

“我的思维也变得中国化了”

主持人:嬿华,你觉得中国文化在你身上最有代表性的表现是什么呢?

于嬿华:我觉得重视亲情,尊重长辈,照顾晚辈,这些中国的礼仪对我很有影响。另外有一个哲学思想特别好,就是“中庸思想”,不能太过也不能太少。人的性格有所不同,有人内向,有人外向,我认为好的性格是居中,不偏向,两者兼具。

主持人:中庸思想,不能太过,也不能不足,不要过犹不及,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于嬿华:比如友情方面,中国人特别讲义气,但是我觉得朋友之间也不能太过亲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个人都是自己,不能干涉对方。亲情也是,要给别人留一些自己的空间。

主持人:米沙之前出过一本关于中国的书,你能谈谈中国思维对于你的改变吗?

米沙:谈到中国思维,这点我太有的说了。你知道吗,有一次跟父母视频聊天,妈妈问我,你今天过得怎么样?我说了很多,然后妈妈说,你现在用俄语说吧——我没发现我原来全程都说的是中文,我妈妈完全没听懂!我已经习惯于用中文去思维,用中文去说话了。还有我学习中文越多,就越意识到,中文的表达能力很强,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特别喜欢中国的成语,我回家的时候会跟朋友讲不同的成语故事。四个字的成语,用本国的语言就需要一长串句子去描述。

主持人:举几个你喜欢的成语的例子吧。

米沙:比如说“画蛇添足”、“一心一意”、“兴高采烈”,每一个成语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含义在里面,这很有意思。我到中国久了之后,发现在跟我的同胞说话的时候,他们常常不能明白我的意思,我的思维也变得中国化了。

“我睁开了第二只眼睛看中国”

主持人:来到中国之后,各位对中国的认识想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吧。康易,你先谈谈。

裴康易:我来中国之后,对时代变迁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比较年轻,我来自美国,但是我来到中国,学习历史,我对世界的改变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关于中国发生的巨大改变,对于一个50岁及以上的中国人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自己体验到了这种改变。我是来自美国的一个年轻人,我没有体验过这些,但是我在中国待了两年,学了中国历史,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

主持人:米沙刚才谈到你的思维也变得中国化了,那么对于中国的认识的变化,你应该有更深刻的理解。

米沙:我是敞开心扉,让中国文化来到我的心里。中国人比较保持自己的传统,保持自己的历史。我在哈萨克斯坦上大学的时候,选择的专业是东方学,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但是我学习的中国历史是哈萨克斯坦人写的,或者俄罗斯人写的,或者西方人写的,所以我学到的是西方人的观点。来到中国的时候我开始学习中国历史,我发现有很多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之前学历史的时候,就像是我只用了一只眼睛,而来到中国之后,我睁开了第二只眼睛。我就有了新的观点,我们的世界不是一方面看的,可以用两只眼睛看中国——这是巨大的改变。

猜你喜欢

安东生活习惯室友
猪一样的室友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还有梦
安东奎,愿尽一己之力推动中韩产业合作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滑雪初体验
图书选荐师安东
我就吃一点
考前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