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2015-09-10林秋月

考试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科学情境实验

林秋月

一、课标性质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学科现状

看似与时俱进的新课程标准是如此的美好。但是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小学科学实验都只能从课本中间接获得结论,或在学生的想象中进行,或老师直接告知结果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么重要的一门课程,这么好的课标为什么不能真正落实呢?

(一)没有专职的小学科学教师。

大部分小学老师都是身兼数职,在只重视语数成绩的大环境下,科学课程往往是空中楼阁,实质上大多拿来上其他科目。即使上科学,因为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也大多应付了事。

(二)教学硬件设施不足。

个别学校难得拥有专业的科学教师,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科学实验室及其器材,再怎么厉害的老师也无法落实全班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需要。

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造就高素質的创造性人才,是新课程的最终目标,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长期困扰教育界的高耗低效现象日益为人们重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

三、改变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1.呼吁国家培养输送精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专职教师。无论是传统教学的“三中心”,还是现代教学论提出的众多教学观点,都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教育观、思德水平、智力、科学文化水平、教学能力及心理品质等,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有效备课。每一节实验课前,教师都应先认真研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重点、难点,设计好教案和实验流程,精心设计和安排好实验课的具体步骤,带领学生准备好实验用的仪器、药品、材料,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另外,准备好实验课需要的挂图、标本、幻灯片等辅助教具。

3.做好基础实验的演示活动。演示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实验的正确操作起着示范作用。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实验。演示实验能紧扣课堂教学环节,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有效地配合生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重要的是演示实验能发挥演示教学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化。

(二)配备良好的硬件设施。

1.呼吁政府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每一所学校都应该配备专门的科学实验教室,以及相关的实验仪器资料,尽量满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需要,让“巧妇”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2.在校园中尽量创造有关科学的环境。如“植物园”——种植各种类的植物,并组织学生查找植物的相关信息,给植物挂上名片,让学生在校园散步时也能增强科学精神。如“成立“科技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创作等活动。又如:师生共同制作“生命走廊”,体验生物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等。

3.在教室里可以设置“科学角落”“科普知识栏”“科学书屋”等。

(三)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的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真正融入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趣性提问,可以促进学生质疑、引起深思。在实验进程中,教师若能在疑难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则势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富有趣味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从而触动学生的情绪,引起心理共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着愉悦的心情积极思维。

(四)以突出问题为中心。

以问题为本的学习不仅能够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综合起来,所习得的知识也可以和真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教师应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有问题意识,问题对于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意义的建构、知识的创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特殊作用,要把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激发学生的认知的冲突和思维的活跃性,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并在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五)以有效的活动探究为基础。

新课程理念倡导多元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倡导科学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活动中落实三维课程目标,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学生用类似科学家探究科学问题的方式,以获取科学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思想与观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要真正实施探究式学习,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加强科学过程和方法训练。

(六)信息化教学。

多媒体课件进入生物课堂,把师生带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一个绘声绘色的多彩世界,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宏观和微观双方面更全面地说明问题,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若多媒体课件与教学设计完美整合,则能够较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的地位,以有效多媒体教学为辅助,不能代替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都放在课件上,限制课堂发挥、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

(七)实验过程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是依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或以往的成绩,把“故我”作为一个重要参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的同时,又将外在的评价(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自我判断、获得自我评价的结果。

互评是通过学生以同桌或小组的活动形式,互相评价对方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其特点是:在互评活动中每个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既是参与者又是合作者。

而教师在活动中只起主导的作用,指导学生以“平等的眼光”客观、公正地相互评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批评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诚恳友善地对待学习伙伴的道德品质,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强调学生自我比较,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以体现评价主体的交互性和多元性。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呼吁教育单位和教育者们共同努力,不要把小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羽翼”轻易折断。

猜你喜欢

科学情境实验
不同情境中的水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做个怪怪长实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