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区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5-09-15侯晓斌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农村发展农业生产

侯晓斌

摘 要 灌区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生命线,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想要充分发挥灌区的作用,管理是关键。灌区管理是农业生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一旦管理出现问题,农业生活生产受到的影响将会无形增大。因此,加强灌区管理对于农村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针对灌区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 灌区管理;农村发展;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农田灌溉不仅可以提高农业产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和调节田间小气候,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水资源的有效、高效利用一直是灌区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科学的用水调配可促进整个灌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巨大。

1 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设施老化,水资源利用低

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许多灌区渠道因为泥沙淤积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田地没有完善的工程配套设施。同时,因为早期建设过程中制定的标准较低,并没有合理的给水设施,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此外,部分灌区仍然采用灌排统一的设计方式,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且因为对下水位的控制难度较大,对工程的效益影响较为严重。

1.2 资金短缺

灌区管理问题一直得不到合理的定位,因此其管理资金一直不够稳定。同时,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公益性的管理方案对运行资金提供有力的支持,工程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因为费用问题而犯愁,工程在改造及设备更新等问题多无法得到落实。

1.3 管理制度不完善

灌区渠道受到的破坏较为严重,末级渠道经常会被侵占,也经常会被人为地破坏,很多灌溉渠道因为没有人管理逐渐成了堆放垃圾的地点,人们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都倾倒渠道之中,长时间的堆积使渠道被填满,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这不仅对末级渠道的正常运用产生了影响,还会影响到农村的环境质量。

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由于灌区管理采取的自负盈亏的核算模式,因此在管理上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水利工程的施工会受到灌区的自然因素限制,同时因为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灌区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大,从而导致灌区的正常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收取一定的用水费用是确保灌区正常运行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农村在收取用水费时主要依靠督促完成,用水费用的收取与村干部的工作态度有直接关系。目前,在收取用水费用上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对于不缴纳用水费用的用户,只能采取缓供或停供的方式来督促用户缴纳水费。而且缓供或停供还将面对农业生产大局、创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阻力,因此拖欠水费现象近年来屡见不鲜。

2 加强灌区管理的应对策略

2.1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当前,我国灌区管理模式应当首先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即根据自负盈亏和自主经营的理念构建企业经营模式针对灌区工程运行、水费征收以及水资源调配等进行管理。同时,以村或者乡为单位建立用水协会,实施基层管理体系。其次,针对以往权责不清和政事不分、投入机制不完善等管理模式进行改善,加大认识改革,不断降低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全民参与的灌区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在管理过程中,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实施科学配水、合理调配和计量用水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逐渐让管理机构成为灌区管理主体。最为重要的是,灌区管理模式应当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依法办事、依法治水,走法制化灌区管理道路。

2.2 加强用水者协会的参与

现阶段,我国灌区管理模式的改革重点和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关键在于加强用水者协会参与灌区管理。这就要求灌区管理过程中以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立作为突破口,构建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决策机制。在整个灌区管理模式中实现分级管理、分水源管理、分渠道管理等。管理人员的相关费用要统一从灌区管理收入的水费当中支出。而就田间工程的管理则交于用水者协会进行管理,确保用水能够分配到户,实现水费收取和工程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用水者协会参与灌区管理使得广大农户和用水者能够及时得到灌溉用水,让灌区的所有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科学合理进行分配。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灌区的渠道、灌区设施、田间工程等得到更好的维护,且灌区用户直接进行灌溉管理,践行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权责更为明确、监督更为民主、浪费更加缩小。

2.3 构建新型水价激励机制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灌区管理中农业灌溉的水费收取标准较低,很难达到供水成本。但供水价格是调节用水资源和用水需求的重要杠杆。所以,灌区管理过程中必须针对灌溉作物面积、灌溉时间、灌溉量等进行收集和分析,为水费的合理制定奠定基础。

针对我国大部分灌区管理模式,应当在水价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定额基本水价、超额水价累计、限价协商浮动和到户收取水费”的模式进行水价激励制度的构建。构建新型水价激励机制不仅仅是灌区水价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更是灌区总体管理模式发展和改革的必然选择。

2.4 增强政府投入

政府投入是灌区管理模式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政府的投入能够确保灌区相关配套设施和灌溉设备的更新改造能够顺利进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大型国有灌区已经不能适应高效节水灌溉要求,折损现象相当严重。所以,灌区首先应当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尽量确保政府预算和宏观调控能够将灌区配套建设资金和改造资金纳入。其次,针对节水实验和灌区防洪的资金也应当积极争取。最后,灌区要凭借其抗旱防洪等公益性任务向政府获取相应的资金补偿。

3 结语

农村的经济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关键,农村的经济发展要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灌区问题是农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在灌区管理过程中,要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依据,通过分析发现在灌区管理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只有解决灌区管理问题,才能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农村发展农业生产
连接农村,面向城镇大型公益化APP开发基础分析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农村发展中农村经济管理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