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发展蔬菜产业的误区与对策

2015-09-11熊飞

科学种养 2015年9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菜农种菜

山区受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劳力结构、消费市场、交通信息等因素影响,发展蔬菜产业在基地建设、适宜规模、品种选择、种植方式、销售渠道等很多方面,与平原大型蔬菜基地都有很大不同,其他地区成功经验、思维方式、发展模式虽然值得学习、借鉴,但是不能照抄照搬。不少山区在发展蔬菜产业上,没有充分发掘自身优势,结合地方实情,应探索适合山区的特色化发展道路,而是不自觉地套用平原发达地区经验,结果使产业发展陷入种种误区,严重地影响到基地效益的发挥和菜农的经济收入。探究、分析有关问题,寻求解决对策,对提高山区蔬菜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盲目建设基地,产业布局不切实际

产业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建设的成败。随着交通、信息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集中优势产区,发展优势产业,通过方便、快捷的交通物流调剂各地市场余缺,实现产品互通有无,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流与趋势。山区发展蔬菜产业,在布局上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既要考虑到地方环境、本土市场,又要考虑到国内甚至国际大环境、大市场。而缺乏调研、不讲科学,不顾实际、盲目建设蔬菜基地问题,在山区许多地方表现比较突出,有很多值得汲取的教训。

山区在蔬菜产业布局上,应立足本土、着眼大局。一要突出近郊蔬菜基地建设,坚持在城区周边选择交通便利、环境适宜、劳力充足、积极性高的地方建设设施或露地蔬菜基地,在方便蔬菜销售、增加菜农收入的同时,首先解决城区及周边居民吃菜问题。二要充分利用山区立体气候优势,在高山、二高山选择适宜区域, 开辟天然反季节蔬菜基地,突出特色品种、季节差异与绿色、无公害栽培,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外地市场。三要重视山野菜和特色菜基地建设,这是山区最有潜力“销出去”的蔬菜。今后一方面对野生蔬菜资源要加以保护和改造,使其面积扩大、单产提高、采集便利、质量易控,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实施“野转家”,充分利用山区空闲田地、退耕还林地实施人工种植,建设商品化种植生产基地。四要适当发展远郊蔬菜,但其种植规模一定要适度,防止产品太少无法调运销售,产品太多市场又容纳不了。五要坚持科学选址,尤其是在建设温室、大棚蔬菜基地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山区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避免在风口、低洼处和冰雹常发地带建棚。六要相对集中连片,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才便于产品销售。

二、盲目建设大棚,产品结构失调

山区环境闭塞,蔬菜多数以满足本地市场为主,温室、大棚、小拱棚、地膜、露地蔬菜种植面积应有适当比例,才能保证产品在市场上供应均衡,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但目前山区一些地方在蔬菜基地建设上,不是追求低投入、高产出,实现消费者与菜农“双赢”,而是过分追求项目投资额度,以及观感效应,说到底是追求“政绩”。无论需要不需要、合适不合适,都盲目地建设大棚,一方面使大棚菜与露地菜结构比例失调,大棚菜扎堆上市,本应高价销售的“反季节蔬菜”,却变成了廉价的“大路菜”;一方面大棚种植蔬菜投入大、病虫多、管理要求高,更换棚膜、浇水施肥等运营成本高、费用大。有的农户因投入不足,管理跟不上,干脆将大棚改露地,种植蔬菜或玉米、花生,有的甚至荒芜废弃。同时,大量建设大棚,也耗费了大量财力。因此在大棚等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上,要控制数量、提高质量、适可而止,同时要让已建基地真正发挥效益。

三、建设设施蔬菜基地重上轻下,配套设施不全

山区耕地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多数土层浅薄。一些地方在建设设施蔬菜基地时,为平整场地常将耕层打乱,有限的熟土被埋于地下,地表大棚虽建设得整齐划一、蔚为壮观,但棚内可供耕作的活土层很浅,甚至砂石满地,肥力很低,根本无法满足种菜要求。另外,有的虽建有大棚,但却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给大棚种植带来较大难度,致使蔬菜产量低、效益提升难。

针对此问题,山区在建设大棚设施蔬菜基地时,一要强调整体规划,道路、排灌渠道等配套设施提前规划,同步建设;二要在新基地引进“水肥一体化”装置等先进设施,同时对老基地逐步安装滴灌、微喷灌设施,改善灌溉、施肥条件;三要在平整土地时,先将地表熟土聚集堆放,大棚建设完毕后再回铺到地表;四要对棚内土壤实施培肥改良。建棚要更加注重地下部分投入,设法加厚活土层,培肥改良土壤,为大棚蔬菜高产、高效夯实基础。

四、非农人员看好种菜效益,盲目承包蔬菜基地

选择合适的承包主体,对新建蔬菜基地发挥效益极为重要。近年来有个比较明显的倾向,就是一些真正的菜农不想在种菜上有大的作为,倒是一些根本没有种植过蔬菜的非农人员、社会资本,看好种菜的经济效益,希望在政策扶持与项目支持下,在种菜上一展宏图。他们常规模流转、承包蔬菜基地,盲目涉足种菜行业。但事实上不是所有人都能种好菜,更不是人人种菜都能赚钱。这些人虽有创业激情,有一定的资金优势、管理能力甚至人脉关系、销售渠道,但真正种菜后,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效益高低,才知道种菜也需要相应的技术和经验积累。这些人大部分都没能坚持多久,不仅给自己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也使蔬菜基地未能发挥应有效益,浪费了国家资源。

