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宁高速公路植物选择与景观绿化分析

2015-09-15李基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植物选择

李基

摘 要 在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建设中,高速公路绿化是改善高速公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福宁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高速公路植物选择与景观绿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福宁高速公路;植物选择;景观绿化

中图分类号:U418.9;S731.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05

随着“美丽中国”项目的推进,高速公路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在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建设中,人们对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建设关注程度不断提高[1]。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公路景观、保证交通安全行车等重要功能。因此,高速公路植物景观在形成总体风格时,既要注意协调好沿途景点、附属设施以及绿化植物等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使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优美的流线型景观效果[2]。同时,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展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塑造出具有艺术景观的公路。

福宁高速公路以满足生态性是与交通安全性为基础,并保证绿化的景观功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来针对中央分隔带、隧道口、互通等进行植物造景,有利于创造出舒适、优美的行车环境。同时,为了使福宁高速公路绿化真正达到多样化、规模化、园林化的要求,在进行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时,有必要认真分析其绿化植物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环境要求、审美价值角度和安全行车功能等要求着手进一步改善景观,以期能将福宁高速公路营建成一条“和谐生态、畅安舒美”的绿色交通长廊。

1 研究地概况

福宁高速公路是从福鼎到宁德,主线141.114 km,有14座隧道、16座特大桥,其中跨海大桥就有8座,最长的赤岭隧道3.45 km,主线共有11个互通,12个收费站,4个服务区。地形特点是以丘陵山地兼沿海小平原相结合,沿线具有盆谷地气候、山地气候等复杂的气候特点,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雨量丰沛,温暖湿润,日照充足,海洋性季风气候比较显著,四季分明。

2 植物种类应用

福宁高速公路已通车运营超过12 a,可绿化里程127 km,绿化覆盖总面积9 373.25 hm2,两侧红线内可绿化里程的绿化率达100%。福宁高速公路根据绿化设计要求及当地自然条件,结合植物自身的生长状况来选择应用植物种类。据调查统计,福宁高速公路植物种类的选用从植物生活型来看有111种,其中乔木类的共有56种,主要有塔柏、大叶女贞、香樟、巨尾桉、杜英和小叶榕等,常绿乔木为19科36种,落叶乔木有15科20种,常绿灌木共有14科19种,落叶灌木有6科6种,草本植物有5科18种,棕榈类有1科5种、竹类有1科4种,藤本类有3科3种,见表1。

3 福宁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分析

在福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的各类绿地中,近年来通过科学的绿化日常养护管理及营建美绿高速、绿色通道、绿色生态所站及宜居绿化环境等绿化改造工程来逐步改善和提升本路段的生态环境质量,大部分绿地中树种格调和种类发生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沿线景观的品位和档次。

3.1 中央分隔带的景观绿化

中央分隔带绿化是高速公路行车视域的主要附属设施这一,其重要作用是隔离车道,具有满足防眩、诱导视线的要求,提供司机行车安全和美化行车环境。福宁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宽1.5 m,绿化树种采取耐修剪、生长慢、四季常青、抗逆性强的塔柏,高度控制在1.7 m,株距2 m(见图1)。地表选用满铺的马尼拉草,以为防止土污染路面;为增强美化效果,减少视觉的单调感,在蕉城北郊段和福鼎分水关段塔柏间种有红叶石楠(见图2)。此类配置一般用于直线型较窄的中央分隔带,应用连续的绿篱式栽植可以大大增加行车的安全感。

