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矿山企业生态损害的修复成本:一个等价分析法的视角

2015-09-17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商业会计 2015年18期
关键词:损失成本生态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长沙410114)

一、引言

矿山生态损害是重要的生态灾害之一,造成生态环境和社会资源蒙受巨大损失。科学确定修复成本,对修复环境损害、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一些矿山事故已危及社会和生态安全,但尚未建立起成熟的修复成本估计方法。

2004年,欧盟环境责任指令(Environmental Liability Directive,ELD)发布,旨在建立一个基于“污染-赔偿”的原则,预防和修复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框架,以实现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指令规定“环境损害指的是对受保护物种和自然栖息地的损害,此种损害对受保护栖息地或者物种的顺利保育状况的延续或者保持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针对该环境损害概念的提出,指令还规定了如何评估环境受损的标准,即参考“基线条件”。“基线条件”指的是以最佳可得信息为基础评估的在自然资源和服务功能受到损害时其本应存在的环境损害尚未发生时的状况。”补偿修复的目的——首要的不是完全修复损害——而是提供一个和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服务相似的水平。补偿不仅仅包括恢复期的自然资源和服务的损失,也包括“临时损失”。这个补偿由损害区域或替代区域的额外改善组成。

在此框架中,将修复受损资源的费用而不是资源减少的市场价值作为衡量“公共自然资源损失”和“临时损失”的标尺;自然资源损害赔偿的赔偿金包括修复费用、过渡期损失和评估费用3部分,它们共同保障了赔偿的全面性。在生物、物理指标的基础上,ELD倾向于使用HEA和REA的方法,由此专门批准建立了“欧盟自然资源等价方法评估环境损害计划”。REMEDE考虑了美国和欧盟成员在方法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根据环境责任、生态环境、野生鸟类和环境影响评估指令的要求,应用和开发适合于确定补偿和赔偿修复措施范围的方法,并检验和推广这些方法,为环境损失提供足够、必须的补偿。

美国大气海洋局在《石油污染法》的框架下,开发了用于自然资源损害评估的过渡期损失的方法——HEA,以量化自然资源的服务价值损失以及弥补损失所必须的补偿修复计划的范围,并保证在将来贴现的情况下,该修复计划可以提供等量的自然资源的服务收益,因此可以充分补偿自然资源损害。此后,HEA演化为REA,并逐渐成为计算污染事件损失的首选方法。本文将总结美国和欧盟广泛采用的生态环境等价分析和资源等价分析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模型,介绍其计算过程,讨论其使用条件和范围,以期对我国矿山企业生态损害的修复成本估计提供依据与借鉴。

二、农村矿山企业生态损害的特征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矿山的开采与土地、水、林木等资源紧密相连,往往对上述自然资源与环境造成直接破坏。农村矿山企业所造成的损害对水、土地、林木、大气、声学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环境侵害状态具有间接性、继续性、反复性、广阔性、累计性以及损害结果的潜伏性、滞后性,导致了加害原因与行为侵害过程、损害程度、损害内容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因此,不仅对侵害存在时间的确定颇为不易,而且欲寻求环境侵权原因行为与损害结果间的单纯、直接、具体的因果联系,也甚为困难。再加上原因行为自身往往具有高度的科技性,更增加了该困难的程度”。此外,环境损害民事救济方面存在对抗双方力量悬殊甚大的问题,这包括败诉危险分配上的不平等、程序上的利益与实体上利益的不对等、法院活动上的不对等以及当事人特性上的不对等。而农村矿山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作为环境侵害的一种,有以下具体特征:

(一)生态损害类型的多样性

矿产资源与山地、林木、水、大气、土地等资源紧密相连,其开发必定会导致对上述资源的损害。矿山企业的矿产开发会导致山体森林植被大面积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废石、尾矿、矿渣等固体废弃物毁坏农田,占用耕地,土地被破坏且其利用价值降低;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粉尘、有害废气等造成大气污染;重金属、废水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水污染;爆破等造成噪声污染等。

(二)生态损害范围的广泛性和潜伏性

从时间的角度看,农村矿山企业造成的生态损害较一般的损害更具潜伏性。因为污染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害常常是长期累积的结果,有较长的潜伏期,不易发现,也不易查清。从空间的角度看,该损害往往有广泛性。这突出地表现为致害地区的广阔。损害范围的广泛性主要表现为矿产资源被开发后,不仅所在矿区生态环境会遭受到损害,其周围的山地、农田、林木、河流也会遭到损害,甚至其扬起的粉尘、爆破产生的巨大噪音等能对方圆几公里内产生影响。再如大气中的酸雨,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严重威胁着全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三)生态损害的复杂性

