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血四项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探析

2015-09-14马妍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肝硬化诊断

马妍艳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在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为临床诊治肝硬化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96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来我院体检的9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监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对两组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PT、APTT、T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IB含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凝血四项可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可作为诊断肝硬化患者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患者的凝血四项,可以对其病情作出评估,从而为疾病的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凝血四项;诊断;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 R445.1;R57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3-21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our items of blood coagulat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application value,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ver cirrhosis. Methods In 96 cases of liver cirrhosis from 2013 October to 2014 September method in our hospital for the study group, 96 cases in the same period health med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as control group, monitoring of two groups of four blood coagulation indexes, including prothrombin time (P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thrombin time (TT), fibrinogen (FIB),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PT, APTT, TT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nd the FIB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5). Conclusion four items of blood coagulation can reflect the coagulation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through the detection of the four items of blood coagulation in patients and to evaluate its condi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tervention of diseases.

[Key words] Four items of blood coagulation; Diagnosis; Liver cirrhosis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主要病因是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同时广泛纤维组织增生,逐渐造成肝脏结构不可逆改变。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晚期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疾病。肝脏是许多凝血因子的主要合成场所。通常情况下,当肝细胞受损后,由于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从而造成肝脏凝血功能障碍[1]。因此,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机制存在异常情况。监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可以及早确诊和治疗。其中,凝血四项是一组比较常用的凝血因子的筛选试验,指的是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2]。本研究选择96例肝硬化和96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凝血四项在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旨在为肝硬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96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男71例,女25例,年龄23~65岁,平均(42.6±5.4)岁;病程1~4年,平均(2.6±0.9)年。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9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男67例,女29例,年龄24~66岁,平均(43.1±5.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当日清晨要求所有研究对象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将采集的血液标本置于专用的抗凝真空管中,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时间为10min,然后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监测凝血四项,其试剂、质控物均购自上海太阳生物公司,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来执行。

1.3 观察指标

经上述方法分析后,分别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四项,即PT、TT、APTT、FIB。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IB含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机制

肝脏在机体代谢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凝血因子(Ⅷ因子除外)合成的主要场所。当人体肝脏受到损伤,比如出现肝硬化后,其体内的维生素K的吸收、利用均会发生异常,与此同时,患者体内的蛋白质的合成也会随之减少等[3-4]。在上述病理改变下,依靠维生素K激活的凝血因子正常合成受到阻碍,血浆中的肝素、类肝素发生蓄积,促使患者的体液长时间处于低凝状态。如果患者的低凝状态未得到及时的纠正,其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会相应延长,且体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5-6]。

3.2 凝血四项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据相关研究发现,在肝硬化患者中,其血浆中的PT、TT、APTT、FIB与患者体内的干细胞坏死、凝血因子合成这两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关系[7-8]。其中,PT属于外源性凝血情况监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试验,可客观反应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Ⅱ、Ⅴ以及Ⅶ、Ⅹ,为患者的病情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TT主要是试验共同的凝血途径和具体情况;APTT与PT相对,主要是试验患者内源性凝血情况,主要针对的凝血因子Ⅷ、Ⅸ以及Ⅺ、Ⅻ的活性;FIB属于人体急性时相的一种反应蛋白[9-10]。通常情况下,当患者的肝脏长时间受到损伤,且达到一定的异常程度时,其体内的FIB含量就会发生显著下降。另外,据研究显示,患者FIB降低程度与凝血功能的异常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据研究显示,通过检测凝血四项,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肝病病症的轻重程度[11-12],从而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从本研究来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延长(P<0.05),且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提示凝血四项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反映患者凝血功能的好坏[13-14]。

综上所述,凝血四项可作为诊断肝硬化患者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其凝血四项,可以反映其病情,从而在临床诊治肝硬化时,为疾病的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晋,杜秀芳.血凝四项在肝硬化患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21(10):564-565.

[2] 卢正秋,张靖凯.凝血四项检测对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6(6):207-208.

[3] 黄戬,施烨敏,黄常水.ICG试验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的价值[J].哈尔滨医药,2012,32(2):112-113.

[4] 王晓燕.血清标志物联合测定诊断肝硬化的应用[J].广州医药,2002,33(5):46-47.

[5] 吴秀继,唐爱国,邓碧兰.凝血四项及AT-Ⅲ、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6):755-756.

[6] 邓芝云,张艳,肖娜娜,等.凝血四项与D-二聚体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观察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34(6):519-520.

[7] 汪鎏漪.血凝及纤溶指标的改变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4):249-249.

[8] 农宝安,许进福.血浆D-二聚体与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2):192-194.

[9] 谷峰,陈宾,向荣.肝脏疾病患者血清酶活性与凝血四项的变化规律及辅助诊断价值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18(4):230-232.

[10] 刘翔宁.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变化与Child-Pugh分级关系[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4):57.

[11] 王东霞,张卫群,张菁菁.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与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31-32.

[12] 李思念,陈军.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分析[J].海南医学,2008,19(6):129-130.

[13] 郝建军,姜方毅.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及血小板测定的临床意义[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1):56-57.

[14] 黎雪英,邓丽花,曹龙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四项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31-33.

(收稿日期:2015-04-05)endprint

猜你喜欢

肝硬化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用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