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营销的大舞台

2015-09-18王飞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搜狐淘宝微信

王飞

其利其害

“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

许多人都能看见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了。许多人视为没有多大价值的东西,或许却是有利益的。

这段话用来形容全球最大的网络交易平台——淘宝网合适不过了。马云当初创办淘宝,面临国人对网络信用的不信任,从而远之的无奈。彼时,在商场或市场买东西,眼看手摸都可能“买假”,何况是见不着卖家商品的面的网站或网络呢?

但是,“众见其害者,或利也”,那时,大家都认为网络销售是不好做的,至少不认同,没想到四五年之后,网购蓬勃发展:

2014年“光棍节”,淘宝网单日销售额是571亿元;

2013年“双11”,淘宝网单日销售额突破350亿元。

“众见其利者,非利也。”这些年开淘宝的热情,越来越被大量的同类店铺和商品“淹没”,毕竟生意不好做。你的店铺若排在网页数十页之后,谁有耐心让鼠标滚动那么长时间,再来买你的宝贝呢?

被动的选择,为了生存,淘宝商家开始了分流,各种微营销上场了,首先就是利用微信的朋友圈“微销”出现,“草根”们用得不少,但稍不谨慎广告频发又没有配合同时发布一些增值传播,就可能被朋友“拉黑”。

之后,各种展示商品和在线支付的免费APP争先抢客,比如搜狐的“微站”、几种“微店”等,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上传图片、文字,创建店铺。但是,只有那些注重店铺独立设计,又有公共微信链接到店铺,逐步受到关注,而且公共微信号坚持“干货”,很少“注水”,所以订阅量、阅读量、转发量不断增加,带来不菲的粉丝引流,自然带来了销量。

期间,公共微信订阅大户逐步诞生,它的背后大约有三种人:精英草根个人、三五好友创立的工作室平台、文化传播之类的公司。

实际上,那些运营得比较有特色且有一定营销收入的,离不开“传播”,而“传播”的背后是媒体规律,不管你承认不承认。

自媒体营销,看上去很美,进入前所未有的探索期。只不过,大家更关注微信,因为它有通讯功能、传播功能、媒体功能、互动功能、店铺功能、支付功能等。

淘宝商城成就了一拨又一拨创业者,但是也让更多的“后进者”失望。分流是必然的,因为它提供不了太多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不了每个店家的生存。

至今想想,如果淘宝网跟上做自媒体,营销格局与商业理念又是一种怎样的生态?

2014年是个分水岭,因为淘宝按竞价排名的方式搜索宝贝,打破了过去主要靠销量排名的格局。当大家走过网站的灵活、低成本、透明、相对公平之后,更多的商家拥进来,利润被进一步稀释。

正应了那句话:“众见其利者,非利也。”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止学》里的话,作者是文中子,但是他的学生比他更有名:魏征、李靖、房玄龄……这些学生用老师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唐朝开创事业的基础。

显然,淘宝网店并不是自媒体,它做了商业帝国的事。不是要把机会让出来,而是机会总是让给那些更懂行业规律的主,真正的分众传播、个性化表达、圈子内的商城这些东西,淘宝不具备,而这些趋势是必然的。

比如微信。

微信年

2014年是微信大展鸿图的一年,自媒体正是在微信的这个平台之下,更加成型地走向相对符合新媒体规律的格局的。

微信出现时,还只是个更为省钱的即时通讯工具,但是真正让微信成为自媒体的,是公共微信平台,也就是订阅号、服务号等。

最开始,嗅出商机的先行者,开始认真运营微信的公共平台,就像传统媒体一样,或写导读,或做二次编辑,或坚持一个关注点自说自话。有了一定的阅读量、点赞数、订阅数之后,广告商就找上门来了。

2013年初,笔者需要关注创意的内容,在公共微信中搜索“创意”,出现的公共微信号大约几十个,一个叫“创意汇”的公微做得相当坚守,这个自称叫“小汇汇”的微主,每天会在上班前发布一条公微,他把全球范围内艺术家的一些创意作品、资讯、访谈、好玩的东西二次编辑发布。他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进行网络搜索、英文转换中文编辑之后,赶在早上上班前发布出去。

