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克眼中的后现代中国

2015-09-10龚斯宇

廉政瞭望 2015年2期
关键词:五毛后现代德国

龚斯宇

徒步到新疆火焰山时自拍像。

雷克个人网站

“你 就别把我和那个人放在一组好不好!小流氓再二也不会二到那个程度,而且我从来不善于给别人拍马屁!” 雷克自称“小流氓”,当看到有人把自己和罗思义一起放在“洋五毛”之列,他这样“抗议”。

他不止一次地强调当今社会已经后现代化,他所说的话只能代表他个人的观点。但这阻挡不了相互矛盾的标签被同时贴在他身上。有时候他是“洋五毛”,有时他又成了“洋公知”。

“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譬如交通和食品安全),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滴(比如社会越来越开放,比如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被骂个“洋五毛”。说德国哪好,被骂。说德国哪不好,也被骂。最悲剧的是: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他写下这段微博,文字之后,紧跟一个大笑的表情符号。

雷克现在在新浪微博上有23万多的粉丝,这是他前年粉丝数的4倍多。可当记者问及他对自己“走红”的看法时,他却说:“我没觉得自己很‘红’,我只不过是几个网上爱闹的老外中的一个。”

“很多中国人觉得外国人用中文卖萌很有趣嘛。”他认为自己受欢迎的首要原因在于他的“老外”身份。

“不代表德国”的德国人

德国人Christoph Rehage把自己的名字音译为“雷克”,还有一层“雷电的征服者”的意思。“我觉得这个意思很好。”他说。

2008年,雷克从北京出发,一路徒步到乌鲁木齐,后将自己的经历制作成视频《最遥远的路》——“The Longest Way”,也是他第一本书《徒步中国》原来的名字。旅程结束后的三年,他赶上中国的微博大潮,发表各类评论,让众多网友认识了“雷克小流氓”。

雷克似乎不太掩饰自己身上的“痞气”。几乎每一个在中国最热的话题,都少不了他“掺和一两嘴”。网友给他的私信,他也一一查看,然后以“一米九的知心姐姐”的身份,捡着有意思的回复——有时答得正儿八经,有时又捎上一两句恶搞或玩笑。这些问题五花八门,有时涉及中国和德国的区别,有时涉及时下最具争议的现象,有时又涉及个人生活。

汉语世界关于德国的误传和刻板印象不少,雷克看到后,都会一一“打脸”。有一回,任志强转发“德国人信奉的五大哲理”,他就毫不客气表示,自己作为“德国佬”没有听说过还有这么一套。第二天,他就发现有很多人因为这一“辟谣”之举而称他为“洋五毛”。“其实嘛,除了公知,五毛,自干五,带路党和各种心灵鸡汤以外应该还有一种网民叫做 free agent(自由职业运动员,可以自由与任何球队商订合同)。我就是FA。”他仿佛想要划清与各种群体标签的界限。

“俺雷克不代表德国,俺也不代表其他德国人。”在自己的第二本中文出版物《中国,特色》的序言中,雷克写道。他时时对“被代表”保持着一份警惕,也在微博上偶尔透露出对集体主义思想的不屑。但他又从中国网友那里学会了“我德”“大德”这样的词,像是戏仿一般,他也常常这样称呼自己的国家。

最近,他开始用录短视频的方式来表达观点,而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这些自拍短视频都被他冠以“德国自干五有话语权”的大标题,评论的都是当下中国最热门的事件。但和雷克以往的表达风格不太一样的是,录这些“自干五”视频的时候,他将“说反话”发挥到极致。基本上,被他“赞”的,就是他想“骂”的,反之亦然。

歌手姚贝娜去世以后,他“赞扬”某报记者潜入太平间偷拍遗体的做法;中国某高校抵制圣诞节,他也在视频中竖拇指“点赞”——赞扬当然不是他的本意。这样的表达方式当然惹来一些争议。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听出“反话”背后的意思,但仍有一些人无法理解他的“幽默”,只好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这个“自干五”所说的每一句话,另一些人则认为他在“搅混水”。

而他把说反话称作一件“偶然的事”。雷克注意到,当他直接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的时候往往会被骂。“请注意,不是被批评,而是被骂。”他刻意强调了一下,“那天我无奈地录了段视频,模仿那些人说话。结果我发现,大家不仅不骂我,还觉得我很搞笑。那时候我明白了,不能把话说的太直接了。如果把话说得幽默一點的话,懂你的人或许会觉得欢乐,而不懂你的人也没什么好骂你的。”

多元化的后现代中国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嘛。”每当看到有人试图用个别现象来代替普遍,甚至上升到“民族”“国家”高度的时候,雷克都爱用这句中国俗语来反驳。

从雷克的微博来看,他很不愿意将一些社会现象归咎于“民族性”之类的宏观概念。“拜托,没什么好丢人的。”两年前,一个日本人骑行到中国却在武汉被偷自行车的事曾闹得网络上“满城风雨”,雷克曾这样评价——与此同时,一些“网络大V”却纷纷说“中国又丢人了”。

在他看来,中国人当下的种种“自卑”,源自于“对历史不够坦诚”。雷克说这种感觉很像他的老家德国——二战结束后,德国人曾一度认为自己是全人类的罪人。“现在德国自信的基础,正是它对待历史坦诚的态度。当时德国无条件投降,承认了所有事实。”

