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潼南县大棚蕹菜半旱式栽培技术

2015-09-15刘世勇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蕹菜栽培技术大棚

刘世勇

摘 要 大棚蕹菜半旱式栽培模式,充分满足蕹菜喜湿耐高温的生长特点。同时,蕹菜产量高,品质优,上市早,经济效益好,一般情况下,产量可达8 000 kg/667 m2,经济效益达2万~3万元。基于此,从选种育苗、选地建棚、整地定植、管理和采收等几方面介绍了大棚蕹菜半旱式栽培的关键实用技术。

关键词 大棚;蕹菜;半旱式;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02

潼南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属盆地浅丘地带,海拔300~500 m,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9 ℃,年均降雨量990 mm,过境水资源丰富,涪江、琼江流经县境。多年来,潼南县坚持不懈发展蔬菜产业,打造中国西部绿色菜都,成效十分显著。目前,潼南县蔬菜年播种面积达近6.67万hm2,是重庆市重要的蔬菜保供基地,“潼南萝卜”“罗盘山生姜”等地方知名品牌已响誉全国。蕹菜在潼南县的栽培历史悠久,是重要的夏秋叶类蔬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般以露地栽培为主,产量低、上市时间迟,种植效益不高。21世纪以来,逐步推广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生产效益大幅提高。近年来,菜农通过不断探索,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采用大棚半旱式栽培,获得成功,在潼南县柏梓镇樊家村、中渡村等蔬菜基地大面积种植,667 m2产量提高1倍,上市时间提前1个多月,每667 m2经济效益可达2万~3万元,已是菜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栽培技术如下。

1 选种育苗

选用潼南县地方良种藤蕹种植,该品种俗称大藤菜,由种植户多年选种自留,适应性强,植株匍匐生长,生长势,分枝性极强,茎蔓肥大,浅绿色,节间约2~3 cm,叶片深绿色,表面光滑,叶呈长心脏形,长约5~6 cm,宽3 cm,叶柄长约4 cm。茎叶纤维少,质地脆嫩,正常生长期一般在3-10月,采收期长、产量高[1]。育苗可利用已建的旱地蔬菜大棚,棚内苗床按1.5 m左右开厢,施足腐熟有机肥,整平欠细,于1月底-2月上旬,取出越冬窖藏的种藤,去除腐烂病种,选择颜色鲜黄,有萌发能力的种藤密集地平铺在苗床上,可用木板稍微镇压平整,然后盖上1 cm细土,淋足清粪水,盖地膜保湿,用竹片起拱盖小拱棚,盖严大棚,保温育苗;也可单建中小棚,利用电热线专门用于蕹菜育苗。苗床管理:育苗时,可选用苗菌敌对种藤和床土消毒杀菌,预防苗期病害,并喷洒杀虫剂防止土蚕的危害。在种藤出土后,要及时撤掉地膜;如果床面干燥,要及时喷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返青后,要逐步揭开小拱棚膜,用清淡粪水加适量可溶性复合肥催苗,根据气候情况对大棚温度调节,促进蕹菜苗整齐,健壮[2]。

2 选地建棚

选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高,排灌良好,土壤肥沃,四周有田埂能进行水旱轮作的地块,进行蕹菜半旱式栽培。首先,除去杂草、清洁田园,然后深翻耕,并利用晴好天气炕土,在蕹菜定植前搭建好竹架大棚或钢架大棚,大小和其它蔬菜塑料大棚差不多,走向一般以东西走向为佳,棚高2~2.5 m,棚内宽6~8 m,长30~40 m,选用无滴膜覆盖。

3 整地定植

蕹菜种植的田块和大棚四周都要开好沟,达到能灌能排的条件,一般6~8 m宽的大棚在中间开宽40 cm,深30 cm的沟,沟左右起垄,每垄中间留40 cm宽的管理通道,通道左右形成1.5 m宽的栽植带。每667 m2可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 000~4 000 kg,含氮15%、五氧化二磷15%、氧化钾15%的三元复合肥50 kg,提前施入种植厢面作底肥,将地欠细欠匀整平。一般在2月中下旬按行距30 cm宽开较浅的定植小沟,按窝距15 cm左右栽植连种藤的蕹菜苗,栽后淋足清粪水,用竹片起拱盖上薄膜,并闭严大棚膜。

4 田间管理

大棚蕹菜半旱式栽培的田间管理主要是棚内的温度和湿度的调节,除草和施肥,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大棚蕹菜定植后,由于早春气温低,应盖严棚内小拱棚和大棚膜,提高棚内土壤和空气温度,促进早生快发,及早上市,但随着气温的回升,应及时通风透气,逐渐揭去棚内小拱膜,一般6月中旬以前不嫩揭去大棚膜,但棚两头、四周要通风透气,创造蕹菜适宜的生长条件,要固定好棚膜,防止大风、暴雨损毁。生长前期厢沟内只灌半沟水,增加土壤湿度,促蕹菜正常生长,4月后要长期保持大棚中部和四周沟内有水,保证蕹菜在湿热的条件下生长,但暴雨过后要及时排水,不能使蕹菜厢面积水,以保证蕹菜根系和茎叶生长正常,7-8月的高温季节可抽取地下水灌排,具有显著的降温作用。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由于大棚蕹菜棚内气温高,湿度大,施肥水平高,也给杂草创造了有利的生长条件,杂草生长特别茂盛,与蕹菜争光、争肥,必须及早清除,否则对蕹菜产量影响很大,以前基本靠人工除草,工作量大,近年来,部分农民利用窄幅黑色地膜在行间覆盖抑制杂草生长,有比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蕹菜生长期喜潮湿、喜温暖、耐湿耐肥,在大棚覆盖半旱式栽培条件下,新芽萌发和生长非常快,肥水需求量大,蕹菜定植成活后10 d左右,就要追施一次清淡粪水加速效性氮素肥料,以后每采收1次,施肥1次,一般每667 m2施氮肥5~10 kg,可对水淋施或撒施,用沟内水源浇洒蕹菜厢面,防止烧苗。

病虫害防治,要尽量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的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进行综合防治,确保蔬菜安全卫生、无公害。提倡水旱轮作、稻菜轮作,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可以有效控制病源、虫源;推广使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推广使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关键时候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控制主要病虫发生危害,病害主要是白锈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1 000倍液喷雾,间隙10 d,连续防治2~3次控制病害流行。蕹菜生长中后期,主要防治斜纹夜蛾暴发,要在斜纹夜蛾卵孵化盛期到2龄幼虫高峰期选用10%溴虫腈悬浮剂1 500倍液或20%虫酰肼悬浮剂1 000~2 500倍液喷防。

5 采收

蕹菜大棚覆盖半旱式栽培,由于温度,水肥条件好,生长迅速,比一般露地菜提前1~2月上市,一般可在3月下旬开始陆续采收上市,出售种苗或鲜菜,此时蕹菜是最好的时鲜叶类蔬菜,售价高,经济效益高,可在苗长25 cm左右采收,4月后,一般在藤菜长到30~40 cm采收,前期注意在茎基部留2~3个节芽,使其多生快发,促进后期产量,中后期采收用工多,要做到勤采勤收,并注意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安全间隙期,才能保证蕹菜品质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屈小江,唐明全.成都大棚蕹菜高效栽培技术[J].蔬菜,2015(4):45-46.

[2]吴仁锋,杨绍丽.蕹菜白锈病的识别与防治[J].长江蔬菜,2012(5):46-48,59.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蕹菜栽培技术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空心菜入药,清热解毒
重庆万州无公害蕹菜生产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空心菜入药,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