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航,首先要领好自己的航向

2015-09-10范姜颐

中国教师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中学课程研究

范姜颐

赵桂霞,正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历任潍坊一中教师,潍坊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潍坊市教科院副院长等职,现任潍坊广文中学校长,潍坊文华国际学校校长。

对广文中学的印象,首先来自这位一直坚持开博客、永远带着探究和思考目光、在改革路上风尘仆仆的赵桂霞校长。其次,是一些注定会成为经典的广文故事。

享誉齐鲁大地的广文中学和这位神情中透着一股韧劲和钻研精神的校长,早已成为潍坊—这个全国知名的教育强市的亮丽名片。关于广文中学的宣传报道在中央和地方的媒体上经常出现。赵校长新书《建设一所新学校》,告诉我们新学校的秘密,展示了广文中学的教育探索、实践、经验及成果。

像体育比赛一样,所有的成绩都是过去,下一个才是目标。此次的专访,我们把目光聚焦今日,也展望未来。

:广文中学蜚声省内外,媒体上的宣传报道很多,好评不断。作为创办者,你如何评价今天的广文?广文中学取得今天的成绩,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赵桂霞:广文中学是在2006年7月由两所完中的初中部整合而成的一所初中学校。我们首先做的是给学校“定位”,也就是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广文,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有两件事很刺激我:

首届艺术节上,我们原本选定了2个男生2个女生做闭幕式的主持人,但其中一个男孩在排练期间就被妈妈拉下了台,妈妈说:“主持能让我的孩子上高中吗?”后来我们发现,那个离开舞台的孩子,学习成绩逐渐下滑,最后以择校生身份进入高中。而另一个本来已经厌恶学习、休学在家的女孩,转入我们学校后,组建了一个萨克斯社团,社团从一开始的不到10人发展到20多人,她的自信心大增,从此各个学科成绩都在提升。

为什么?因为学生喜欢,所以产生了由内而外的生长力。如同一枚鸡蛋,从外部打破只是一盘食物,只有从内部打破才能生长为一个鲜活的生命。

由此广文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并具体化为“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理想学校。

从此,广文一直行走在通往“理想学校”的道路上。

通往“理想学校”的道路并不平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只有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研究,我们找到了“理想学校”的八个关键要素,确立了“主题发展年”策略,一年重点破解一个要素。“教师发展年”里,我们研究幸福教师团队的发展路径,创办了广文教师发展学校;“高效课堂年”里,我们研究高效愉悦课堂的因素,构建起“54321自主课堂”;“精品课程年”里,我们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的多元发展;“学生成长年”里,我们又在研究中探索形成了学生成长的六大体验模块,把学生活动课程化;“文化管理年”中,我们梳理了广文中学发展历史,形成了体现价值取向的广文文化20条……因为愿景清晰,目标明确,我们练就了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形成了行动研究的能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我们推动着广文中学一步步趋向孩子们喜欢的“理想学校”。

今天的广文与初创时已经大不相同,学校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处处洋溢着鲜活与生动,孩子们的生活丰富了,表情多元了,对学校的喜欢程度由最初的7.2提升为9.8;教师也逐步消解了疲惫与焦虑,幸福感增强,幸福指数高达8.6;家长满意度连年提升;广文被社区百姓称为“这才是为了孩子的好学校”。

当然,我们深深地知道,广文只是探索形成了理想学校的雏形,实现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坚信,只要坚定“理想学校”的方向,只要坚持“行动研究”的行走方式,广文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广文中学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比如十年后。

赵桂霞:2010年,在广文中学二届一次教代会上,凝聚着教职工代表集体智慧的《潍坊广文中学行动纲要(试行)》新鲜出炉。《行动纲要》清晰地描绘了广文中学的发展愿景:实施“适才教育”,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将“广文学子”塑造成为初中教育的卓越品牌;把广文中学建设成为一所受人景仰的初中理想学校。理想学校,应该是师生幸福、快乐成长的和谐学校,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

这便是广文未来的影像。

过去的十年,广文在行动研究中自我改造。未来十年,广文将在行动研究中深化改革,特别在“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再过十年,广文将真正成为“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最理想初中学校。

:一切要回到学生,这是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广文中学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搭建了各种各样的平台,大大激发了学生内生性成长的力量。目前学校各方面的改革,你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分别是什么?

赵桂霞:广文走到今天,在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新的探索,特别是在学生成长方面的改革创新从未间断过。

2007年,启动学生学习难点的调研,并由此形成了开发学科课程的三条基本路径:整合教材,引桥课程,适量练习。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让课程“顶天”“立地”,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2008年,全面梳理学生活动,用课程意识建构活动课程,并且不断完善创新,形成了今天的十大活动课程体系。活动走向活动课程,既保证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空间,又大大提升了活动课程的价值。

2009年,探索活动课程的实施路径,形成了“环境体验”“成功体验”“困难体验”“劳动体验”“责任体验”和“角色体验”六大成长体验模块,并将其贯穿于活动课程设计中,让学生在不同的体验中收获成长。

2010年,创新了六大节日课程的实施方式,大大提升了节日课程的价值;2011年,社团课程全部交由学生负责,实现了从教师管理到学生自我管理的成功转型;2012年,改革学分管理制度,活动课程学分与综合素质评价成功对接,活动课程面向每个学生选择和实施成为可能;2013年,诞生了初一、初二学生的“进阶课程”;2014年,在部分学科探索基于学生需要的分层分类教学;2015年,将全面开启适合学生的分层分类教学……

每年,我们总能捕捉到学生成长的问题,寻找到学生发展新的生长点。我也高兴地看到,广文改革的方向是一以贯之的,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关注学生。这样的改革,必然得到学生的认同、喜欢和积极参与。

当然,广文还没有实现在所有维度上“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改革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只要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改革创新,学生发展的道路就会不断拓宽。

:教师的竞争力就是学校的竞争力,教师真正成长起来,学校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在教师发展方面,广文中学采取了哪些措施?

