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减氮措施对设施番茄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2015-09-12张元璐王立刚张凤华李虎张婧王艳丽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新疆石河子830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

新疆农垦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氧化亚氮施氮硝化

张元璐,王立刚,张凤华,李虎,张婧,王艳丽(.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新疆石河子830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

不同减氮措施对设施番茄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张元璐1,王立刚2*,张凤华1,李虎2,张婧2,王艳丽2
(1.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新疆石河子832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

以北京郊区设施番茄地种植模式为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减氮施肥处理(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肥FP、减量施氮OPT、减量施氮+硝化抑制剂OPTD)对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次施肥和灌溉后,设施番茄地会出现短而强的N2O排放峰,持续时间通常为3~6d,不同处理的N2O排放总量表现为FP>OPT>OPTD>CK。施肥造成的土壤N2O排放系数为0.29%~0.74%,均低于IPCC默认值1%。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减氮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N2O的排放。

番茄;氧化亚氮;排放

近年来,随着人民需求的增加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中城市郊区的粮田逐渐转换为设施蔬菜地[1]。由于设施蔬菜地属于高投入获得高产出的生产体系,相对于其它营养元素,氮素具有更加突出的增产作用[2]。因此,长期以来设施蔬菜的生产方式一直是以施用大量氮肥来维持高产。大棚的塑料薄膜覆盖阻断了雨水对土壤的淋洗,具有高温高湿的内部环境,大量施用化肥,以及有机肥料投入量少,再加上多茬连作,很难引进大型机械耕翻等原因,很容易造成N2O排放量增加等问题。而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被认为是21世纪破坏臭氧层的最大影响因子,其增温潜势是CO2的296倍,并且还具有滞留时间长的特点[3]。有研究表明,设施栽培土壤N2O排放通量明显高于露地栽培土壤,高达1.39倍[4]。因此,明确设施蔬菜地氧化亚氮排放特征,提出合理的减排措施,对大气污染、提高氮肥利用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表明,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可以显著的降低温室黄瓜N2O气体的排放[5],较长时间内使土壤铵态氮含量保持相对较高水平,并且减少硝态氮的淋失量,但目前有关硝化抑制剂(DCD)的研究在设施蔬菜田中较少。因此,本研究以京郊典型设施蔬菜地番茄种植模式为例,探讨持续减氮,添加硝化抑制剂措施对N2O排放的影响,为设施蔬菜地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深入研究设施蔬菜地提高氮肥利用率,应对全球变化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供材料

试验于2014年2~7月在北京市的房山区窦店镇的塑料试验大棚进行。供试大棚长为150m,宽为7m。土壤质地为粉质壤土,肥力水平为中等,土壤容重为1.21g/cm3,表层土壤的有机质的含量为3.63%,全氮、全钾及全磷的含量分别为0.21%、0.12%和1.65%,碱解氮、速效钾及有效磷的含量分别为283.67mg/kg、371.83mg/kg和183.36mg/kg,pH值为7.74。

1.2 试验设计

表1 各处理施氮量kg/hm2

本研究观测时间为2014年2月28日至2014 年7月10日,种植作物为番茄。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4个不同的减氮处理,分别是不施氮肥处理(CK)、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减量施氮处理(OPT)、减量施氮+硝化抑制剂处理(OPTD)。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共计12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60m2。各处理氮肥用量如表1所示,化学氮肥品种为含氮量为46.4%的尿素,钾肥为硫酸钾,K2O含量为51%,磷肥为过磷酸钙,P2O5含量为12%。试验开始前测定有机肥(牛粪)中的含水量及含氮量,分别为41.59%、1.33%。

表2 不同减氮措施下N2O的平均排放通量、排放总量、排放系数及产量

化学氮肥和钾肥分5次施用,于2月26日将20%作为基肥施入,其余部分在4月21日、5月11日、5月23日、6月11日分别按20%的比例追施;有机肥和磷肥作为基肥在番茄种植前一次性施入。

OPTD处理的双氰胺(DCD)施用总量为化学氮肥的5%,分2次施用,基肥50%,第1次追肥50%。施肥灌溉方式同农民常规施肥方式,基肥为撒施后旋耕入土,追肥为先将肥料溶于水,后随水冲施。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根据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速率计算N2O气体排放通量。气体通量(F)计算公式为:

(1)式中,F为N2O的排放通量(mg/m2·h),F为负值表示土壤从大气中吸收该气体,为正值表示土壤向大气排放该气体;ρ为标准大气压下N2O气体的密度(g/L);H为采样箱内气室高度(cm);T为采样箱内气温(℃);P为采样时气压(mmHg);P0为标准大气压(mmHg);P/P0≈1;dc/dt为采样箱内N2O -N浓度的变化速率(μl/L/h)。