大约在半年左右,“创意汇”出现广告内容——“小汇汇”开始接广告了。但是“小汇汇”可能正在追一个女孩子,一段时间内频发男孩子怎么送礼物给女孩子、相思艺术、情爱心理之类的信息,放在同一天发布的创意内容里,笔者就取消了对他的关注。

我们可以从中明白一个道理:“自媒体”不是“日记本”,它有媒体的规律,就是要关注或传递一些共性的东西,这样受关注的面才可能会宽,才更可能成为“媒体”,而媒体必须坚守传播的特定功能与规律,自媒体当然也不应例外。另外,广告之类的内容,通过隐性软文、植入式写作、活动性互动,才更可能与粉丝和读者对接得更自然。

这让笔者想起2013年初关注的搜狐自媒体新锐群。

那时,搜狐自媒体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招兵买马”,网罗了一些从传统媒体和相关行业积极探索转型的新媒体人,意欲打造搜狐平台的自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影响力。这些新锐此前就在微博、博客或一些专注的行业平台上较有影响。他们大多数从事过传媒,转型新媒体前后是较有影响的行业写手。他们的文章往往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跳跃洞察而又不失“干货”。他们上班无需签到,经常到各地参加自媒体之类的交流活动,但是在一年之内要“出品”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文章,且与影响力评估挂钩发放稿费。

潘岳飞等搜狐新媒体新锐,在那时出现。这是门户网站加强自身影响力的“自媒体运营”之举,它以接地气的方式做高大上与平民屌丝贯通的传播。那时,他们的文章只在公微号上可以看到,即使在伟大的百度上,也搜不到这些新锐文章的片段,另一些在业界非常有影响的平台上也找不到。

这就是搜狐的自媒体写作与运营平台。它与百度百家、网易、腾讯等自媒体平台,共同形成了国内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的景观。endprint

门户网站的自媒体盈利牌

自媒体的盈利应该有两种,一是作者靠自媒体平台参与分成,二是靠自媒体本身的内容和渠道赚钱。拿第二种来说,还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明星式的落地式的、推广活动来凝聚粉丝,收取服务费;二是媒体平台挂广告、卖东西、发软文、植入广告等。

百度百家,诞生于2014年底,把个人作品及个人介绍发送邮件到Baijia@baidu.com,就可申请加入,个人加入通过后,可通过自己发布的文章进行分成,形成收入。但是往往不容易通过申请,而且现在越来越难。不过,业界看好百度的流量和与相关平台及企业的对接。

另一个是搜狐自媒体平台,相对来讲,它是门户网站做自媒体宣传最多、投入最大、探索较多的一家。进入这个个人账号,可以通过稿费、互动营销合作、广告接单、分成等获得收入。

搜狐自媒体平台有对作者个人的首页导流,也可以发展订阅,形成粉丝的自主传播。

似乎目前已形成的自媒体个人对接强势媒体载体的共识——专栏应该在百度百家上,公众号应在微信上,订阅号应在客户端上,新闻客户端在搜狐上。目前搜狐的稿费达到 500~1000元/千字,人气较高的“大熊”产量较高,一个月30篇文章,收入就是3万元左右。

说到底,自媒体相对于一个内容制作者,依靠某个社交工具渠道实现传播,取得影响,发展粉丝,提升关注,获得广告,再加上可能承接的活儿:咨询业务、外出培训、公关宣传等方面的收入,或是被“挖”跳槽等,从而实现自媒体价值和收入。

而社交门户网站“赚了钱”,扩大了用户群,受到更多的关注,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当然,也通过互动营销接单或幕后分成实现隐性的收入。往往,这种收入对自媒体个人来讲比稿费更多。

比如“微天下”的搜狐自媒体平台账号,订户超过30万。搜狐自媒体平台和中兴手机厂商合作,搞了一次八核手机发布的活动,几个科技自媒体人设立“主题自媒体直播间”,直播间设在搜狐的新闻客户端上,并被推到显眼的位置。发布会举行的同时,“微天下”作为客户端主持人现场向关注的网友答问,会后在特约自媒体平台发文章。

