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被菊在南方地区的栽培技术和应用

2015-09-15陈春莉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花期菊花开花

陈春莉

摘 要 因地被菊具有植株低矮、株型紧凑、花期长等特性,使其成为了南方地区菊花展览、花卉布置的重要材料,获得了广大群众和菊花爱好者的认可。基于此,对地被菊的特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南方地区的栽培技术及应用。

关键词 地被菊;应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2.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02

1 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地被菊是一种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地被菊植物相对较为低矮,开花时较为繁密,开花相对较早,但花期较长。各个品种植株的高度为25~40 cm,花径大小为3.5~9.0 cm,多数品种其花瓣均为重瓣,在南方地区7-8月是花蕾形成的关键阶段,并逐渐开花,花期可延续到12月中下旬。根系相对来说比较发达,不定根每年复生,萌发新个体,枝叶较为繁茂,并且冠型为丰满,叶多为单叶互生,每节1片,叶片呈现为长圆形或者卵圆形,边缘则主要表现为锯齿状或者缺刻,基部为心型,叶片具毛。地被菊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花后上部枝叶逐渐枯死,但地下匍匐茎却在地下过冬,到了早春时节再次从地下重新发芽,根据品种的不同,从初春到秋末都有花开,且花色繁多,如白色、橙色、黄色、褐色和红色等[1]。

地被菊具有抗污染、抗旱、抗病虫害等生物学特性,且耐半阴、耐盐碱、耐粗放管理等特点,具有一次栽培多年开花的特点。绿色期相对较长、萌发相对较早、花期非常长,可用于各种花卉布置。

2 地被菊在南方地区的栽培

2.1 繁殖

地被菊的繁殖通常可分为营养繁殖和有性繁殖。其中,营养繁殖主要包括扦插、分株、组织培养以及压条等,而有性繁殖则主要是指播种繁殖,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成本更低,且繁殖系数相对更大,可获得大量的变异种。但同时,其后代也表现出良莠不齐的特点。为使地被菊的优良性得到充分发挥,常规情况下,主要采取扦插的方式来进行繁殖,通过地被菊的顶蕾嫩枝扦插,这样一来地被菊开花就不再受月份的限制,在任何月份都可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开花幼苗[2]。

2.2 定植

在南方地区一般定植在有疏松种植基质的种植盆内。在对幼苗进行定植时,需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20%多菌灵40倍液均匀喷洒在土壤中。在定植的过程中,根系需要舒展,生长点则不可填埋在土壤中,在根系的周围需要采用土壤进行压实处理。在栽培之后,需浇透头,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并及时对其进行除草处理,温度应当适当的控制在15~25 ℃内。在进行露地定植时,5月的中下旬可移栽到大田,株行距保持在20 cm×35 cm,栽植的深度应为基部1~2片叶节埋入到土中为最佳,根部采用土壤对其进行压实,在确定苗栽正后,行浇透水。在生长的前期,应当多进行松土除草,使土壤的透气性得到有效增强。为防止雨季出现积水现象,在植株长到20~30 cm后,即可结合施肥实施培土。

2.3 摘心抹芽和花期管理

地被菊的生长点生长迅速,腋芽的萌发力也很强,并能从盆中滋生出脚芽,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通过摘心和抹芽来控制植株的高度和花期。在南方地区6-8月是地被菊的生长旺季,如果是大片种植,则可以利用枝剪进行修剪,促进枝条的萌发,以期达到植株的饱满度。在南方地区最后一次打芽大约在所需花期的50 d前进行。地被菊在南方地区的自然花期在11月中旬,如果要提前开花,必须进行短日照处理,短日照处理的时间约为60 d,如果要推迟开花,则可以采取摘心和补光的措施。

