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县农业转型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9-15李玲琳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

李玲琳

摘 要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对我国农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此,从推动高县农业转型期所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系统地探讨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转型期;现代农业;四川省高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高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尤其随着高县本地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年劳动力,多采用耕种随性、管理随意的粗犷耕种方式,种植效益极低,严重地浪费了土地的实有价值,并且散户在作物品种选择、栽培模式、管理水平和目标愿望等方面都是良莠不齐,不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和品牌化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成为“一纸空谈”。笔者针对高县农业转型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和建议。

1 重推“家庭农场”,提倡农业发展新模式

高县引导培育“家庭农场”,必须充分树立典型,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含量水平高、农业装备齐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兼具经济效益和观赏效益等功能。笔者推荐“家庭农场”发展“立体布局”和标准化生产发展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布局”指的是发展果园,园内栽果树,树下围网养鸡、养羊等;地实行“麦+玉米+苕”“麦+玉米+豆”“薯+玉+烟”等模式,通过合理轮、套、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生物产量;稻田实行稻、鱼共养等多种模式,互相促进,充分利用小层空间,充分发挥生产效益。标准化指的是在土地有限的条件下,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管理要素的边际贡献。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引进高新科技、信息手段,精耕细作,采用最新技术手段和最优品种组合、配套节能高效的农业设施,达到农业效益最大化。

2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

新型与传统对应,是“职业”与“身份”对应。随着高县老一辈农民渐渐退出“农业天地大舞台”,农民子女涉农能力、涉农愿望的强烈弱化以及劳动力大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现实,“未来谁来种地”这一问题急速地浮出水面。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高县农业发展转型的当务之急。笔者建议,建立“注册职业农民”的资格准入制度。对当前县内从事“规模化、技术化、专业化”农业生产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全面统计,综合高县丘陵山区的地域特点,可考虑将连片规模达到6.67 hm2及以上、机械化(高县主要指小微机械)配套齐全、精耕细作和土地利用率(可参考高县平均复种指数)高作为基本准入条件,颁发“高县注册职业农民”证书,并且在培训内容、课程安排、资格评估认证、经费资助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切实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农民的社会地位。

3 配套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综合协调发展

3.1 加强土壤能力建设是根本

人类吃的粮、穿的衣都源于土壤,土壤性能好坏决定了产物的质量和数量。但不能只向土壤索取,而忽略了去维护和改良它。笔者认为,可通过水利土壤改良,如建立农田排灌工程,调节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排除和防止沼泽地和盐碱化;工程土壤改良,如运用平整土地,兴修梯田,引洪漫淤等工程措施改良土壤条件;生物土壤改良,用各种生物途径种植绿肥、牧羊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提高土壤肥力或营造防护林等;耕作土壤改良,改进耕作方法,改良土壤条件;化学土壤改良,如施用化肥和各种土壤改良剂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等方法去改善土壤基本条件。

3.2 配套农业、水利设施是关键

高县多属丘陵山区,适合采用小微型农机具进行农业相关操作,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高县农机化率在逐年提高,政府要趁势积极支持小微型农机具购置补贴,引导、带动有条件的农民购买小型作业农机具,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率。建议水利工程在建和再建时,一是要往农业产业基地倾斜,扶持基地即是扶持农民和扶持龙头企业,“双向”促进农业产业化;二是往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观光农业上倾斜,通过扶持产业基地农户,“以点促面”地让农户感受设施配套带来的效益;三是往典型的“退耕还林”和苗木基地倾斜,促进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四是工程、用水、水费收缴进行自主管理,自我经营,逐步建立用水户自主管理与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3.3 完善道路设施建设是“出路”

农村道路建设,是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县在未来农村道路设施建设中,一要明确道路建设思路,加强工作的领导和考核。二要整合资源,集中打造,向产业发展聚集。利用农村综合开发、金土地工程、扶贫开发等项目中,适度加大投入到修路方面资金,路面宜修成水泥路或柏油路,乡村道路组道严格保障4.5 m以上,并且修路要尽可能围绕产业、基地建设,以实现农业生产示范效应。三是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基金。农村公路畅通的核心是通村和通社公路,由于管护资金缺乏,直接导致失养,造成很多问题。建议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维护资金以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四是要建立一支农村道路建设机械施工队伍。农村道路建设原大多是土法上马,粗制滥造,对确保道路的持续利用造成隐患。建议成立一支由政府一次性投资,实行有偿服务,自主经营的施工队,以保障道路的永续利用。五是要加大建设融资力度。可以积极争取上级解决农村道路问题的专项资金支持,可以广泛宣传,充分发动,灵活应用“一事一议”政策,调动农民自动投工、投劳和自愿捐资投资建路的积极性;可以充分调动地方龙头企业、中型企业等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捐资。

4 健全社会化服务,提供体系建设保障

当前,高县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室不健全的,存在推广内容与农村发展不适应,推广人员素质低、推广手段落后,经费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科研、教育和推广协调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就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和高县农业发展转型需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关键环节。笔者建议:一是服务思维和模式,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高县是以政府农业部门作为基层农业推广服务的主体,与农业转型发展需求极不对称。结合高县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在改善现有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必须加大与科研单位如宜宾市农科所、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相关院校的联系,通过兼具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专家的现场关键技术授课和定期技术更新培训,让高新知识以最便捷的途径融入到高县农业的发展中。二是调整推广人员结构。高县必须考虑到县内农业推广结构老化严重、素质普遍不高的实际情况,吸引更多、更优秀的涉农人才到高县。政府可以从提高工资待遇、充分提供职业发展平台等方面入手。三是改变知识更新模式。农业推广培训和教育更重应用和实践操作,宜采用以示范基地为技术传递的载体,科研院所知名专家现场示范,通过讲原理、方法,以及一项新技术采用实际价值所在,让从事服务的人员掌握原理和内涵,切实提高科技接受和应用转化能力。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念好地里的“致富经”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现代农业》投稿简约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投稿简约
现代农业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用上“智慧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