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构主义视阈中的中学生物微课教学

2015-09-10闫亚非温哲朱玉芳

中学生物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微课

闫亚非 温哲 朱玉芳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5)10 - 0007 - 02

摘 要 以新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探讨其在中学生物微课教学中的应用,为广大教师进行微课教学以及学生微课学习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微课 新建构主义 中学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做为新型的网络教学方法逐渐成为学校教学中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更好地理解和发挥“微课”的作用,探索其基础理论的必要性也就凸显了出来。此前,2011年王竹立教授自主建构的本土化教育教学理论——新建构主义理论,主要适用于指导网络时代的自发性学习和非正式学习,首先在研究生与本科教学中做了进一步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提出了“新建构主义教学法”。下面主要探讨新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生物微课教学中的应用和指导作用。

1 新建构主义理论

1.1 新建构主义基本内容

网络时代的学习面临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两大挑战,为应对两大挑战新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选择原则和“零存整取”学习策略。

首先,新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认知主义等传统学习理论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改良和创新,适于指导我国的教育教学过程。该理论注重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与创新精神。新建构主义为避免信息超载强调选择原则要围绕2个中心进行:一个是以个人需要为中心,即选择那些对个人意义建构有帮助的信息与知识;一个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即选择那些对问题解决有帮助的信息与知识。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来建构知识体系。

其次,针对网络学习时代面临的知识碎片化的挑战,新建构主义提出了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零存整取的目的是为了化零为整,而化零为整与化整为零是一个相反相成的过程。今天,对于结构化知识,教育者也越来越多地在进行“拆零”的工作。例如,目前教育理论界倡导的“碎片化教学”“微课程”等,都可视为化整为零的努力。这种化整为零的趋势既有利于知识的重构,有利于个性化知识体系的建立;但也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知识碎片化、学习无效化趋势。所以教师必须将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传承与创新。

2 新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生物微课教学

2.1 中学生物微课教学概念界定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的胡铁生是微课创始人,他关于微课的最新版定义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焦建利对微课的定义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张一春教授对微课做出的界定是:微课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下面结合微课概念对生物微课教学,作出界定:指将微课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中,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以诠释生物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易错点等)或某一生物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生物实验等)为目标,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同时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指导生物微课程教与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活动。

2.2 中学生物微课教学体系的构建

① 在教学目标方面,生物微课教学在该理论指导下确定了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知识为目标,并根据个人需求,自发地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及认知方面的能力。

② 在教学策略方面,在生物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零存整取的学习策略,将微课提供的碎片化知识整合起来并与原有知识重新碰撞实现知识的传承与创新,并重视课堂面授式教学的重要性,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③ 在教学内容方面,利用新建构主义提出的选择原则,教师要选择能够满足个人需求和问题解决需要的相关信息和知识,以避免信息超载。微课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讲解控制在10 min左右,简明扼要地概述生物学科知识点或某一生物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或实验课题的学习。

④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学中主要利用试题卷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协作学习达到构建学生个性化知识体系的目的。同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作为参与者融入到学生中,对每个小组做到适当点拨与启发,对学生提出的看法进行适当的评价,及时校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偏差。

⑤ 在教学反思方面,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的利弊及在新建构主义支持下生物微课教学的进展是否顺利,是否满足了学生追求新知识的需要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学生能否对生物知识点达到一致的认识或每个学生是否都有自己多样化、个性化的认识。

3 基于新建构主义的微课实践——以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为例

根据高中生物中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点非常多的特点,将此部分分解为若干个学习项目或任务并制作多个微课视频供学生学习。而下面主要以光合作用的过程为例,体现新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生物微课教学过程。

① 教师根据生物教学大纲说明出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两过程的重点知识,将两阶段的反应过程制成微课视频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观看视频自主完成对此知识点的课前预习。在观看过程中,由于认知结构和对知识的理解度不同,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学生表达交流能力。

② 微课视频主要讲述了光反应和暗反应两阶段的反应场所、条件以及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等碎片化知识。教师采用零存整取策略,将光合作用的2个阶段联系起来,形成有关光合作用反应过程的知识体系,将此知识体系与初中涉及的光合作用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形成更加完善的新知识体系。

③ 根据微课教学内容要简洁的特点,教师要选择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所以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光反应、暗反应、水的光解、光合磷酸化、CO2的固定及还原等概念,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的这些概念,教师在微课视频展示出不同植物(C3和C4植物),如C3植物的CO2固定过程(C3途径)、C3植物光合作用的全过程、C4植物的暗反应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物质(水、二氧化碳等)与能量(光能、化学能等)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到日常生活中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以及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也是有区别的。

④ 教师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讲解,制定一份有难度梯度的课堂练习(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客观题,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解答,并讲出其中涉及到的光合作用的知识点;针对主观题,可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组内发言人发表讨论结果。同一小组内的学生评价自己对讨论结果所做的贡献及组内成员的表现,同时其他组也对这一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解答和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总评价,并讲解主客观题目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⑤ 教师根据测量评价的结果,反思学生是否掌握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全过程以及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学习,学生是否理解了光合作用的意义并能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要多思考教授生物微课过程存在的实际意义以及在新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如何更好地体现微课的优势。

4 反思与展望

微课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建设目的性强、实用性高、智能化的微课资源以及师生对微课资源的学习体验都值得教师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微课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新建构主义理论为其构建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虽然只是雏形阶段,但也为教学模式的改变注入了一丝活力,为以后教育教学提供了发展的基石,并期望在未来的教育中,能够更好地指导教育者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快速适应社会发展,随时为自己储备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2014,(5).

[2]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

[3]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创新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2,(6).

[4]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猜你喜欢

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发生
微课,清朗夜空中的一颗星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探索
微课在九年级数学复习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