未观测日期的排放通量用相邻2次观测值的平均值来计算(内插法),将观测值和未观测日计算值逐日累加得到N2O排放总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减氮措施N2O排放规律

在番茄生长期间,除不施氮肥处理外,不同施肥处理N2O排放规律基本一致,均呈“脉冲式”排放(图1),且N2O排放峰值均发生在施肥+灌溉事件后,但单独灌溉并没有引起明显的N2O排放峰值,其余时间N2O排放通量波动较小。在番茄定植初期,N2O排放时间较长,一般持续时间为7~11d,且最高值达到了5.31m/(m2·h),这是由于在番茄定植期间,人为的对土壤进行翻耕,影响了土壤通气状况和微生物活性,并且此时土壤具有微生物活动的最适温度范围(16.6~21.6℃)和湿度范围(WFPS:58.8%~66.6%),而作为底肥施入大量有机肥和化肥,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迅速提高,为N2O排放提供了充足的底物,由于番茄处在幼苗期,其根系和植株都尚未发育完全,对土壤中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较低,致使定植期土壤N2O排放峰值持续时间较长。在番茄追肥+灌溉后,N2O排放时间较短促,一般持续3~6d,但是单独灌溉(3月10日)并没有引起明显的N2O排放,可能是因为灌溉时底物浓度较低,影响了N2O的产生与排放。

本试验中,各处理的N2O平均排放通量介于0.02~0.31mg/(m2·h)之间,其平均排放通量大小为FP>OPT>OPTD>CK。FP处理的平均排放通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高出OPT处理2.21倍,OPTD处理3.1倍,CK处理15.5倍。与其他处理相比,CK处理的N2O平均排放通量最低,为0.02mg/(m2·h),原因是土壤中未投入氮素使其浓度较低所致。在整个生长季中,FP、OPT、OPTD和CK处理的N2O排放通量范围分别为-0.001~10.798mg/(m2·h)、-0.202 ~5.095mg/(m2·h)、0.020~2.328mg/(m2·h)、-0.091 ~0.505mg/(m2·h)。

图1 不同减氮措施下设施蔬菜地N2O排放通量的变化规律(箭头表示施肥)

2.2 设施番茄N2O排放总量及排放系数

在设施蔬菜地,施氮提高了土壤的N2O排放总量,番茄生长季中土壤N2O排放总量均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在不同减氮处理之间,土壤N2O排放总量差异达显著性水平(表2)。CK、FP、OPT、OPTD各处理的N2O排放总量分别为0.86±0.14kg N/hm2、12.32±1.28kgN/hm2、5.45±0.62kgN/hm2、4.01±0.15kgN/hm2。相对于FP处理、OPT、OPTD处理在减少60%化肥氮的情况下,氧化亚氮排放总量分别减少了55.73%和67.44%。各处理排放系数介于0.29%~0.74%之间。本试验各处理的排放系数均低于IPCC默认的1%,农民常规处理为0.74%,最接近IPCC默认值,其余减氮施肥处理均显著低于默认值。

2.3 不同减氮措施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减氮措施设施蔬菜地番茄产量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在现行农民常规施肥处理下,设施番茄地具有一定的减氮潜力。

3 小结

(1)施肥量决定了氧化亚氮峰值大小,施肥量越高,氧化亚氮排放峰值越高;(2)减量施氮处理与减量施氮+硝化抑制剂施肥处理均能有效的减少氧化亚氮的排放,其中添加硝化抑制剂处理减少幅度最大,为67.44%;(3)不同的减氮措施均能够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因此,减氮对提高设施蔬菜地氮肥利用率,保护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

[1]王朝辉,宗志强,李生秀,等.蔬菜的硝态氮累积及菜地土壤的硝态氮残留[J].环境科学,2002,23(3):79-83.

[2]Tremblay,ScharofHC,WeierUetal.Nitrogenmanagement infieldvegetableaguidetodifferentfertilization[J/OL].Chinese weatherreport,2010(5):56-60.

[3]石龙.WM公报称2012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再创新高[J/OL].中国气象报,2012(1):1.

[4]张光亚,陈美慈,闵航,等.设施栽培土壤氧化亚氮释放及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2):239-243.

[5]林杉,冯明磊,阮雷雷,等.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及其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 (6):1269-1276.

2015—03—23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编号:201103039。

*通讯作者:王立刚(1974-),男,内蒙古赤峰市人,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主要从事全球变化背景下农业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规律研究。E-mail:wangligang@caas.cn。

猜你喜欢

氧化亚氮施氮硝化
缓释碳源促进生物反硝化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炭对农田氧化亚氮排放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施氮水平对油菜生育后期氮素吸收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XLNO型低温脱除氧化亚氮催化剂性能研究
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冠层氨挥发的影响
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脱氮除碳研究Ⅰ:
均匀施氮利于玉米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沼液施用对潮土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的影响
施氮对不同土壤肥力玉米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