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欣赏元散曲

2015-09-10鲍亚民

课外语文·中 2015年2期
关键词:双调寻梅小令

鲍亚民

元代散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元散曲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技巧超越前人,既典雅又通俗,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里简单说说如何欣赏元散曲。

元代散曲的思想内涵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包括:

一是从多个方面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深刻的讽刺。如张可久的《正宫·醉太平·无题》:“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败的根源。作者痛恨丑恶的世风,不甘同流合污,只求独善其身。

二是纵情于万千美景,寄寓美好思想。如张可久的《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这首小令描写天台山的高与险。因其高,所以寒,以至峰攒白雪,水挂冰帘;因其险,所以峰如剑,崖如悬,又招来哀猿、杜鹃、飞廉。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三是渴望真实情感,倾吐寂寞苦楚。如乔吉《双调·折桂令·秋思》:“红梨叶染胭脂,吹起霞绡,绊住霜枝。正万里西风,一天暮雨,两地相思。恨薄命佳人在此,问雕鞍游子何之。雁未来时,流水无情,莫写新诗。”此曲极写相思之苦。但是借助“红梨叶” 、“霞绡”、“霜枝”、“西风”、“暮雨”、“流水”等意象形成一种别样的意境,显得这首小令色彩斑斓,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下面再说说元散曲的艺术特色。

(一)借景抒情。借用清丽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张可久《双调·青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首小令采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等意象。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鲜明又带萧瑟意味的秋景图。

(二)借古讽今。即用深沉的笔调来无情批判现实。如马致远的《双调·拨不断》:“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噩梦。”这首小令以前朝历史为见证,否定功名霸业,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三)以诗写曲。用写诗的形式来提升元散曲的境界。如乔吉在《双调·折桂令·自述》中,开头便是:“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结尾是“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整支曲子用的是“言前”韵,始终保持一种韵律美,可以说曲味很深,让我们读后不禁拍案叫绝。又如他的《双调·水仙子·寻梅》:“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绢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这支散曲,开始写寻梅,在村前村后、溪北溪南、树头树底。中间写闻到梅香,在雪中与梅相逢。最后写逢梅喝酒后,被笛声惊醒。整支曲子都在写孤身寻梅,围绕寻梅展开写曲,使我们处处感到有梅花存在,但全曲却没有一个梅字。这一表现手法,不就是我国经典的诗歌表现手法吗?

(四)集豪放、清丽、通俗为一体,代表了元代散曲的最高成就。如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送别》:“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曲中描写送别主人公离别时的情景:手拿饯行杯、眼含离别泪、一再的叮咛话,突出分离时的矛盾心理:“痛煞煞教人舍不得”与“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就在这精心设计的动态、声态、神态描写中,一个既悲痛难舍、又对人生充满信心的多情主人公形象与众不同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元散曲创作最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如白朴《越调·天净沙·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这首曲子里,由山、风、阑干和楼阁等组成一道春天的美丽风景。这是用诗的语言写出了画的风景,我们今天读来还是大为赞叹。

猜你喜欢

双调寻梅小令
《故园》《园中》《闻风寻梅图》《趣》
春暖花开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双调词篇法例谈
掉坑
掉坑
双调 水仙子 天源豪生度假酒店(外四首)
黄陂花乡茶谷访梅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