图1 塔柏+马尼拉草 图2 塔柏+红叶石楠+马尼拉草

图3 夹竹桃+巨尾桉 图4 狗牙根

图5 爬山虎 图6 丁香+红叶石楠

3.2 公路两侧的景观绿化

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的景观是构成沿线连续性景观的基础,具有因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的显著特点。对于边坡绿化按不同位置可分为上边坡和下边坡绿化。上边坡绿化是指由开挖土方所形成的路面以上的坡面绿化。按栽植条件不同,可分为植被和非植被坡。植被坡采用草坪喷播、草坪植生带及藤本攀援类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法[3]。福宁高速公路边坡,大部分路段土质下边坡植物配置形式为草十灌木(1排)+乔木(一般为2排以上)的配置形式,可以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并有助于丰富景观。坡面采用铺植多年生的宿根草如高羊茅、黑麦草、狗牙根、马尼拉草、芦苇等,靠近钢护栏草坪绿化的基础上种植第1排灌木为夹竹桃为3~5株/丛,单行间距4 m,第2排以上种植为乔木巨尾桉、意杨等(见图3、4)。乔木以“品”字形栽植,可以减少垂直径流发生。该配置一到开花季节公路两侧都是夹竹桃花的海洋,景观效果格外引人注目。至于硬质边坡在坡脚处多采用砌池槽栽植有藤本攀缘类植物如爬山虎,坡顶种植葛藤,以提高沿线覆绿效果(见图5)。

此外,公路两侧的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为还有一定纵向宽度的碎落台。福宁高速公路的碎落台土质条件较差,多含砂砾及建筑垃圾,主要种植耐瘠薄、抗性强的植物,如红叶石楠、夹竹桃、丁香和马樱丹等(见图6)。

3.3 互通的景观绿化

互通是连接其他道路的重要出入口,也是整体功能结构中的节点。从景观的构成上看,互通是景观设计中绿化面积最大、立件条件最佳、景观设置结构可塑性最高的地方[4]。福宁高速公路主线从南至北依次有福鼎互通、八尺门互通、秦屿互通、柏洋互通、牙城互通、三沙互通、霞浦互通(见图7)、盐田互通、湾坞互通、下白石互通、漳湾互通(见图8)。互通的绿化要与全线景观的总体风格相协调,突出主要的风格并形成鲜明的景观亮点。而且,在不同绿化区的构图中植物都有3~5种乔木树种为骨干,并配置有形态各异并有季节变化的小灌木和地被,大色块、大手笔和多层次构筑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大图案。比如,霞浦互通处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周围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互通景观绿化本着“近花灌、中花乔、远大乔”的布局进行种植,植物配植以自然式绿化为主。绿化美化选择香樟、塔柏、杉木为骨干树种,并配置大面积的草坪和有季节变化的花灌木形成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

图7 霞浦互通一角 图8 漳湾互通一角

3.4 隧道口的景观绿化

隧道口景观绿化所选择的树种应当相融与所处的植被环境和现有的植物种类中,尽量结合防护工程,使之保持绿化的长期性。由于车辆进出隧道口的相对慢且数量多,尾气排放量较大,隧道出入口景观绿化宜采取明暗过渡的方法,在接近隧道出入口近处应减少树种栽植间距,植物配置可仿自然群落,在有限的空间适当地配植乔灌木[5]。例如,在蔡家山隧道进口、秦屿隧道入口和白岩里隧道出口等处选用了一些抗逆性强、耐高温、成活率高、适宜粗放管理的树种如乐昌含笑、皇后葵、龟甲冬青等树种(见图9、10、11)。在高速公路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建设中,福宁高速公路大部分的隧道口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程度的美化、生态提升,取得较好的绿化效果。

图9 蔡家山隧道入口图 10 秦屿隧道入口

图11 白岩里隧道出口

3.5 服务区与收费站的景观绿化

服务区与收费站的绿化主要功能是满足来往车辆、司乘人员、管理工作者等提供休息、休闲及工作场所的优美环境,是一条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重要的组成部分。服务区与收费站绿化所选植物,需具有降噪、除尘、净化空气和减缓风速等功能,以创造出不同特色的景观。例如,福安服务区绿化考虑考虑各个部位作用,适地适树。在停车场为防止车辆受曝晒而在周边种植有适量的高大香樟,形成一定的阴凉环境;办公区、生活区的绿化总体以自然式布局为主,讲究选用乔灌木、花草的合理配置,营造绚丽多彩的四季景观。

