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加松在水土流失区的种植表现起家

2015-09-11张桂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胸径生长量

张桂荣

摘要 研究了湿加松在水土流失区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湿加松的生长速度在同等条件下要明显优于马尾松和湿地松,从而为水土流失区大量引进和种植湿加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湿加松;生长量;树高;胸径;蓄积量;水土流失区

中图分类号 S791.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45-01

湿加松是湿地松和加勒比松杂交的后代,为了解和掌握湿加松在闽西地区特别是水土流失区的生长特点和表现特征,长汀县林业局于2006年引进3 000株湿加松进行试验性种植。2014年10月对九年生的湿加松、马尾松、湿地松3种树种在水土流失区同等立地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以此评价湿加松的种植表现,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长汀县策武镇319国道边,地处东经116°22′42″,北纬25°45′17″,坡向西南方向,平均坡度25°。丘陵地貌,海拔310.0~418.8 m,年降雨量1 704 mm。土壤为红壤,土层厚度30~60 cm,腐殖质厚度0~2 cm;地表植被,灌木为三叶赤楠、黄瑞木等,高度40~50 cm,盖度20%;草本为干松、芒萁骨,高度30~50 cm,盖度40%,水土流失强度二级。

1.2 种苗来源

湿加松是从福建永安引进的扦插容器苗,苗高12~15 cm,数量3 000株;马尾松为当地采种容器育苗,苗高12~15 cm,数量3 000株;湿地松为江西瑞金引进的容器育苗,苗高12~15 cm,数量3 000株。

1.3 试验样地设置

在坡底、中坡、上坡共设置3个样地,每个样地面积400 m2(20 m×20 m)。样地4个角打入水泥桩作界桩,样地四周边界种植2排木荷作为分界树,其余湿加松、马尾松、湿地松与枫香、木荷混交种植[1-2]。

1.4 整地、种植

挖穴采用挖明穴,规格为50 cm×40 cm×30 cm,株行距为2 m×2 m,种植株数2 505株/hm2,回表土,呈馒头状。3月初栽植,栽植前苗木分开洒水,水洒足后种植前轻压撕袋,各树种采用纵向排列配置种植,依次是湿加松、马尾松、湿地松,如此重复排列。栽植完成要在不同树种前挂牌,并注明不同树种名称、苗木产地、种植时间,以便今后调查[3-4]。

1.5 幼林抚育、施肥

造林后当年5月底施肥1次,每株施复合肥50 g,施肥前距苗木20 cm处开一半月形深10 cm、长30 cm的施肥沟,撒施,覆土。8月进行1次松土扩穴;第2年6月进行1次松土锄草;第3年8月进行1次小块状除草,并对3种不同树种的林木保存率进行调查,分别是湿加松96%、马尾松98%、湿地松96%,以后仅进行封育管护至成林。

1.6 数据统计

利用测树围径尺、树高测杆、钢卷尺、照相机等设备对预先设置的3个样地分树种按列取10株林木进行胸径、树高测量、记录。并对不同树种的主干、针叶、树冠冠幅等进行调查记录和内业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坡位3种树木的生长量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坡底3种松木中湿加松生长优势最明显,其平均胸径达11.6 cm,是马尾松平均胸径(8.8 cm)的1.32倍,是湿地松平均胸径(8.5 cm)的1.36倍;平均树高6.6 m,是马尾松平均树高(4.2 m)的1.57倍,是湿地松(4.1 m)的1.61倍;蓄积量方面,坡下部湿加松为90.180 m3/hm2,是马尾松(35.070 m3/hm2)的2.57倍,是湿地松(32.565 m3/hm2)的2.77倍。坡中部湿加松平均胸径8.1 cm,是马尾松平均胸径(5.7 cm)的1.42倍,是湿地松平均胸径(6.3 cm)的1.29倍,胸径优势仍十分明显;湿加松平均树高5.0 m,是马尾松平均树高(4.2 m)的1.19倍,是湿地松平均树高(4.0 m)的1.25倍;蓄积量方面,湿加松是35.070 m3/hm2,是马尾松(15.030 m3/hm2)的2.33倍,是湿地松(17.535 m3/hm2)的2倍。但蓄积优势稍减。上坡部,湿加松的平均胸径为7.0 cm,是马尾松平均胸径(5.3 cm)的1.32倍,是湿地松平均胸径(5.7 cm)的1.23倍;湿加松平均树高4.4 m,是马尾松平均树高(3.6 m)的1.22倍,是湿地松(3.9 m)的1.13倍;蓄积量方面,湿加松为25.050 m3/hm2,是马尾松(12.525 m3/hm2)的2倍,是湿地松(15.030 m3/hm2)的1.67倍。

