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禽场的消毒技术

2015-09-16吴苏红

水禽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禽舍过氧乙酸消毒药

吴苏红

中图分类号:S858.31.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3-0027-03

1  禽场入口消毒

1.1  车辆消毒池  生产区入口必须设置车辆消毒池,车辆消毒池的长度为进出车辆车轮2个周长以上。消毒池上方最好建有顶棚,防止日晒雨淋。消毒池内放入2%~4%的氢氧化钠溶液,每周更换3次。有条件的可在生产区出入口设置喷雾装置,喷雾消毒液可采用0.1%的百毒杀溶液、0.1%新洁尔灭或0.5%过氧乙酸。

1.2  消毒室  生产区入口要设置消毒室,人员和用具进入要消毒。消毒室内安装紫外线灯(每立方米空间1~2W);有脚踏消毒池,内放2%~5%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人员要换鞋、工作服等,如有条件,可设置淋浴设备,洗澡后方可入内。脚踏消毒池中消毒液每周至少更换2次。

2  场区环境消毒

2.1  平时消毒及自然净化  平时应做好场区环境的卫生工作,定期使用高压水洗净路面和其它硬化场所,每月对场区环境进行一次环境消毒。

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对土壤进行翻耕30cm左右,再种植适宜花草,尤其是养禽已多年的场,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还可使土壤疏松,有利于阳光的照射,接收紫外线杀灭病原微生物,起到自然净化的作用。

2.2  进禽前的消毒  进禽前对禽舍周围5m以内地面用0.2%~0.3%过氧乙酸或使用5%的苛性钠溶液或5%的甲醛溶液进行彻底喷洒;禽场道路使用3%~5%的苛性钠溶液喷洒。

2.3  进禽后的消毒  禽舍周围环境保持清洁卫生,不乱堆放垃圾和污物,道路每天要清扫。禽场、禽舍周围和场内的道路每周要消毒1~2次,生产区的主要道路每天或隔日喷洒消毒,使用3%~5%苛性钠或0.2%~0.3%过氧乙酸喷洒,每平方面积药液用量为300~400ml;如果发生疫情,场区环境每天都要消毒。

3  禽舍门口消毒

每栋禽舍的门口要设置脚踏消毒槽,消毒槽内放置5%苛性钠溶液,进出禽舍最好换穿不同的专用橡胶长靴,在消毒槽中浸泡1min,并进行洗手消毒,穿上消毒过的工作服和工作帽进入禽舍。

4  禽舍消毒

4.1  空舍消毒  家禽转入前或淘汰后,禽舍空着,应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为下一批家禽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条件,有利于减少疾病和维持集体健康。

禽群更新原则是:“全进全出”。尤其是肉禽,每批饲养结束后要有2~3星期的空舍时间。将所有的禽尽量在短时期内全部清转,对不同日龄共存的,可将某一日龄的禽舍及附近的舍排空。为了获得确实的消毒效果,禽舍全面消毒应按禽舍排空、清扫、洗净、干燥、消毒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4.1.1  清理消毒  新建禽舍,清扫干净禽舍;使用过的禽舍,移出能够移出的设备和用具,如饲料器或料槽、饮水器或水槽、笼具、加温设备、育雏育成用的网具等,清理舍内杂物,然后将禽舍各个部位、任何角落所有灰尘、垃圾及粪便清理、清扫干净。为了减少尘埃飞扬,清扫前用3%的火碱溶液喷洒地面、墙壁等。通过清扫,可使环境中的细菌含量减少20%左右。

4.1.2  冲洗  经过清扫后,用动力喷雾器或高压水枪进行洗净,按照从上至下、从里至外的顺序进行。对较脏的地方,可事先进行人工刮除,并注意对角落、缝隙、设施背面的冲洗,做到不留死角,不留一点污垢,真正达到清洁的目的。有些设备不能冲洗,可用抹布擦净上面的污垢。清扫、洗净后,禽舍环境中的细菌可减少50%~60%。

4.1.3  消毒药喷洒  禽舍经彻底洗净、检修维护后即可进行消毒。禽舍冲洗干燥后,用5%~8%的火碱溶液喷洒地面、墙壁、屋顶、笼具、饲槽等2~3次,用清水洗刷饲槽和饮水器。其它不易用水冲洗和火碱消毒的设备可以用消毒液涂擦。为了提高消毒效果,一般要求禽舍消毒使用2种或3种不同类型的消毒药进行2~3次消毒。通常第一次使用碱性消毒药,第二次使用表面活性剂类、卤素类、酚类消毒药。

4.1.4  移出设备消毒  禽舍内移出的设备、用具放到指定地点,先清洗再消毒。如果能够放入消毒池浸泡的,最好放在3%~5%的火碱溶液或3%~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3~5h;不能放入池内的,可使用3%~5%的火碱溶液彻底全面喷洒。消毒2~3h后,用清水清洗,放在阳光下曝晒备用。

