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幽灵公主》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2015-09-10谢荣

考试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敬畏

谢荣

摘 要: 宫崎骏的《幽灵公主》是以远古日本为背景讲述生态环境的动画作品,通过此动画片探讨人与自然的敬畏、对立、共存关系,从而给人类与自然的未来和谐相处以启示。

关键词: 人与自然 敬畏 对立 共存

一、引言

动画大师宫崎骏经历了日本动画从发展、顶峰及反思的时刻,在他的童话里,主要的主题是人与自然、战争与和平。他用动画告诉我们,人类真正的敌人是自己变质的心,充满欲望和仇恨的心,而动画中的主角用神奇的力量和坚韧的斗志,抚平自然和人心,把自然与和平带到观众心中。《幽灵公主》是以远古日本为背景讲述生态环境的动画作品,在1997年一直占据日本电影史票房的第一宝座。《幽灵公主》的背景是日本中世纪的室町时代,那时的人们为了躲避战火与苛政,纷纷逃入深山建立家园,可是破坏了森林中动物们的生存环境。少年阿席达卡是战士一族的后裔,他为了保护村落,杀死了一头猪神,而这头猪神受到人类的迫害,已经幻化为邪神。邪神是自然界万物对人类仇恨的化身,要人类抵偿它所受的痛苦和冤屈,阿席达卡身中邪神的诅咒,为了解咒,他偕同羚角马一同前往麒麟森林。在旅程中,体现出彼此之间的感情,即使遇到什么困难羚角马都对阿席达卡不离不弃,陪伴在他的身边,一起面对。本文通过宫崎骏的《幽灵公主》探讨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及对未来生活的启示。

二、从《幽灵公主》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原始时期的日本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从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山川草木、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中感受到自然原因超过了人力的神威和神圣性,于是产生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认为世上万物都各有掌管的精灵,可谓“物之所至,神之所在”。日本人慑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的威力,把山川草木均视为神,一切加以顶礼膜拜,以护佑众生。日本学者梅原猛指出:“日本信仰的基本点就是对树木的崇拜,神道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崇拜,神道就是森林的宗教,森林信仰乃是日本文化的起点。”①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同森林结下了深厚的关系,远古以来的“万物有灵观”、自然之间的“生命平等”观念等,都同森林环境紧密联系。

宫崎骏影片中的大自然作为一种典型环境,宛若世外仙境,充满种种神异。该影片中麒麟兽的森林古木参天,郁郁葱葱,险峰、深谷、栈道、清澈的河水,一切都令人神往。而栖息在这森林里的动物都充满灵性,猪神、山犬、麒麟兽等都是自然神。大自然的化身麒麟兽脚踩过的地方花草立长,到晚上就会化成充盈天地的荧光巨人。它给予生命也夺走生命,它使森林生机勃勃,使生命垂危的生命获救,是森林中所有动物的精神支柱。但是人类的愚昧和无知使它失去头颅时,它的愤怒使万物枯萎,天地易色,使狂妄的人类无可逃遁,收到严重的警告和惩罚。总之,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而神秘的,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二)人与自然的对立

人类追求生存与幸福的本能,就是与自然中其他种族冲突的来源,尤其人类开始有了科学技术,也是人类盗火后所无法避免的原罪。当人类在破坏自然风景时,并不全然只是资本家的欲望等鄙俗理由,如片中山区的铁矿可以换白米而不致挨饿时,尤其宫崎骏在其中也是在描写低下的人们辛苦地讨生活。阿席达卡与铁工厂的女工一同踩风箱,就是身为人类知晓这辛苦生存的道理。人类与其他生物完全不同,不掠夺自然便无法争取到丰沛的资源与文化,历史的进展,因而虽明知与自然为敌将遭报复,甚至导致相互毁灭,可是持续开发仍是人类正义不可退让的一环。环境绝不是单纯以声讨人类的丑恶可以解决的,往往这是结构上的问题,这也是作者能带领观众去看得更深入的所在。阿席达卡与白狼神对话时,曾经问:“难道人类和自然不能够共存吗?”类似的说话阿席达卡亦问过幻姬,这正是片中的重要主题,人类破坏大自然,自然会付出更大的牺牲使一切回复原状。尽管在自然被彻底毁灭前,阿席达卡和珊挽救了麒麟兽,使大地得以重生,一切都回归自然,但正如珊所说:“这个自然已经不是原来的自然”,死里逃生的幻姬只是淡淡地说:“一切只好从头再来。”这其中多少包含仇恨将要循环下去的含义。

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开采大自然的资源为己所用,这无疑会危及各种动植物的存在。在宫崎骏的作品中,东区激烈地反对人类征服和开发自然资源,视人类为势不两立的仇寇,人和动物结怨很深,双方处于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当中,似乎永远不可和解。《幽灵公主》中,大猩猩迁怒于人类将自己植的树拔掉,想吃人以获得人的智慧,猪族和狼族更是仇恨人类的屠神行为,与人类进行持久战争。人类之所以和动物的关系形同水火,势不两立,其根本原因是人类在求得生存的过程中深深地伤害了大自然,对动物的生存也构成了威胁,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系列争夺生存空间的冲突和战斗。

(三)人与自然的共存

人与自然相互协调,人对自然充满亲和力,体现的正是日本人的自然观。日本人自古就认为,人和自然是融和的整体,没有明显区别,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宇宙万物的一个种类,应与自然友善和睦地共生共存。两千多年前我国已经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对抗的力量,强调“知天”和“畏天”的统一。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由道所生,所以世上的一切万物必须遵循道的规律,否则就会遭到惩罚。正如现代人把自己当成环境的主人,违背了自然规律、蔑视自然,早晚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实在太过无知,要拯救地球,人类必须自律,才可以自救。

宫崎骏将“人”与“自然”视为永远不能互相妥协的两个极端,然而他不是完全的否定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对人类开发利用自然求得生存他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片中的阿席达卡,一方面同情那些在幻姬带领下,为了求生存与发展,不得不伐林烧山,并与众神进行斗争的人民,帮助他塔城御敌,另一方面他和幽灵公主并肩作战,保护山林,保护山兽神。作为唯一能被人类和山林两方共同接受的人,他一度在神人之间奔走周旋,但最终仍是以他所不愿见到的——神人两败俱伤这一悲剧结局收场。阿席达卡说:“我已经尽力阻止过(神人大战),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无论人与自然相互共存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人类生存仍是最首要的问题。最后阿席达卡对幽灵公主说:“我们要一起生活下去!”再一次重申了人与自然共存的全剧主题。

现实社会中,人类在砍伐森林的同时,就在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恶化和污染,最终会危及自己的生存。生态文明的道德教育,就是要唤起人们对自然的道德良知与生态良知,使人们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息息相通的、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和谐共存的有机统一。总之,人和自然的未来发展是要朝着共生共荣、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宫崎骏是日本动画之神,他的作品引出值得人类注视的问题,警惕世人不要为了个人私欲,破坏环境,带来战争,使人类思索自己的过错,领悟人类身为万物之灵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要如何解决自然与人之间的相处问题,宫崎骏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答案,或者他也找到一个成功的方法解开这个结,他把问题留给我们,留给后世,期待有一天人类真的可以找到一个与自然共存的方法。

注釋:

①杨薇.日本文化透视.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16.

参考文献:

[1]宮崎駿.出発点1979~1996[M].東京:徳間書店,1996.

[2]杨薇.日本文化透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3]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4]秦刚.感受宫崎骏[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敬畏
敬畏自然 敬畏设计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敬畏“签字权”
敬畏先烈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青草在歌唱》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敬畏 果决 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