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雕塑内容进行整合的教学研究

2015-09-10陈丽娟

考试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雕塑课程教学

陈丽娟

针对初中生接触雕塑、了解雕塑较少,对于欣赏雕塑、制作雕塑兴趣不浓厚,不知道从何处把握欣赏、制作要领的现状,应在初二、初三年级开展对雕塑制作及欣赏的研究与探讨,重点放在雕塑欣赏上。安排雕塑制作课程是为更好地进行雕塑欣赏服务的。从初二苏少版15册第四课《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第五课《寻古探幽》、苏少版16册第九课《中国古代雕塑欣赏》,再到初三苏少版17册第一课《外国雕塑欣赏》,循序渐进,从雕塑造型的语言、技法、材质、肌理、空间、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对雕塑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课堂雕塑制作、雕塑欣赏等教学活动。

所谓“雕塑制作”,首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其过程,就是运用可雕、可塑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图一)、刻、凿、搓(图二)、盘(图三)、捏(图四)、塑等手段,制作表达审美理想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利用幻灯片做了课件进行仔细的阐述:雕琢,是用凿子或刻刀去掉不要的部分,做成毛坯大形,最后将毛坯大形打细磨光的过程,这主要针对一些硬的材质,譬如:石头、木材、砖块、树根、兽骨等。塑,是指以泥为材料,用手捏或用特制工具刮、抹、刻等,去掉或添加的手段进行造型。雕塑制作主要通過初二的《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一课让学生感受。

在这个“造型·表现”课程中,我紧密结合学生的身心与年龄特点,顺应学生的需求,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雕塑技法,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实物材料的美,发挥学生的想象,塑造出富有创意的新型雕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运用各种雕塑制作手法塑造的橡皮泥作品,看了让人爱不释手(图五、图六、图七)。

紧接着前面的雕塑制作课程,随后结合课本内容,开设亦是雕刻亦是绘画的画像石、画像砖欣赏、制作课:《寻古探幽》。在这个课程中,我布置学生课前到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画像石、画像砖的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起了解画像石、画像砖的基本知识,譬如阴刻线、阳刻线、凸线浮雕等,并动手在紫砂泥板上用学过的方法仿刻画像石、画像砖。在画、刻、雕、拓的过程中感知泥材特有的质感,体验造型的乐趣,并进一步理解线条、形状、空间、质感等基本的雕塑造型语言。

雕塑制作课程是为后面的雕塑欣赏做铺垫和服务的,所谓“雕塑欣赏”,就是对古今中外的雕塑从雕塑的语言、材质、空间、情感、与环境的融合等方面有独特的欣赏视角。

在初中美术雕塑欣赏的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活动形式,促使学生提高雕塑欣赏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

初二阶段开设的雕塑欣赏课程是《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在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我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内容,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为了明确探究任务,提高教学效率,我从古代著名的雕塑作品中精选出“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前雕刻“伏虎、“立马”、“敦煌石窟彩塑”、“龙门石窟卢舍那佛像”等8件作品,把它们分配给班上的8组学生(每组约6-8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问题展开学习,共同完成资料信息的收集,对雕塑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最终向全班分享小组探究学习的成果。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作为引导者,我根据情况对学生适时予以点拨和启发。例如在学生讨论“龙门石窟卢舍那佛像”时,我发现他们的讨论和分析仅仅停留在石窟本身,于是我问:“宗教雕塑人物形象与现实社会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自解其难,进一步认识到宗教雕塑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利用人们盲目崇拜神灵的心理,宣扬自己是神灵的化身,以达到统治阶级的目的。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讨论激烈,思路开阔,丰富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审美感受得到充分表达,从而使鉴赏教学真正融入审美活动中。

初三阶段开设的雕塑欣赏课程是《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在这个课程中,我先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是伴随制造工具而产生的,当原始人打造石器时,一件简单的雕塑作品便已具雏形,从发生上讲,艺术总是最先寓于生产劳动,但它必定要脱离生产劳动,而单独成为一种艺术活动。雕塑艺术在东西方的发展有迥异的特征,同为外国雕塑也有差异,这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特质等有密切的关系。西方早期雕塑从3万年前“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开始,就步入理性的辉煌,这件雕塑体积小,供原始人随身携带,他们可能是原始部落神圣的生育神。这种“理性的雕塑”曾在欧洲流传很长的时期,至古希腊、罗马时期更是将这种精神发展到极致。历经中世纪神的光辉、文艺复兴人的精神、巴洛克“畸形的珍珠”、罗可可繁杂细腻之后的外国雕塑进入多性格、多角度的现代、后现代时期,风格异彩纷呈。

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雕塑的特征,了解雕塑艺术品所具有的恒久生命力,了解雕塑所具有的形式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综合。雕塑艺术与建筑、绘画、音乐、舞蹈、宗教等艺术种类有较密切的关系,整个赏析以历史的进程为脉络,感受外国雕塑是在不断继承中创新和发展的。

通过对初二、初三雕塑内容的整合教学,我发现于教学而言:条理更清晰;于学生而言:对雕塑知识的学习循序渐进,从对雕塑专业知识了解到亲自动手雕塑,再到对雕塑名作的欣赏,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从学生雕塑的作业和欣赏雕塑时的表述看,得到较理想的收获,此后在雕塑教学中要进一步融入雕塑和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拓展对雕塑课程的整合内容,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较全面地认识雕塑本身及与环境的关系。

猜你喜欢

雕塑课程教学
巨型雕塑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我的破烂雕塑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写实雕塑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