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年,上年糕喽

2015-09-10史军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城砖籼米伍子胥

史军

过年,让小朋友和大朋友都有了大吃美味的借口,就连成天吵着要减肥的妈妈也管不住嘴了,吃了再说。爷爷奶奶说,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的饭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白菜豆腐变成了鱿鱼海参,馒头花卷变成了鸡翅牛排,大萝卜都变成了大螃蟹。不过有些菜肴还一直坚守在我们的餐桌上,正因为它们才有了年的味道,正因为它们才有了团聚的滋味,正因为它们才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

年糕就是这样逢年必吃的年节佳肴,不管是江浙一带的酒酿煮年糕,还是西南地区的火腿炒年糕,或是西北坡的黍子面年糕,透出的都是浓浓的佳节氛围。可是大家知道第一块年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冷的年糕硬,热的年糕软呢?据说糯米年糕吃多了不易消化,这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解读年糕吧!

曾经,它们是块砖

奇怪,这砖和年糕怎么会扯上关系呢?据说,这跟战国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有关。当年,伍子胥力谏吴王灭掉越国,可惜吴王并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建议,而是命令伍子胥修建了壮丽的都城供自己享乐。后来,吴王听信谗言要赐死这名大将。伍子胥临刑前告诉人们,如果有一天都城被越军所困,可以去城墙下挖吃的。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句玩笑话。直到有一天,都城真的被越军围困,弹尽粮绝。人们这才想起伍子胥的话,半信半疑地去挖墙脚。结果发现,那些城砖竟然真是大米做成的,这让全城百姓都免于饥荒之苦。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就开始制作城砖一样的米糕,只是个头小了不少。这就是关于年糕最初的来历。

我们暂且不去探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至少我们知道了伍子胥的年糕有两个特点:一是耐储存,很久之后拿出来依然可以吃;二是够硬,并非像果冻那样软软的,正因为如此才能伪装成城砖呀。

可是问题来了,我们所熟悉的餐桌上的年糕,都是软软糯糯的,怎么能变成硬硬的城砖呢?难道伍子胥的年糕用的是不一样的米吗?

年糕小妞不“温柔”

一说到年糕,恐怕爸爸妈妈们都会把它和糯米扯到一块,因为它们的黏性像极了我们熟悉的粽子和糯米糕。跟着妈妈去超市的生鲜区,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硬邦邦的“水磨年糕”。难道软软的年糕形象只是我们的错觉?

其实常见的年糕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上海年糕、云南蒙自年糕为代表,这些年糕确实是用糯米做的,也算是最早的年糕,早到在汉朝的餐桌上就有了它们的身影。在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记录说,当时的人们,会把糯米蒸熟,然后舂成米糍,再切成小条,油炸之后就是美味一道了。至今,油炸年糕仍然是我们喜欢的美味。

第二类年糕,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水磨年糕了,这些年糕并非用糯米制成,而是用非糯性的粳米或者籼米做的。制作过程有点像磨豆腐,把米粒浸泡在水中,让米粒吸饱了水,然后用石磨把米粒磨细,之后再把米浆做成块状的年糕,这就是你在超市看到的硬邦邦的年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宁波水磨年糕。

至于第三类年糕就比较贴心了,其中混杂了粳米、糯米以及各种杂粮,甚至馅料和调味品,比起前两种可以当主食的年糕,这样的年糕就是“咖啡”们喜欢的甜点了。

黏是天生的

硬邦邦的年糕,如果给它们升升温,或蒸或炸或烤,它们的软糯“个性”就会暴露无遗。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得从大米和糯米的成分说起。先来理一理做年糕的粳米、籼米和糯米的关系。粳米是米粒圆乎乎的大米,在北方种的比较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东北大米了:而籼米呢则是长粒儿米,南方的大米大多是这个样子的,其中的代表就是泰国香米;至于糯米,它可不是与粳米和籼米对等的第三个品种的米,只不过是有软糯特性的粳米或者籼米。也就是说,粳米和籼米中都有糯米存在。

这糯和不糯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这就是由米粒中所含的不同淀粉的种类决定的。过年的时候炸丸子,爸爸妈妈需要往肉里面加很多细细的白色粉末,那就是淀粉了。肉眼看,淀粉都是白白的粉状物,但显微镜告诉我们,这些细细的白色粉末的模样可是各不相同。

显微镜下,科学家们发现淀粉都是由很多很多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但是样子却不一样,有的像是一条丝线,平平顺顺,这样的淀粉叫做直链淀粉;而有的淀粉呢则像大树一样,枝枝杈杈非常多,这样的淀粉叫做支链淀粉。树枝一样的支链淀粉容易跟水分子抱成团,所以黏糊糊的。而糯米里面几乎都是这种淀粉,黏你也就是必然的了。

可是,为什么用普通大米做成年糕,吃起来也会黏黏的呢?这是因为,直链淀粉在高温下也会跟水拉近关系,变成黏糊糊的一团,这个过程叫做淀粉的糊化。所以,不管是糯米还是普通大米年糕,热的时候吃都有黏黏的感觉。但当温度下降的时候,很多直链淀粉就要跟水分子说再见了,并再一次“抱团”变得硬邦邦的,就好像大米还是生的一样。于是人们给这种现象取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回生。放在冰箱里冷藏过的大米饭硬硬的,就是因为回生了。

通常来说,直链淀粉的含量越高,大米制品就越容易回生。而支链淀粉多的糯米制品就好多了,这也正是冷的糯米年糕和糯米粽子,依然软糯的原因。

年糕,你吃饱了吗

吃年糕的时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会再三叮嘱:“不能吃太多,否则会不易消化。”据说糯米里面的油脂含量较高,所以更难以消化,那些油光发亮的糯米好像真的是这个说法的有力证据。可事实恰恰相反,糯米中的脂类物质含量仅为0.21%,普通粳米中脂类含量可以达到0.55%-0.66%,籼米中的脂类含量更是高达0.65%-0.80%,远远高于糯米。可是,糯米吃多了确实有多吃了一顿饭的感觉,很久也不觉得饿,这难道也是错觉吗?

饱是一种真实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与我们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有关。当这种糖的含量上升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的大脑神经就会传递“饱”的信息。而我们在吃糯米和普通大米的时候,血糖的变化是不同的,原因有三:

一是糯米中的支链淀粉比较多,而普通大米中的直链淀粉比较多。通常来说,支链淀粉消化的过程会比较缓慢,所以可以在更长的一段时间里为我们提供糖分。

二是吃普通大米的时候,因为直链淀粉容易消化,我们的血糖上升速度很快,大脑就能很快得到饱的信号,在收到这个信号之后我们就停止吃大米了;但在吃糯米的时候,因为饱的信号来得比较晚,我们就会吃下更多的糯米。

三是在数量相当的情况下,糯米能转化出更多的葡萄糖。所以即便吃下去的糯米和普通大米相当,还是吃糯米更扛饿。

有了这三方科学依据,我们说“吃糯米更扛饿”也就理直气壮了。

猜你喜欢

城砖籼米伍子胥
“千金”的由来
东周列国志(10)
砖头也能变粮食
我轻轻地抚摸古老的城砖
伍子胥出昭关
大米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
长城上真有传说中的“定城砖”?
伍子胥巧言保命
籼米淀粉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工艺研究
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对籼米淀粉老化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