农村矿山企业造成的生态损害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其损害类型多样、影响范围广泛导致的损害主体、损害过程的复杂性。从损害主体上说,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等兼而有之导致了其致害来源的复杂性,各种污染源之间相互作用,使得致害来源的确定十分复杂;从受害人的角度看,其造成的生态损害通常受害者甚多,甚至跨越国界。从损害过程来看,生态损害并非总是由污染物直接作用于人身或财产或环境,往往是在经过转化、代谢、聚集,相互作用等一系列中间环节之后发生作用。

(四)损害主体的不平等性、不可互换性

在生态环境损害中,加害人多为公司法人,而受害人多为缺乏风险规避能力和抵抗能力的普通农民、渔民和居民。因而,环境侵权的主体往往具有不平等性、不可互换性,明显不同于其主体具有平等性、互换性的传统侵权行为。

(五)损害兼有公害性和私害性

传统侵权行为通常是特定的加害人对特定的受害人的个别权益的侵害,为典型的“私害”;而在生态环境损害中,不仅存在加害人和受害人特定的场合,而且广泛存在非特定的众多污染源的复合污染对相当多区域不特定的多数人的权益的损害和特定主体对不特定主体权益损害的情形。生态环境损害甚至会祸及子孙后代。因此,生态侵害不仅包括部分私害案例,而且包括危害范围大的社会性侵害,从而兼具“私害性”和“公害性”。

三、农村矿山企业生态损害修复成本的产生

(一)修复成本的定义及分类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于1998年2月召开的第15次会议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将环境成本定义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比如,避免和处置废物、保持和提高空气质量、清除泄露油料、开发更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开展环境审计和检查等方面的成本。它具体可分为环境污染补偿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保护维持成本、环境保护发展成本等。环境污染补偿成本指企业由于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应予补偿的费用;环境损失成本指企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造成的损失以及由于环境保护需要勒令某些企业停产或减产而造成的损失;环境保护维护成本指为预防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而支出的日常维护费用;环境保护发展成本指为进一步发展环境保护产业而投入的各项支出。

环境成本可分为外部环境成本和内部环境成本。外部成本(也称为“负外部性”)是指那些由导致该成本并获得相应利益的人以外的人承担的成本。内部成本已被定义为公司环境保护的成本。

环境污染修复成本,是指企业治理由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而发生的成本。农村矿山企业造成的生态损害修复成本大致可以由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构成。由于损害类型具有多样性,所以直接成本也应体现与多种损害相对应的修复成本,包括降低矿山污染物排放成本、矿山废弃物处置管理与回收利用成本,如:减少和消除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而发生的成本,为减少生产噪音、辐射而发生的成本,为消除生产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而发生的成本,矿山废弃物的回收、分拣、处理以及再利用成本等。间接成本则应体现生态损害范围的广泛性与潜伏性,包括矿山生态环境管理成本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成本,如矿区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的折旧费,其他环境资产的摊销费等,以及与污染治理有关的管理费用支出,与矿山废弃物回收利用有关的管理费用支出。环境损失成本则体现损害兼具公害性和私害性,指企业承受的各类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损失。如:企业因污染环境而向消费者、矿区所在地居民或社会其他方面支付的损害赔偿费,向政府有关机构缴纳的环境罚款和环境缴费,与环境污染有关的诉讼费等。

(二)修复前后成本关系的变化

我们进行农村矿山修复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日后能够注重农村矿山环境保护以及在破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修复成本。环境遵循成本和公司活动导致的环境影响对于多数公司而言既不显著,也不易于控制,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同时,计量和记录成本也相对较高。随着公认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建立和实施,这种成本关系发生了逆转。资本以及经营污染的消除与控制费用翻了接近一倍,环境违规罚款也较以前增长了许多。

修复前后的成本变化如下页图,收集和分析环境数据的边际成本CEA(等于环境信息管理的边际成本)随着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的边际成本CEI的上升而下降。减少环境影响的边际成本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成本下降的原因是使用了先进的污染预防和清理技术,因此,污染预防的边际成本总额,包括环境信息管理真正下降了。从另一方面讲,公司导致的环境破坏的边际成本随着环境影响的增加而上升。由于管理规定(以及由此产生的处罚费用)更加严厉,环境影响的边际成本已经上升。结果,公司环境政策的最高点滑向“环境影响”轴的左边。

环境信息系统和环境导致的财务影响的边际成本曲线图

(三)修复过程中的成本分配

由于农村矿区环境变化导致的未来成本的重要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长,环境修复的总成本变得更加复杂。在修复过程中,要考虑经济-生态效益,成本的分配尤为关键。根据现有的理论研究,步骤可分为:成本库的扩展;成本的综合分配;时间范围的扩展和长期财务指标的使用(净现值和期权价值)。

