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万州区林地保护和利用现状及对策

2015-09-15李君成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林地

李君成

摘 要 林地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当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基于此,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林地保护和利用现状进行探讨与分析,明确提出林地保护措施。

关键词 林地;保护措施;万州地区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林地是我国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高度重视林地保护,统筹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不断增加森林资源,对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科学划定林地范围,明确区内林地保护和利用的目标、指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摸清林地资源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将为林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 万州地区林地资源概况

据2009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显示,重庆市万州区现有林业用地153 266.67 hm2,占国土面积的44.31%。其中,林地127 970.67 hm2,疏林地2 900 hm2,灌木林地7 586.7 hm2,未成林造林地1 486.7 hm2,苗圃地26.7 hm2,无立木林地1 006.7 hm2,宜林地12 282.54 hm2,辅助生产用地6.67 hm2。有林地中:天然林54 284.8 hm2,占0.42%,人工林73 685.87 hm2,占0.58%。森林覆盖率37%,活立木总蓄积439.1万m3。

2 林地保护和利用特点

2.1 森林资源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完成营造林任务56 340 hm2。其中退耕地造林34 386.67 hm2,荒山造林12 513.33 hm2,公益林封山育林9 440 hm2,年均完成义务植树350万株,尽责率达到90%以上;与“十五”(2002年)相比,林地面积由120 104.2 hm2增加到153 266.67 hm2,增加了27.6%;森林面积由86 391.3 hm2增加到127 970.67 hm2,增加了48.2%;活立木蓄积由404.98万m3增加到439.1万m3,增加了8.4%;森林覆盖率由25.01%增长到37%,增加了近12%,实现了活立木蓄积和森林面积的“双增长”,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2 分类结构、林种结构、布局趋于合理

与“十五”(2002年)相比,全区公益林由50 980 hm2提高到107 670.17 hm2,比率由占森林面积的60%提高到70.25%,沿长江两岸的重要林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商品林由3 4071 hm2提高到45 596.5 hm2,比率由占森林面积的40%下降到29.75%,保障了木材资源持续供给能力。有林地用材林由28.8%调整为13%,防护林由56.8%调整为74%,特用林由3.1%调整为2%,经济林由11.1%调整为11%,林种结构更加合理。

2.3 林地权属管理步入正轨

全区完成确权发证“两个90%”的主体改革目标任务,林权主体改革顺利完成。共完成集体林确权勘界14.34万hm2 (国有林1.31万hm2已确权),发证29.9万本、86.53万宗、14.25万hm2,占应发证集体林总面积14.34万 m2的99.3%;完成林权证发放29.76万户,占应发证总户数30万户的99.2%。全区主体改革共确权自留山5.61万hm2、集体林均山到户6.01万hm2、大户承包533.33 hm2、集体股份经营2.47万hm2、集体统一经营0.2万hm2。

3 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林地资源总量不足,林地生产力低

万州处于三峡库区腹心敏感区位,目前全区林地资源总量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区委、区政府要求“十二五”期末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到68%以上。目前,森林资源不足以稳定库区生态环境,而且林地生产力低下,每森林蓄积只有54.9 m3/hm2,低于重庆市62.2 m3/hm2平均水平,离重庆市要求万州59.9 m3/hm2也还有一定差距。

3.2 用地矛盾突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万州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近几年,来无论是城市扩展,工业发展还是交通建设,对林地的征、占用量越来越大,非重点工程建设乱占林地情况也时有发生,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林地被开发转为建设用地,形势十分严峻。

3.3 技术管理落后

传统资源调查间隔周期长,技术手段落后。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周期一般为10 a,造成资源数据更新不及时,一个时点的林地资源数据要用10 a,缺乏科学管理的时效性。同时,对林地勘测的技术比较原始,林地面积调查数据误差大,林地统计数据不精确。此外,林地保护监测手段落后。不能适时对林地资源变化实施科学有效地监测,因而无法实施动态监测管理。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4 行政管理艰难

一是经济发展矛盾大,部分行政官员不依法办事。地方经济发展滞后,财政资金困难成为地方干部违规征占用林地的借口,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是一些地方干部法制观念淡漠,保护意识不强,只顾眼前利益,在林地内搞开发,采石采沙、建房,使林地遭到不断蚕食,给林地保护增加了难度。二是农村生产生活用地手续烦琐,加大农民用地成本,迫使农民违规用地。传统观念认为农村修路、农民建房需要占用自己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不需要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即使知道需要办手续,也因为资金少、手续繁、要件多等问题而搁置。

4 林地保护和利用措施

4.1 科学编制规划,完善管制制度

一是加快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保护需求,对林地规模的目标保有量、空间结构分布、区域布局和利用方向做出合理安排,确保林地实行分类经营和差别化管理。二是坚持林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向非林地逆转。“林”改“非”严格实行约束性限额管理制度,编制使用林地年度总限额,实行“用一补一”的占补平衡制度,确保林地面积不减少。

4.2 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水平

一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建立林地资源保护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规划管理数据库。以此提高资源调查技术手段和技术水平,及时更新资源数据,做到年年发布准确的林地资源数据。二是完善林地地籍管理制度,适时对林地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区林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规划实施情况,发现、纠正和处理违反规划的行为。三是以数字影像信息为主要技术手段,建立林地保护利用管理与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公众信息系统平台,为政府决策和社会提供便捷、有效、透明的服务,接受政府和社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规划,以规划管理的信息化带动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和服务的社会化。

4.3 加强部门协调,统一林地管理

国家林业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协商,统一地类认定技术标准和统计口径,减少技术管理方面的互相打架现象。同时,做好林地林权的定界工作,将林地分区、分类、分等、分级及林地属性固定落实到山头地块,无论地上部分怎么变化,其土地利用性质不变。各种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与农民自有森林重叠设置的,应以原林主为主体,进行引导管理。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林地
城市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商标侵权问题和保护措施研究
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保护措施分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林地年度变更动态变化分析——以灯塔市为例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高山茶园如何做好防冻保护措施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及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