4 问题与对策

4.1 存在问题

福宁高速公路因建设时期较早,绿化景观的投入成本较小,从整体上看,乔灌木数量、体量明显不足,较大面积的草坪空间没配置障景,在道路两侧存在高陡、大面积和裸露的硬质边坡,碎落台和隧道洞口的植被相对较稀少,部分互通景观区种植密度低且未有树种疏密有致的配置,沿线景观较单调,在绿化植物种类选择和应用上还有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绿化景观整体水平。

4.1.1 植物种类偏少,乡土植物应用不充分,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英国造园家克劳斯顿说过,“园林设计归根到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他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6]。由于丰富多彩的景观离不了充足的植物材料,所以营建一条舒适。优美的高速公路利用植物成为造景的关键。福宁高速公路跨越里程较长,立地条件复杂多样,可利用的树种材料比较丰富,但树种种类应用偏少,树种配置是采用一般公路和大中城市中的树种,主要以塔柏、红叶石楠、夹竹桃、巨尾桉以及大叶女贞等为主,花灌木的利用也比较少。因受苗木供应的影响,理想树木品种缺少,规格较小,往往在不同景观带的绿地上所使用的树木品种大致相同,未能充分实现树种配置多样性。虽然在运营养护管理中开始应用乡土树种和引进新树种,但由于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和推广应用的滞后,设计所要求的树木品种、规格、数量在施工时往往购买不到,致使只能更改设计。闽东地区物种资源十分丰富,但在应用到福宁高速公路绿化的不多,只有桂花、香樟、榕树、毛杜鹃和红花继木等少数树种。目前,就福宁高速公路乔灌木和地被绿化主要树种的应用位置而言,其种类和品种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中央分隔带、边坡和碎落台的树种种类较少,景观绿化显得雷同,绿化特色不够突出,生态功能比较单一,而且病虫害易流行,防治难度大,养护管理困难等问题。

4.1.2 常绿与落叶树种搭配比例欠佳,色彩树种的应用不够丰富,绿化景观缺少变化

纵观福宁高速公路绿地,常绿乔灌木树种主要是塔柏、红叶石楠、大叶女贞、香樟、桂花和榕树等;落叶乔灌木最常见的是紫叶李、银杏、枫香、黄山栾树、紫薇以及意杨等。在高速公路绿化中,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合理配置,会更好地丰富应有的绿化景观效果,但由于资金和树种资源的提供等因素,在福宁高速公路沿线很多适宜地段没有将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进行最佳的合理搭配,两者比例相差较大,造成季相特点变化不突出。

高速公路绿化树种色彩的季相变化是改善和提升绿化景观不可缺少的环节,既是绿化水平上新台阶的主要方式,也是衡量绿化景观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福宁公路绿化主线树种材料中由于色彩树种应用得不充足,风景道的色彩缺乏变化,景观效果受到影响。例如,由始至终贯穿于南北主线中央分隔带141.114 km的养护里程几乎清一色是以塔柏和草坪为主,其中只有约10 km的塔柏间种红叶石楠,缺乏其他色彩的树种应用,不能给予驾乘人一种富于变化的观赏美感。

4.1.3 资金投入不足,裸露的硬质边坡影响景观效果

福宁高速公路的建设期开山辟路时,形成有大量裸露的硬质边坡。因为硬质边坡的立地条件非常差,在缺水,缺土,少营养并且植物生长缺乏必需的物质基础情况下,硬质坡面自然恢复很难且极慢[7]。当前,如果使用最先进的客土喷播技术来实现裸露的硬质边坡绿化防治目的,边坡植被修复会产生相当高的费用,并且大范围、大面积进行施工难度极大。由于考虑到资金投入的不足,目前福宁高速公路只能对部分边坡使用攀援类植物爬山虎和葛藤来覆绿,但沿线仍有大量的硬质边坡未采取边坡植被修复技术,既破坏景观的完整性,有影响景观效果。