1.在扩展的成本库中四类关于环境修复成本:直接成本(资本支出、经营、维修、费用、收益、废弃物处理和能源);间接成本(管理成本、遵循监管的成本、培训、监督、保险、损坏和折旧);潜在负债(或有负债、潜在费用、罚金和税金);次有形成本(由于污染和更好的产品形象以及更好的员工关系而节约的成本)。

2.修复成本综合分配的三个分配步骤可以确定为:将联合环境成本中心的成本分配给生产成本中心和作业;将生产成本中心的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将使用过量材料的环境导致的间接成本分配给生产成本中心成本对象。

作业成本法(ABC)代表成本分配的一种方法,即:首先将成本追溯到组织内部的成本中心所执行的作业,然后将这些成本追溯或分配到产出单位或其他成本对象。在提高公司生态效益的需求上,成本的计算依据采用了与作业相关的材料流。

两步骤的分配程序:首先,从联合环境成本中心(如提供公共环境服务的焚化器)分配到“责任”成本中心;其次,从责任成本中心到最终成本对象。经过跟踪和追溯后,联合环境成本中心的成本,如焚化器和污水处理厂,就必须分配给“责任”成本中心和成本对象。

实际应用时,我们先要了解矿区开发的哪些活动与环境污染有关,如:采面、剥离、穿孔、爆破、铲装、破碎、运输、堆场、排岩、喷淋、烘干等。将扩展归集后的修复成本(包括间接成本)根据每个活动产生污染程度的高低进行有效分配,在这之后,将其分配到每个活动产生的产品对象中去。但是这些活动投入的不创造任何价值的材料(废弃物)可以避免或减少产出,这属于额外的环境导致的修复成本(如增加的折旧和更高的人工成本),无法直接追溯,不是随着生产活动总量而变化的成本,所以我们还要进行第三步的分配,分配到上述相关活动以及活动所产生的产品中去。

3.对预先考虑未来的环境财务影响有帮助的两个指标:一是净现值(NPV)。二是期权价值。期权代表的是一项权利而不是义务,它通过支付投资支出而获得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期权价格的确定因素包括某个方案的NPV、任何后续投资的执行价格、到期时间(决策的确定时间)、方案的风险和无风险利率。计算真实期权的一个主要困难是,当真实期权标的资产通常不存在可观测到的市场价格时,当真实期权经常需要与竞争者共同分享时,以及同一个标的资产往往具有多个真实期权时,管理当局需要首先决定后续投资的执行价格(Crasselt和 Tomaszewski,1998)。 在期权能够计量和纳入分析的情况下,对期权的考虑还会影响投资决策的结果。

在环境和经济上负有责任和报告义务的管理当局需要把环境修复成本分配给“责任”成本中心和成本对象。实际上,正如Burritt(1998)所论述的那样,寻求可持续产出的公司能对内部环境成本分配系统的引入做出法人承诺。这一分配系统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对差的环境业绩进行处罚并由“责任”成本中心承担风险的办法来减少环境影响。作业成本计算法有助于界定与生产管理活动相关的成本中心和成本对象。依据所定义的环境成本和使用的分配规则,与环境相关的成本会对投资决策产生巨大的影响,也能决定具有经济利益的补偿方案。

四、修复成本的等值估计

价值等值法指的是一种用来确定由于环境损害所导致的资源和服务的类型、数量的损失,以及需要用于补偿损失的类型、数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方法:服务对服务,资源对资源,价值对价值。

(一)生态环境等价分析

生态环境等价分析是基于服务对服务(service-toservice)的界定方法,它的基本理论假设是公众愿意接受一对一在修复工程和受损生态环境间的服务交换,以单位修复工程的服务来对换单位受损生态环境的服务。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即通过建造修复工程,使之从开始运行至服务期满所提供的服务净增值等于受损生态环境从污染发生到恢复至基线水平(baseline,事故未发生时自然资源与服务的存在状态)服务的总损失。生态环境等价分析的应用需要两个必备条件:有适当的可用于进行自然资源服务水平判定的标准;每单位生态环境的服务水平变化足够小,即单位生态环境服务水平的变化不会引起资源或服务价值的变动。HEA采用假定的生态标尺作为量度人类福祉变化的表征参数,衡量社会福利的环境收益和损失,即采用生态单位而不是指定一个货币总和来描述公众的收益和损失价值。HEA方法的最关键假设指出恢复替代生态环境与受损生态环境的服务类型和价值相同。Dunford等对生态环境等价分析的应用做以下假设:(1)受损生态环境与修复工程的过程中,受损生态环境的服务与价值保持恒定关系;(2)修复工程的生态环境服务与价值关系在修复工程开始前后保持不变;(3)受损生态环境的基线水平保持恒定;(4)修复工程的生态环境的最大服务水平等于生态环境受损前的基线水平;(5)修复工程的生态环境在使用前后单位价值相对于最大服务水平的关系保持恒定。