总结近年来蔬菜基地发包的经验教训,今后蔬菜基地的承包主体,应该是有丰富的种植销售经验,又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的菜农或种植团队。对未种植过蔬菜的人流转土地搞蔬菜规模种植要特别谨慎,若这些人直接承包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大棚蔬菜,审核时更要慎之又慎。

五、种植规模贪大求洋,盲目“垒大户”

大户种植、专业经营是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的重要途径。但由普通菜农成长为“蔬菜种植大户”,需要一个知识、经验、实力、能力积累的过程,而这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是一点经验都没有的种菜“新手”,更不能一入行就直奔“大户”。但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地方在蔬菜基地建成后,总希望找到“大户”实行统一流转、规模经营,或激励、支持小户快速扩大种植规模,迅速“做大做强”。一些承包者对自己的能力、实力估量不足,盲目扩大面积。在目前山区农村劳动力成本明显偏高的情况下 ,规模种植如果请工过多,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其最终效益常常与种植面积不成正比,甚至出现“老板”越大、期望值越高、亏损越重现象,在这方面山区有不少典型的实例和值得汲取的教训。常言道:种多不如种少,种少不如种好。只有适度规模经营,才能达到最佳效益。在种植规模上,应当以提高产量、效益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尽量避免“垒大户”现象发生。

六、种植蔬菜种类多,没有重点和特色

一些蔬菜基地种植的蔬菜种类虽多,但始终没有找准自己的优势,没有非常突出的主打产品、特色蔬菜,因而在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能力。一个蔬菜基地,只有通过调查、分析、比较、研究,精心选择一个优势最强的主打产品,然后通过多年的努力,使其在种植面积、管理水平、产量品质等方面,与其他基地相比占据明显优势,成为当地一大“特色”,被市场广泛认可,才有可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蔬菜基地的规划、建设与指导上,要注重“一村一品”,培植专业村甚至专业乡镇,作为菜农自己,也要找准优势、突出重点、深入研究、扩大优势,不断提高种菜的水平和效益。

七、重生产投入轻科技投入,缺乏科新

高投入才有高产出,很多菜农对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性投入毫不吝啬,但舍不得花钱订阅报刊,更舍不得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导致技术上长期缺乏创新,没有长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种植效益的关键。一个菜农,特别是种植大户、企业,要想在种菜上技高一筹、脱颖而出,就必须舍得在技术上下功夫,积极向有关科研单位、专家教授寻求科技支撑,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引进良种、改进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不断创新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种菜的经济效益。

八、千家万户育苗,质量参差不齐

苗好一半收,蔬菜品种的优劣与育苗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蔬菜种植的产量与效益。但目前山区基本处于千家万户各自育苗阶段,受育苗条件、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蔬菜苗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蔬菜的后续生产。应学习山东寿光经验,选择交通便利处,建设专业化的蔬菜商品育苗基地,引进优良品种示范种植,菜农通过实地考察,确定自己将要种植的蔬菜品种和数量,交付定金后由专业公司利用现代化设施育苗,按照合同要求将菜苗发送到菜农手中。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菜苗品种优良、质量可靠,而且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可以实现蔬菜种类、茬口的合理搭配与控制,防止盲目种植、扎堆上市。

九、大棚蔬菜茬口安排过多,夏季消毒不够重视

在一些新发展的蔬菜基地,部分菜农以为温室大棚每年利用时间越长,种植蔬菜种类、茬次越多越好,因此周年不停地种植,基本没有休闲、消毒时间,认为这样温室大棚的利用率才高、种植效益才好,其实不然。常言道:“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一年种植的茬次多,不一定效益就高。特别是山区建造温室大棚,其目的就是解决当地早春、晚秋、深冬蔬菜供应问题。利用大棚种植蔬菜,关键是要抓住菜价高、效益好的春提早、秋延迟两季蔬菜,温室重点放在冬季栽培。夏季温度升高,各种露地蔬菜大量上市,菜价下跌,此时温室大棚的管理重点,应放在清园消毒、深耕施肥、改良土壤,利用夏季高温闷棚、消灭棚内病虫、杂草,为下季种植蓄积力量上,这比夏季忙于种植更有意义。

十、对体制、机制问题研究少,影响种植效益

从近年实践来看,蔬菜基地要发挥应有效益,不仅要有好的设施、好的技术,还要有好的体制与机制,有时好的体制、机制比设施、技术更重要。山区很多地方在蔬菜基地建设上重硬件投入,也重技术培训,但在基地管理上却苦于没有好的办法。有的基地农户分散承包、各自为政,种植水平参差不齐,产品销售非常困难;有的基地被盲目地整体发包,承包主体能力不足,实力有限,简单种植,粗放管理,技术含量低、产量效益低,短期行为严重;有的基地因承包主体频繁更换,导致大棚设施损毁严重。今后在基地管理上,一要坚持先流转,再建设;二要坚持大户种植,适度规模经营;三要明确基地管护主体与责任,谁种植、谁管护,谁损坏、谁负责;四要通过成立合作社等形式,使菜农互助合作,实现统一采购、标准化种植、统一销售,进而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便于销售、实现共赢。

作者简介:熊飞,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以及农业规划起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工作。联系地址: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 邮政编码:442200。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菜农种菜
海底能种菜?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种菜
现场
自种菜,更安全?
露水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