4.2 植物选择与景观改善的优化对策

4.2.1 因路制宜,合理选择,科学配置,丰富绿化树种

4.2.1.1 发展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来优良树种

“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乡土树种能适应本区域气候环境,是构建景观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有特色的园林景观大都是以它为基础的。因为高速公路绿地树种的配置与种植环境受立地条件和行车环境的限制。所以,在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方面,必须对被选择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栽植地环境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要因树制宜、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高速公路绿地建设中要优先考虑那些枝叶旺盛、生长健壮、树形优美且广泛分布在本区域中能够自然演替,自然繁育的乡土树种,它们是构成高速公路植物群落中的优势树种。目前,乡土树种已广为人们接受的有火力楠、檫树、闽粤栲、苦槠、杉木、观光木、鹅掌楸、山乌桕和油松等树种。在高速公路绿化中应用引进的绿化观赏植物时,不能盲目引种,要选择那些经过抗性锻炼并能适应于本路段生长的植物,且应选择具有抗逆性强、耐瘠薄、抗污染、花期长、色彩鲜艳、易管理等优良性状的树种。目前,可在闽东地区绿化中已经驯化且较适宜的树种有深山含笑、法桐、红千层、七叶树、红枫、栾树、榔榆以及红绒球等。

4.2.1.2 丰富绿化树种,保持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在高速公路绿地的不同功能区中将不同形状、高度、果实、叶色以及花色的乔灌草藤本等植物科学搭配,观叶与观花植物有机结合,常绿和落叶树种有机结合,达到丰富绿化整体的色彩和层次[8]。高速公路绿化不仅要改善沿线安全行车环境,美化路容路貌,而且要达到种植见效快和保持植物群落结构长期的稳定性的目的。因此,高速公路绿化植物选择要遵从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注重以速生、长效树种为主,科学搭配部分慢生树种,切忌片面地追求艺术效果。此外,要注意保持不同功能区绿化景观互相衔接,让绿化植物群落永续不断地发挥着作用。

4.2.2 加强沿线垂直绿化,提升硬质边坡覆绿景观效果

近年来,垂直绿化成为高速公路发展的新热点,具有绿化占地少,见效快、绿视高的优点,是高速公路增绿和丰富树种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福宁高速公路沿线存在高陡硬质边坡未覆绿的面积大,跨越的里程长,但绿化所用的攀援类植物较为单一,仅有爬山虎、葛藤这2个品种。因此,在有限的投资根据福宁高速公路的实际在以发展垂直绿化工程及丰富垂直绿化材料时,要因地制宜地选用悬垂和攀缘的植物,如迎春、地锦、薜荔、凌宵、藤本月季和忍冬等,尽可能郁闭硬质边坡的坡面。同时,深入组织实施发掘、选育和应用闽东原有适应性强的树种资源材料,并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经过正确地采用变色、常绿、落叶的藤本搭配种植的模式,以使沿线绿地的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观赏效果更佳。

4.2.3 科学开发有地方特色的风景道,融合高速公路独特的滨海风情

福宁高速公路沿线有2个典型地方特色景观路段。海湾和渔业养殖特色路段:主要分布在秦屿至八尺门、陇头至敦炳、下白石至漳湾。山林田园风光特色路段:主要分布在八尺门至牙城、后港附近、蕉城区北郊。对这2个地方特色风景道的开发,是对福宁高速公路独特的滨海景观亮点做进一步地挖掘和展示。这需要根据具体所处自然景观和森林生态的要求,进行科学改造所在的植被群落,使植被群落的季相更有变化并提高林相的丰富度,在能够看见滨海风光的行车路段,注意植物的高度,确保不会遮挡滨海景观。如适当增加乡土树种的比例,融合自然野趣的植被群落,让人感受沿线的秀美风光。临岸见垂柳拖丝,清秀直耸的水杉,娇艳美丽的木槿、木芙蓉、红枫等,形成独特的滨海风情以更好地彰显其在功能上的综合性,配置上有艺术性、风格上更有地方性的良好行车环境。