该方法的基本步骤为:(1)评估受损生态环境从受损到恢复至基线水平或受损后的最大服务水平(小于基线水平)所需要的时间及该过程的损害;(2)评估修复工程在整个服务周期中所提供的服务;(3)计算修复工程的规模,使修复工程所提供的服务总增量等于受损生态环境的总损失量;(4)计算修复工程的成本。

具体运用到农村矿山企业造成的生态损害修复成本中去,即:(1)评估已遭受损害的矿区从现有损害到恢复至受损前所需要的时间及该过程的损害;(2)评估矿区损害修复工程在整个修复过程中的工程;(3)计算修复工程的规模,使修复工程所提供的服务总增量等于损害的总损失量;(4)计算修复工程的成本。

(二)资源等价分析

随着HEA的延伸运用,在许多案例中出现了个体损失的数量能够比生态环境面积更好地衡量生态环境损失程度,例如海鸟和鱼类。采用REA确定修复计划的范围,其理论模型为损害导致的“损失”和修复补偿计划所提供的“收益”贴现后应当相等。这种资源-资源的方法(REA)在概念基础上等同于HEA,但是量化单位不同。

REA方法运用到分析农村矿山企业造成的生态损害修复成本中来,分析过程的第1步为量化由于矿山事故导致的损失。损失的计算以某种植物一年为单位,计算值采用每年年中值,并将计算结果贴现转化为当前价值。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为矿区施工导致植物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间接损失是死亡植物的预期繁殖力(将来的2代)损失考虑在内。

REA分析的第2步,计算损害修复计划的相对产量,即量化补偿修复计划提供的代替服务。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代替服务占基准水平的比例被称为相对产量,用于描述由补偿修复计划提供的净服务占受损生态环境的基准生产力水平的比例。修复方式是通过建立保护区,尽可能的支持该植物的繁衍进而弥补受损的服务。计算新建一个保护区在修复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的相对产量。

REA过程的第3步,确定修复补偿计划的范围,以保证贴现后的总代替服务收益等于总贴现后的服务损失。根据上述计算的损失和修复计划中每个保护区提供的服务收益,最终得到需要修建保护区的数量以及安置的保护区范围。

(三)价值等价分析

但是,HEA和REA也有局限性,HEA和REA的结果非货币值,不能直接索赔,而应通过适当的货币化方法获得赔偿金额。第三种方法,价值对价值,基于用同等的货币价值来补偿生态环境和服务的损害。

在环境经济评价中,收益和损失强调的是要反映个人的经济偏好。环境经济评价的基础是人们对于环境改善的支付意愿(willing to pay,WP)或是忍受环境损失接受赔偿的意愿(willing to accept,WTA), 即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简称CV法),一种典型的陈述偏好法。市场往往不能准确反映、甚至是完全忽略了环境物品和服务的价值,导致环境物品或服务在市场上低价甚至是零价格的状况。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缺乏为这些物品或服务而存在的市场;二是现有的市场不能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的全部社会成本。当缺乏真实的市场数据,甚至也无法通过间接地观察市场行为来赋予环境资源以价值时,只好依靠建立一个假想的市场来解决。将货币价值赋予没有市场因而没有市场价格的环境产品有一定的困难。大多数计价方法都是建立在个人愿意为环境服务支付,经常借助于调查方法。价值等价法试图通过陈述偏好法直接向有关人群样本提问来发现人们是如何给一定的环境变化定价的。由于这些环境变化及其反映它们价值的市场都是假设的,故其又被称为假想评价法(hypothetical valuation method)。

获得人们的偏好和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从直接受到影响的物品的相关市场信息中获得;二是从其他事物中所蕴含的有关信息中获得;三是通过直接调查个人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获得。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在价值等价分析中假设农村矿山企业愿意支付所造成的生态损害修复成本,人们也能忍受受损矿区的环境损失并接受赔偿,通过货币单位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费用和成本,并揭示个人偏好。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已经建立了一套估计环境物品或服务的货币化价值的理论与原则。尽管这些技术的应用尚有许多不尽人意和有待完善之处,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评价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最好方法。

猜你喜欢

损失成本生态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两败俱伤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