2.4 肥水管理

地被菊喜肥水,为此,在进行定植之前需要给予充足的底肥,通常应当选取腐熟的饼肥、畜粪和少量的过磷酸钙等有机肥进行混合运用。浇水时,可根据天气情况控制浇水量和浇水次数,防止出现积水现象,以防烂根。地被菊在生长的初期,需给予饼肥、尿素等追加,在生长中期,应给予复合肥或饼肥的水溶液进行施肥,在进入到孕蕾阶段和花芽分化阶段时,需要适当增加磷钾复合肥,喷施0.1%尿素与0.2%~0.5%磷酸二氢钾溶液,7 d/次,以促进花芽分化。

2.5 病虫害防治

病毒病和叶斑病是地被菊较常出现的两种病害,在发现有病叶后,需要及时对植株的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并将病叶摘除。同时,将病枝剪出,对病枝进行清理和销毁。当地被菊发病初期,可给予其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后溶液,或者65%戴申新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后溶液,每7~10 d进行1次喷砂,连续给予植株3~4次喷洒。当然建议在地被菊未发病前,就实施预防性喷洒,采用50%多茵灵稀释500倍后溶液或者50%甲基托布津稀释1 000倍后溶液。

蛴螬、蚜虫是地被菊最主要的虫害,地被菊在出现虫害时,可以运用50%杀螟松稀释1 000倍后溶液或者50%辛硫磷稀释1 000倍后溶液等液化学药剂对其进行灭杀。

3 地被菊在南方地区的应用

3.1 菊花盆景上的应用

由于地被菊的株型紧凑和花期一致,因此小花型的地被菊广泛用于菊花盆景的制作上。一是通过嫁接的技术,将地被菊嫁接在青蒿上,再根据盆景制作的艺术效果进行云朵式、悬崖式、附石式等栽培措施;二是通过地被菊的直接栽培,根据盆景的需要培植成各种形状,制作出千姿百态的菊花盆景,可使其形成独特的景观,别具一番情趣可,用于家居装点、丰富景观。

3.2 花坛花镜上的应用

目前,南方地区使用的地被菊主要为第三代,其相较于第一、二代,有着更高的抗旱、抗病虫害等特点,此外,第三代地被菊最突出的特点是,植株非常低矮,通常只有20~30 cm高,当其在开花时,可有效防止出现植株倒伏的情况。

第三代地被菊有着非常高的装饰性、观赏价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可用于花坛、花境等布局,可营造出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效果。因地被菊有着较高的覆盖度,在短时间内能够大面积的实现地面覆盖,加之,色彩丰富,颜色鲜艳,有着非常好的美化、绿化效果,故更加适合种植于缓坡地,可形成大面的色块效果。同时,可利用不同色彩进行拼图,组成各种美轮美奂的图案,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3.3 立体造型上的应用

地被菊属于分枝多、匍匐茎、冠幅大的品种,能够种植在花钵、花盆和花柱等容器内,再通过这些容器摆放或者移植到各种立体造型上,可用于绿化家园、美化街道、点缀庭院。立体造型最注重的就是整体造型。一般情况下,要先制作一个钢结构的框架,这个框架就是立体造型的雏形和骨架,然后把种有地被菊的容器固定在钢架上,该容器通过管网的连接,为菊花输送水分和养分;也可以在立体造成的钢架结构间填充种植基质,将地被菊的扦插苗直接种植在立体造型上,利用不同的花色拼接不同的图案,能够制作出比较精致的立体造型。

3.4 药用价值的应用

地被菊中的部分品种还有着药用价值,属于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如杭黄菊、杭白菊等,是南方地区不少家庭日常引用的常品,具有祛风、生津、消暑及润喉等作用,而入药则可起到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俊,卢明明,孙莺沙.地被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2(6):57-59.

[2]张淑梅,张咏新,吴艳华.优质地被菊品种、菊属及近缘种引种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4(6):207-20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花期菊花开花
菊花赞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一棵开花的树》
雨开花
雏菊花
赏菊花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in sentinel node navigation surger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容颜盛放,花期未至香谢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