综上所述,不论是在坡底、中坡还是上坡湿加松的生长比马尾松、湿地松均具有十分明显的生长优势。而且随着坡位的上升,湿加松的树高增长优势会逐渐减小,但胸径优势仍然明显。马尾松与湿地松在林木胸径、树高生长、蓄积量上较接近,没有显著的差异性。

2.2 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分析

由于中坡与上坡各因子变化系数较小,该文仅对下坡和上坡进行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以评价三者之间各自的变化差异。利用方差公式s2=1/n[(x1-m)2+(x2-m)2+...+(xn-m)2](s2为样本方差,Xn为第n株单株林木胸径,m为样本林木平均胸径),计算出各树种在不同坡位上的胸径方差、标准差值,用c(%)=s/m×100(s为标准差,m为样本林木平均胸径)计算出变异系数c;用h2=1/n[(h1-hm)2+(h2-hm)2+...+(hn-hm)2(h2为样本方差,hn为第n株林木树高,hm为样本林木平均树高)计算出各树种在不同坡位上的树高方差、标准差值,用ch(%)=h/hm×100(h为标准差,hm为样本林木树高平均值)计算出树高变异系数ch。

从表2可以看出,湿加松在坡底胸径的标准差最大是1.33,是马尾松(0.85)的1.56倍,是湿地松(0.73)的1.82倍。变异系数达11.46%,显示出湿加松在坡下部胸径大小差异较大,种间生长差异明显;相对树高标准差则较小,为0.54,变异系数8.20%,说明湿加松种间在坡底树高之间的变化小于胸径间的变化;而马尾松和湿地松的胸径、树高,其标准差、变异系数都较接近,变化较小。而在上坡,虽然湿加松胸径的标准差仍是最大(0.49),变异系数7.00%,但和其他2个树种相比变化差距小了很多。这就充分说明湿加松在坡底由于土层较厚,水肥条件相比中坡、上坡较好,因而种间生长竞争更激烈,特征因子更明显,由此说明湿加松是一个喜肥树种,且土壤越肥沃、水肥条件越好,种间竞争就越激烈。

2.3 外观、树形特征差异分析

湿加松、马尾松、湿地松同属一个松科植物,但它们在树形、外观上却有很大区别。

从表3可以看出,湿加松和湿地松在树形和针叶上极为相似,都是主干通直、饱满,尖削度小,但与马尾松相比却有明显不同。湿加松针叶不论长度还是粗度都要比马尾松大很多,说明湿加松的叶面积指数比马尾松大,其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总量比马尾松大,有资料显示湿加松的采脂量比马尾松高出67%。

3 结论

湿加松在土壤瘠薄、水肥条件差的水土流失区生长要明显优于马尾松、湿地松,同样在立地条件好、水肥充足的区域采用集约经营方式发展速生丰产林更能体现出它的优良品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树种。

4 参考文献

[1] 杨卫星.松桉混交种植的林木生长效应[J].吉林农业,2014(2):69-70.

[2] 贾宏炎,黎明,郭文福.马尾松和湿加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试验[J].林业科技,2009(2):16-18.

[3] 张应中,赵奋成,林军,等.湿加松在粤北山区早期生长表现初报[J].林业科学研究,2007(4):556-562.

[4] 王启和,代仕高,冯绍惠,等.引种湿加松苗期生长表现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03(2):29-32.endprint

猜你喜欢

胸径生长量
包扎方式对核桃枝接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
甘肃祁连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祁连圆柏前后期胸径关系的探究
人工福建柏胸径与树高关系的研究
不同种源马尾松树高与胸径生长相关模型研建
白栎次生幼龄林除萌留壮后一年间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不同育苗密度对无患子苗期生长的影响
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对上海青生长量的影响
用地径胸径回归分析法推算采伐木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