4.1.5  熏蒸消毒  能够密闭的禽舍,特别是雏禽舍,将要用的设备、用具移入舍内,密闭熏蒸。熏蒸常用的药物是福尔马林溶液和高锰酸钾,熏蒸时间为24~48h,熏蒸效果最佳的环境温度是24℃以上,相对湿度75%~80%。熏蒸消毒注意要封闭禽舍的窗、所有缝隙和正确计算药物用量。熏蒸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2d,使其中的甲醛气体逸出,不立即使用的可以不打开门窗,待用前再打开门窗通风。经过甲醛熏蒸消毒后,舍内环境中细菌减少90%。

4.2  带禽消毒  是指禽入舍后至出舍整个饲养期内定期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禽舍环境及禽体表喷雾,以杀死悬浮空中和附着在体表的病原菌。

进雏时,应在雏禽进入禽舍前,在舍外将雏箱进行全面消毒,防止把附着在箱上的病原微生物带入舍内。遇到禽流感、新城疫等流行时,须揭开箱盖连同雏禽一并进行喷雾消毒。进雏前一周,禽舍和育雏器每天喷雾消毒一次,育雏期每周1~2次,育成期每周消毒一次,成禽可15~20d消毒一次,发生疫情时可每天消毒一次。endprint

喷雾的药物有新洁尔灭1000倍稀释液、10%的百毒杀600倍稀释液、强力消毒王1000倍稀释液等, 以地面、墙壁、天花板均匀湿润和禽体表微湿的程度为止,最好每3~4周更换一种消毒药物。喷雾时应将舍内温度比平时提高3~4℃,冬季寒冷不要把禽体喷得太湿,也可使用温水稀释;夏季带禽消毒有利于降温和减少热应激死亡。

4.3  禽舍中设备、用具消毒  饲喂、饮水用具每周洗刷消毒一次,炎热季节应增加次数,饲喂雏禽的开食盘或塑料布,正反两面都要清洗消毒。可移动的食槽和饮水器放入水中清洗,刮除食槽上的饲料结块,放在阳光下曝晒。固定的食槽和饮水器,应彻底水洗刮净、干燥,用常用阳离子清洁剂或两性清洁剂消毒,也可用高锰酸钾、过氧乙酸和漂白粉液等消毒,如可使用5%漂白粉溶液喷洒消毒。

拌料的用具及工作服每天用紫外线照射一次,照射时间为20~30min。其它用具、医疗器械必须先冲洗后再煮沸消毒。

5  人员消毒

饲养人员每次进禽舍前需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帽等,脚踏消毒池,并用紫外线照射10~20min,手接触饲料和饮水前需用过氧乙酸或次氯酸钠、碘制剂等溶液浸洗消毒。饲养人员要固定,不得乱窜。发生烈性传染病的禽舍饲养人员必须严格隔离,按规定的制度解除封锁。

本场工作人员出去回来后应彻底消毒,如果去发生过传染病的地方,回场后进行彻底消毒,并经短期隔离确认安全后方能进场。其他人员进入禽场和禽舍也要按规定严格消毒。

6  饮水消毒

临床上常见的饮水消毒剂多为氯制剂、碘制剂和复合季铵盐类等,但季铵化合物只适用于14周龄以下禽饮用水的消毒,不能用于产蛋禽。消毒药可以直接加入蓄水池或水箱中,用药量应以最远端饮水器或水槽中的有效浓度达该类消毒药的最适饮水浓度为宜。家禽喝的是经过消毒的水而不是喝的消毒药水,任意加大水中消毒药物的浓度或长期使用,除可引起急性中毒外,还可杀死或抑制肠道内正常菌群,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对家禽健康生成危害。在免疫的前后2d(共5d)不要在饮水中加入消毒剂,以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饮水消毒是预防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因此,饮水消毒要谨慎行事。

7  垫料消毒

使用碎草、稻壳或锯屑作垫料时,必须在进雏前3d用消毒液进行掺拌消毒,这不仅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而且还能补充育雏器内的湿度,以维持适合育雏需要的湿度。常用的消毒液有10%百毒杀400倍液、博灭特2000倍液、新洁尔灭1000倍液、强力消毒王500倍液、过氧乙酸2000倍液等。

进雏后,每天对垫料还需喷雾消毒一次,因育雏器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合细菌和霉菌繁殖生长,以免成为疾病发生的原因。

清除垫料和粪便应集中堆放,如无可疑传染病时,可用生物自热消毒法;如确认有某种传染病时,应将全部垫料和粪便深埋或焚烧。endprint

猜你喜欢

禽舍过氧乙酸消毒药
电化学活化过氧乙酸灭活水中大肠杆菌
畜牧生产中消毒药的种类及使用
基于神经网络PID 的禽舍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利用具有过水解活性的乙酰基木聚糖酯酶催化制备过氧乙酸
家禽养殖业:机器人来了
3种消毒药对猪球虫的体外抑杀效果观察
四种消毒药对犬蛔虫卵的杀灭作用试验
啤酒工厂发酵车间过氧乙酸消毒测试
几种兽用消毒药的使用方法
禽舍熏蒸消毒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