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城乡居民的养老需求调查

2015-09-20冯春梅郑洁

关键词:照料老龄化收费

冯春梅,郑洁

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理论界提出了“成功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谐老龄化”[1-3]等概念。 老龄化“量”的问题并不可怕,通过转变思路,提升老龄化的“质”,则可以将老龄问题转变为老龄资源[4-5]。“积极老龄化”是实现“和谐老龄化”的必要前提,通过“积极老龄化”的实施,缓解各养老主体的压力,才能实现各方关系和谐的“和谐老龄化”目标。

安徽省的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艰巨。构建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需要了解目前安徽居民的养老主体及其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为此,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16份,其中调查对象常住地为城市的352份,常住地为农村的264份。

一、居民依赖的养老主体及辅助载体

(一)养老主体

通过“您认为老年养老应主要依靠谁”的问题,了解居民的养老主体现状。设置政府、社区、家庭和自己4个选项,结果如表1所示。选择自己,我们认为是具有积极老龄化思想的。总体来看,选择“家庭”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自己”和“政府”,选择“社区”的比例最小。从常住地来看,存在明显的城乡区别,农村居民对家庭的依赖程度较高。

(二)养老辅助载体

通过 “您认为哪些载体应该为老年人养老提供支持”的问题,了解居民对养老辅助载体的要求。采用多选方式。结果(见表2)选择“政府”和“家庭”的最多,其次为“社会”和“社区”;城乡区别不明显。

表1 居民对养老主体的选择

表2 居民对养老辅助载体的选择

对于“哪个载体应该是最主要的支持者”的选择结果如表3所示。选择“家庭”为主要载体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政府”。选择结果,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别:农村居民选择“家庭”的比例最高,城市居民选择“政府”的比例最高。

从统计结果看,安徽省居民的自我养老意识开始增强,但家庭养老仍然是现阶段一半以上居民的首选。从对辅助载体的选择来看,家庭和政府是居民养老依靠的两大载体。农村居民绝大部分选择依靠家庭,城市居民既依靠政府也依靠家庭。事实上,依靠家庭养老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难以为继。在城市,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子女退休年龄的延长,子女的照顾资源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在农村,由于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老年人多半成了“空巢老人”,而农民工要带着老人定居城市,则其养老负担比城市人更重。

表3 居民对主要养老辅助载体的选择

二、居民对养老服务体系的需求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2011-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三种模式。

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对身体状况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务、老年食堂、法律服务等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务劳动、家庭保健、辅具配置、送饭上门、无障碍改造、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在城市,结合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增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在农村,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建设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养老床位,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等服务。

机构养老服务中,提供服务的主要为老年养护机构和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老年养护机构主要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

(一)居民对社会养老服务模式的选择

设置问题:“以上三种养老服务方式,您更需要哪种?”选择结果如表4。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居家养老,并且城乡居民所作出的选择差别较小。

(二)关于居家养老服务收费标准

居家养老是居民的首选。那么,居民能够接受的单次服务收费标准是多少呢?调查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有43.5%的人仅能接受10元以下的单次服务收费标准。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别,农村居民的负担能力较弱。

表4 居民对三种养老服务模式的选择

表5 对居家养老单次服务收费标准的选择

(三)社区养老参与情况及收费标准

调查针对60岁以上的居民。询问城市居民“您是否去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询问农村居民“您是否去过敬老院”。回收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94.3%的老年人从来没有去过,农村老年人几乎不去敬老院。

表6 老年人参与社区养老情况

社区养老服务按月收费,老年人能够接受的收费标准大部分在300元以下。调查统计结果如表7所示。在这方面,城乡差别较大。

表7 对社区养老月服务收费标准的选择

(四)机构养老参与意向及收费标准

老年人倾向于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对机构养老的需求较低。对“您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服务吗”回答情况的统计如表8所示。仅有14.1%的人选择愿意和非常愿意,农村老年人绝大多数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

表8 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

老年人为什么不愿意参加机构养老呢?采用多项选择的方式进行询问,结果如表9所示。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态度几乎不存在城乡差别。