4.2.4 改善高速行车安全的植物配植

高速公路生态绿化是以满足高速交通功能需要为主导,采取植物绿化措施来有效地改善行车安全的景观。高速公路上的车速都很快,树种的配植应当以确保安全行车为重要前提。例如,福宁高速公路从中央分隔带植物造景方面来说,绿化比较单调,可适当改造或以规则等距增植10~15 km有不同品种的色彩树种,既可增加安全防眩要求,也能与展现丰富多彩的色彩植物的观赏性,还可进一步缓解驾乘人员感到单调疲劳的心理影响。如适量增植些有交替变化的彩叶扶桑、蓝冰柏、紫叶红栌等。

在高速公路互通匝道端行车交汇处以及服务区出口和主线合流处应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适宜种植草坪及低矮的灌木球,如马尼拉草、龟甲冬青球和龙柏球等;在有明暗过渡地方的隧道进出口要种植合理的过渡植物。植物配置时,宜沿着远离隧道口的方向栽植高度逐渐降低的常绿植物,并一直过渡到正常安全地方,以缓解光线突然变化带给司机视线的不适,提高行车安全性;对于公路两侧的防护林带与车道之间必需有一定的距离,福宁高速公路现有部分靠近路肩的巨尾桉,应及时移植与更换配植具有耐冲撞、强柔韧性的树种,以防止树木因不同原因歪倒或台风刮断后影响交通秩序。同时,福宁高速公路沿线不宜种植过于惹眼的植物,防止因为过度吸引司机的视线导致出现行车事故,植物配置要作为一个行车舒适的背景,绝不喧宾夺主。

4.2.5 倡导以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中央分隔带、互通、碎落台等绿地类型选择与配置植物时,要针对不同的生态条件,选择的树种应坚持优先考虑那些表现优良又经济便宜的植物,宜提倡优先选择栽植后期那些能粗放管理和低养护的树种。因为这样做有一个优点是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少在高速路上的树木进行修剪、除草、浇水等养护而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服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务区、收费所的绿化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充分体现美化功能时,还要考虑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树木的花粉,如可选择有经济价值的乔灌木树种,有芒果、龙眼、香樟、杨梅、木槿、白玉兰及丹桂等植物。在种植有经济价值的树种地段应当合理,要选择在服务区和收费所内,以防止因行人采摘出现交通事故。

5 结语

总之,福宁高速公路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的好坏是直接反映其绿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窗口。应该以实事求是和科学的态度来审视福宁高速公路绿化树种应用现状和发展,从气候条件、经济条件、安全行车等需要出发,在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时,必须根据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选取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以充分体现福宁高速公路的乡土气息,并形成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要合理配置好常绿与落叶、阔叶与针叶、乔木与灌木、慢生与速生,适量地运用观叶、观花、观果和观干的树木,提高绿化树种的多样性,加强垂直绿化技术的应用,并注重降低绿化养护成本,使福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整体协调上达到最佳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丽.高速公路绿化植物配置研究及其实践[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4.

[2]汤振兴.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3]刘静.高速公路绿化树种选择[N].中国花卉报,2010-09-11.

[4]陈兵.大保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及立交区景观设计[J].云南交通科技,2002(5):94.

[5]贾玲利,赵东平.隧道洞口绿色景观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9):155-158.

[6]张声平,刘纯表.浅谈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31-133.

[7]刘本同,钱华,何志华,等.我国岩石边坡植被修复技术现状和展望[J].浙江林业科技,2004(3):48-53.

[8]毛嘉颖.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J].南方园艺,2010(2):50.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植物选择
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及大树移植的管护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
城市立体绿化过程中植物的选择与应用
城市阳台绿化的植物选择及养护
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融入
浅议植物造景中滨河关系对植物选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