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经济并非灵丹妙药

2015-09-17李继凯

支点 2015年9期
关键词:全民实体经济

李继凯

在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我国相继推出简政放权、自由贸易区、全民创业等一系列对策。然而,面对新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市场异常火爆、股票市场巨大波动,需要清醒把握经济发展形势与趋势,纠正存在的几个认识误区。

传统经济“三驾马车”并非过时。

出口方面,受近期国际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出口贸易遭遇巨大冲击,进出口额下滑;消费方面,由于收入结构失调等多种原因,我国消费市场需求启动缓慢。相比之下,投资仍是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力,只是现阶段的投资方向不应再是传统“铁公机”基础设施,而应向民生、公共服务等“新基础设施”领域转变,投资主体上,也应从政府投资为主向市场、民间投资转变。

落后产能过剩并非基础产业过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需求得到快速释放,必定带动水泥、钢铁等基础性产业迅猛发展。随着我国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与环境约束、资源降耗等条件影响,众多技术落后、高耗高污、低附加值的基础性产业产能必将遭到淘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基础产业就过剩了。

新经济并不能替代传统实体经济。

近一个时期,以信息化、低碳低耗、轻资产化为特点的新经济快速发展,这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传统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就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来看,实体经济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虚拟经济并非是化解中国经济压力的灵丹妙药。

近期金融市场火爆、股票市场动荡与实体企业危机呈鲜明对比,说明我国现阶段,断不可盲目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一是中国目前不可能做到“全球金融买单”;二是中国金融市场、投资市场与投资者心理既不完善亦不成熟,指望虚拟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等同于画饼充饥。

互联网经济并非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当今“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等热词方兴未艾,不少实体企业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与挑战。企业应把握住发展原则与方向,将互联网作为发展工具、资源要素聚集平台、供应需求渠道,而不是作为发展终点。

全民创业并非鼓励个体化、单一化、自我化的“小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初衷,在于最大限度挖掘、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潜力与能力。全民创业应该是人人具有创业意识与思维,并非是要求人人干个体户赚钱、人人办公司干事业、人人想创意招投资。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些创业者一旦在缺乏创业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创业失败风险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创业与就业结合,就业式创业、融入式创业、群体式创业,更适合当前发展阶段。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必须充分了解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准确把握当前发展阶段的危机与机遇,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当前发展的各种风险,确保我国经济稳定有序运行、高效优质发展。(支点杂志2015年9月刊)

猜你喜欢

全民实体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全民·爱·阅读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可持续全民医保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