表9 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顾虑

对于机构养老的月收费标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300元以下,但也有三成以上的人选择了800元以上。其中,城市老年人有46.5%的人表示可以承受800-1500元/月的标准,农村居民对养老服务费的承受能力较低(见表10)。

表10 老年人可接受的机构养老月收费标准

居家养老服务是居民的主要选择。居家养老的单次服务标准,农村老年人能够接受10元以下的服务,而城市老年人多选择10~19元的单次服务收费。社区养老是老年人选择最少的一种养老方式。94.3%的老年人从来没有去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或敬老院,大部分人能够接受的月收费标准为300元以下。主动选择机构养老方式的老年人也非常少。农村老年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较强,对机构养老存还在排斥心理。许多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顾虑主要是收费高、服务态度差、设施简陋和不能满足医疗需求。他们中大部分人能够接受的机构养老服务月收费标准,城市人选择的为800~1500元,农村人选择的为300元以下。

三、关于安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以个人为责任主体,是当代养老方式的基本特征[6]。新老两代人的供养关系正在由“反哺式”向“接力式”转变。调查发现,安徽省居民大多数更倾向于依赖家庭这一辅助载体。因此,以自我养老为主、家庭为辅的养老模式,应该是安徽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首先考虑的选择。

以自我养老为主,是指养老资源(经济资源和照料资源)主要来自于养老需求者自己,老年人为自己身体照料和经济照料的主体。以家庭为辅,是指家庭为生活照料和心理照料的主体。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三种模式,政府、社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家庭和个人为了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可以选择从社会购买养老服务。

社区的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兴趣活动场所,组织老年人集体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体检服务和短时间的照料服务。社区的功能为家庭功能的延伸和辅助。在社区盲目建立床位、兴办老年人食堂等做法,会带来大量的资源闲置和道德风险。社会应该是养老服务提供的主要力量。养老机构的建立和居家上门服务等,都应该由市场来提供。市场具有资源配置的能力,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当然,社会养老载体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监督。政府通过为社会养老服务主体提供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其开展养老服务活动;同时,通过制定社会养老服务评估标准,引导和监督社会养老服务主体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服务质量和价格的合理性。

安徽居民对养老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这种差别。

城市居民自我养老意识相对较强,对家庭的依赖相对较小,城市老年人也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可以实现自我养老和购买养老服务。城市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家庭生活照料资源较为短缺,子女退休前对老年人的照料往往力不从心。提高社区对家庭的辅助功能,是非常必要的。城市中完全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依靠家庭来照料也不现实。城市的社会养老机构主要面对的是这部分老年人群体。因此,社会养老机构必须具备较强的医疗水平,而这又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这方面,政府的鼓励和扶持就显得非常必要。

农村居民自我养老的意愿和能力都较低。大部分农村居民到60岁之后收入明显下降,对子女的经济照料依赖性较强。这种依赖会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抑制老年人对收费的社会养老服务方式的选择。因此,首先要考虑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只有收入提升了,才能提高其自我养老的能力,才能减少对家庭的依赖,才能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是提高农村老年人收入的主要途径。同时,要鼓励农村居民在年轻时为自己购买商业保险,加强农村居民的养老储蓄意识。

农村社区或敬老院的功能缺失,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遇到的又一个问题。社区是家庭养老的辅助资源。农村年轻人流动性越来越大,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面临较大的困难。加强农村社区或敬老院建设,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兴趣活动场所,定期开展体检活动,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农村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较低,因为他们现阶段的支付能力较弱。农村的机构养老服务仍然应以公立的或非盈利性的机构为主体,服务对象主要为鳏寡孤独老年人。

[1]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

[2]王树新.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J].人口与经济,2003(4).

[3]孙钦荣.不同老龄观的老龄工作策略选择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

[4]姚远.从财富论到资源论:对老年人力资源问题的再认识[J].学海,2004(1).

[5]陈勃.对“老龄化是问题”说不: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与对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45.

[6]姜向群.养老转变论:建立以个人为责任主体的政府帮助的社会化养老方式[J].人口研究,2007(4).

猜你喜欢

照料老龄化收费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自由流收费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