这就完成了一次自媒体的互动营销,结果是双赢乃至多赢。

无“微”不至的公共微信号

看过2015年春晚的,大概对“微店”的广告还有印象。玩过的人知道,“微店”在手机上发布商品信息等,无法实现更多的个性化宝贝装饰。这个东西还是需要比较专业的设计,才能呈现得更好。因为这是一个注重感官的读图时代,看一个商品,无论是淘宝还是微店,普遍的都用图片来做文案,即便是文字也被加到图片里了。

大家相信,再小的店,再微的草根,都有它的存在和光明。只要有特色、会经营,更重要的是懂一些自媒体的规律,总会做出圈子和影响,带来收益。

“小人物,微时代,大影响”。2014年是公共微信号激增爆发的一年。一时间,个人申请公微,企业开办公微,似乎“无微不至”。

2015年春节之前,一个叫“设计联”的公微推出“创意春联”的公微粉丝订制。名之“好东西创意”。它的对联每联7字排列,但每个字都由4个汉字创意组合而成。4个字都相互借笔,融为一体,比如“紫气东来”,将“气”字的下面加上“来”字,看上去极像繁体的“气”字。15克铜版纸印刷,表面过光油,防雨防晒。对联以三棱柱纸盒包装,想买,可点击进入“微店”。据说,这个东西卖到了国外的华人手里。

无“微”不至,我们进入了无微信不成传播和影响的阶段。即使不太经营,也要注册一个微信号放着。不过,注册后一个月内不登陆经营,号就被收回了。

不过,现在加入公微有几种方法可能在2015年会有极大改变。传统的方法是:在“添加朋友”中输入公共微信号搜索,进行添加; 或者扫瞄对方的二维码添加。添加之后,可以展示企业产品,实现互动,也可以进入对方设定的店铺,实现在线支付购买。

但是,应该很快,另一些便捷的方式和功能会出现在微信圈,大家都在拭目。我们希望它更实用,更个性,更加改观微信的生态。

现在,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相对影响的“大微”,比如厦门的“厦门小鱼网”,汕头的“汕头味道”“粤东数据”。每个行业的“大微”更是各显特色,设计行业、创意行业就更多了。甚至有专门谈八卦的“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发布独家的爆炸性明星八卦。有自称新闻怪咖的公微“咋整”,比如前两天谈论“不想上班,咋整”,微信主办方是“天津咋整科技有限公司”。

眼花了,五花八门的公微号你看不过来,从开始的新鲜到后来的疲倦,因为很多信息被互转。中国这个不太注重知识产权的国情下,总有人把人家的公微号改成自己的,原样推送。也有特别认真的人,即使用国外某人的照片,也要通过邮件征求使用意见,尊重产权,也免得以后惹麻烦。

“原创不易,且转且珍惜”“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不希望一碗饭被不少人炒来炒去,是希望每个人都尊重这碗饭。因为“世上无如吃饭难”。

无“微”不至的公共微信大行其道的时候,传统的微博营销照样没停下来。那个当年靠“床上多长时间,采访多长时间”的“木子美”,如今在北京,通过玩她的微博“不加V”承接各种商家广告,每天推送一种,价位约500~1000元。即使如此,她的广告已预订到几个月以后了。也就是说,商家想通过他的微博推送广告,至少在两个月以后才能发布。

没有别的,因为它的“木粉”超过50万,和她的互动性特别强。

大家称她“木老师”。她不随便接广告,而是有选择性的,起码商品的质量好,又很精致。比如快到“三八节”了,她会在前一周推送女孩子类的衣物。别看她生活随便,她接了广告会特别认真地对待:给商家写文案、提出各种完善建议、一天内在微博里推送多次等。最终广告文案的呈现非常美。

这个多变和快消的时代,相信微信只是一个“过客”,就像当年出现的令人炙手的微博。“微时代”“微营销”是必然趋势。说它“微”,只是相对于传统来说,10万粉丝就是不错的微营销平台,甚至1万也可以。毕竟,现在阅读量上千的公微号,不时在接植入式软性广告。

但是有一点是忌讳的,就是微营销的背后必然是“微媒体”“自媒体”。如果失去这样的基本功能来做营销,那么只能是“微淘宝”。淘宝都在分流,何况你的“微淘宝”呢?endprint

猜你喜欢

搜狐淘宝微信
新年促销上淘宝搜轻兵器企业店
上淘宝咯
微信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淘宝试衣间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