同时,中国人目前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也让雷克嗅到越来越多元化的气息——这其中,就包括对他本人的评价。“我们不能要求大家想得一致吧。所以赞扬的声音有,批评的声音也应该有。”

这种对多元化的期待几乎延伸到他看待每一种社会现象的视角中。“‘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是好事。希望每个社会都很丰富,都有一些脑残,只是脑残不能占多数。”在微博和各类访谈中,雷克不止一次如此强调。

对于自己的观点,雷克总是毫不掩饰地坚持。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上映后,他直言这是一部没有灵魂的电影,招来的正反两方意见几乎同样强烈、直接——可他仍然认为,“差电影”也应当在市场上存在。

与对多元化的期待相互呼应的是,后现代理论也常常成为他观察中国社会的一套工具——不过,他在网上把话说得很直白,几乎看不到什么理论色彩。比如,“方韩之争”中,当多数网民和“大V”在意的是“真伪之辩”时,雷克却觉得这更像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冲突,跟文学没有太大关系。

在他看来,韩寒代表着一部分中国80后的集体记忆,最初是作为一个“青年天才”的符号出现,“挺韩派”们维护他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自己的身份——韩寒已经成为他们身份的一部分;而“倒韩派”们要追求的,则是一种在后现代社会无法企及的“真实”。

“这种冲突,无法避免。”在雷克眼中,那次争论已然成为后现代中国的一个典型事例。后来,他把它写进了自己的学位论文。

复杂的中国印象

雷克的外国人身份让他在旅行途中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在他的自拍中,有不少与不同地方的中国人的合影——他常常是胡子拉碴地在画面中央端着相机镜头,旁边是几个或一大群黄肤黑眼的中国人,与他的外貌特征明显区别开来。他喜欢沿途碰上的这些普通人。

不过,他在旅途中也难免做了让自己后悔的事。在一个县城的旅馆,因为贪睡,雷克晚了十分钟退房,前台坚持要多收他半天的房费。可他当时实在无法理解旅店的规定——而在这之前,旅店已经打过两次电话提醒他。

与经理理论一番后,雷克感觉大为火光,拿出几张纸币甩在对方脸上叫道:“那这一半也拿去好了!”雷克的咆哮引来了看热闹的人群。一个老妇人看到这番情景后,从人群里挤出来,给他“支招”说可以去公安局或者县政府。

这招果然奏效。在县政府,一个头发灰白的男人接待了他,叫来了宾馆老板——后者一脑门子汗,不停道歉,还拿出了一沓钱,硬让雷克收下。

但雷克没要,转身就走了。结束“上访”后,他给远在德国的女友小象打了通电话,却被她劈头盖脸地教育了一顿。雷克也知自己理亏,后来曾几次承认自己做得不对,外国人在中国也应该守规矩。

“他们看我是外国人,不想把事情闹大。很多基层官员都害怕老外闹事。”后来在中国的日子里,雷克逐渐体会到到基层政府“怕闹事”的心态。

当被问及对于中国官员的看法时,雷克的回答是他一贯风格:“我很不好说对‘官员’的看法,因为每个官员都很不一样。”和评价别的群体一样,他不爱“泛泛而谈”,不过却不避讳说起自己的经历——他坦言,曾遇到过一些管文化的地方官员,“却没有多少文化,只懂吹牛,说客套话,干杯,哈哈大笑,就完了。”那时候,雷克感觉很失望,但后来认识的另一些外交部的官员却让他的态度大有改善:“他们相当有文化,人也很好,我跟他们交流很舒服。

和对那些官员的看法相似,中国这个国家,他有些“看不懂”,但却又似曾相识。德国曾经经历的一些问题,正发生在当下的中国。曾经穿行中国城市和乡村的雷克,认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糟糕的口号。他觉得很多人其实不喜欢城市的生活——人太多,东西太贵,空气不好,不一而足。但是个人的发展机会几乎全在城市。“中国应该赶紧发展农村和小镇。”他说。

雷克说下这番话时,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正在进行。与此同时,多地雾霾仍不时爬上媒体头条。“国民越来越富裕,国家越来越有地位,龙的传人越来越开放,对社会公正以及对环保越来越有意识。”在写下一条反驳他人言论的微博后,雷克又一次被贴上了“洋五毛”的标签。不过,他仿佛乐此不疲。

雷克拍摄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场景,多是生活中的小人物。

雷克个人网站

近 代中国人迷信西方,或是對西方的崇拜由来已久。自林则徐、严复“开眼看世界”以来,近170年历史中,中国“有识之士”向西方取经,前赴后继。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文化激进派全盘西化的主张、向苏联老大哥学习、“走出去引进来”的改革开放……

长期以来的“西学东渐”,都是基于外强我弱的情势,信息极不对称,期间一些富有成效的“取经”成果,加上一些段子以讹传讹,更使得国人对西方充满了标签化的想象。

这不是少数人的看法,而是集体的判断。尽管有人口上不服气,可心底也总是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猜你喜欢

五毛后现代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90后现代病症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五毛特效
你有发财的命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