赵桂霞:我坚定地相信,一所对学生成长负责任的学校,必定首先担负起教师发展的责任。

2006年广文中学成立后的第一个学年,即为“教师发展年”。那一年,围绕教师发展这一主题,我们进行了“建设幸福教师团队”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唤醒了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找到了教师发展的五个关键因素,成立了广文教师发展学校,从此持续地为教师创造关键事件、创设关键人物、配备关键书籍、关注教师成长的关键期、培育教师成长的内在因素。教师的理念得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改观。

伴随着“高效课堂年”、“精品课程年”等主题发展年的到来,教师们开始自我审视自己的课堂,研究本学科的课程。他们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访谈、课堂教学诊断、课堂教学流程效益网格图等,获取学生的真实声音,收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到课程教学中的真问题;再在课题研究中,三五个教师合力破解一个共同的问题。问题一个个被发现,又一个个被解决。他们收获着研究的成果,创造出高效鲜活的课堂和丰富多彩的课程。自我反思、行动研究,才是教师成长和收获幸福的根本道路。

未来的广文,更需要教师拿起行动研究的武器,解决改革创新道路上的问题;而行动研究也必然会激发教师内在的成长力,并持续推动着他们的发展。

:去年你出了一本新书—《建设一所新学校》,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你认为的“新”,是指什么?如果请你向兄弟学校推荐一下广文中学的经验,你会推荐什么?

赵桂霞:《建设一所新学校》腰封上有这样一句话:这本书作者写了八年,它更是做出来的!是的,这本书是广文八年行走的历程,是全体广文人行动研究的成果,是广文中学从传统的优质学校走向“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新学校”的阶段性发展历史。

整理这本书,源于我和广文已经共同走过了八年,所以无论对于我,还是广文,都需要认真反思,寻找经验,发现不足,确定未来发展的路径。这个总结的过程,让我坚定了很多,比如理想学校的发展愿景、行动研究的行走方式、依靠教师发展学校的信念、“改革创新,学校才能发展”的价值观,更让我看到了广文未来发展的着力点,那就是必须在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上实现突破。

我越来越感觉到,反思,不仅是教师、校长成长的最好方式,也是组织发展的最好方式。广文每年都会组织“学校战略发展研讨会”,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参与,集体进行组织反思。围绕“我在哪里”、“我要走向哪里”、“我怎样走向那里”三个命题,通过SWOT分析法,开展头脑风暴,进行组织的年度自我认知,发现优势,找到瓶颈,寻求突破,研究措施。年度计划、三年发展规划等若干工作项目就在这样的研讨中诞生的。学校工作是从基层生长出来的,所以落实得也就特别好。

在一年一年的反思中,我们寻求突破;在一年一年的突破中,我们逐步趋向那所“新学校”。

:“领航”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字眼,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作为教育部首届校长领航班学员,你如何看待自己的领航角色?

赵桂霞:教育部《关于举办“校长国培计划”—2014年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的通知》(教师司函〔2014〕96号)中要求校长领航班学员通过三年(乃至更长)的深度学习、导师指导、示范提升,做到使命担当、思想价值、实践创新的引领。自从成为首届校长领航班学员,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兴奋,全部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我不断地告诫自己:领航,首先要自觉领好自己的航向。

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校长的理想信念,离不开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本源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对教育规律的把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践行“适才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我始终不渝的信念。

自觉凝练教育思想。教育是心灵的沟通、灵魂的交融、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对话。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注重总结反思、发现规律、凝练思想,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因此,未来三年,读书、实践、反思,将成为我的教育生活方式。

自觉创新教育实践。“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适才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实践,创新永远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自觉培育家国情怀。“为国育才、为民育子”,胸怀天下,心系未来,才能更加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不仅要实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更要努力达成“一个好校长就是一地一域的好学校”。

著名画家冯骥才说过:“在画画的人中,有画匠、画师和画家的区别。”画匠只是以画画为职业、有娴熟画技的群体,但是要成为画师和画家,就必须胸怀理想、担当使命、肩负责任。领航校长,勇于做个教育家!

把写校名的机会留给孩子,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这注定将成为一个经典的故事。故事的背后是理念的解放,是真正把学生放在了教育的核心位置。如果把学校比喻成跑道,那么孩子自由奔跑的姿态,就是最好的成长。无疑,广文中学就是一所让孩子快乐奔跑的学校。

我们欣喜地看到,广文中学正以奋发的姿态,全力奔赴理想的教育,就像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教育改革的新图景中,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中学课程研究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