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化是黄灌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015-09-10王胜军

考试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引黄灌区生存产业化

王胜军

摘 要: 多年来,引黄灌区受政府行政干预的影响,水利建设只有投入,不讲产出,只重视社会效益,很少计算经济效益,忽视自我良性发展,没有形成扩大再生产的良性运行机制。作者结合东营市宫家引黄灌区实际对灌区今后发展之路与运行管理模式加以分析并提出措施。

关键词: 引黄灌区 产业化 生存 发展

一、引黄灌区建设及发展状况

笔者以东营市利津县宫家引黄灌区为例,将引黄灌区建设及发展运用情况,简要地予以说明。

宫家灌区是东营市建市以来主要靠地方投资兴建的大型引黄灌区,是利津县农业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灌区位于东营区利津县境内,地处黄河下游的滨海地区。灌区控制范围包括利津县的六个乡镇和滨州市、河口区及胜利油田等地。土地总面积230余万亩,灌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大蒜和棉花等。

宫家罐区的历史沿革。宫家灌区初建于1958年,到1985年经过改建和配套工程,灌溉面积15万亩,配套面积7万亩。1987年,完成宫家渠首泥沙处理试验项目。该项目为东营市“星火计划”水利建设项目之一,包括利津县宫家渠首泥沙处理试验工程和明集乡玉皇庙提升泵站工程。宫家渠首泥沙处理试验项目征地1065亩,安装SJL1-125/10型变压器4台,配水力挖塘机组12组,总投资153.5万元。明集乡玉皇庙提升站位于玉皇庙村南原东分干穿太平河处,投资13.5万元,扩大灌溉面积3万亩。1988年,扩建宫家引黄闸,使其引水量达到45立方米/秒。并完成东魏扬水站工程,扩大灌溉面积1万亩。1989年,实施宫家灌区西干渠扩大治理工程。宫家西干渠自店子乡沙窝于家村东宫家干渠起,于沙窝于家村西转向西北,利用旧渠道至大盖家村西流入原韩墩灌区条渠,向北经西朱家村、尹王庄村西,顺入原韩墩总干渠,又经北朱村北拐向东北于东魏闸前入宫家干渠,全长152公里,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修建筑物27座,总投资4395万元。该工程控制北宋镇25个自然村和利津镇1个自然村,总人口1.25万人,扩大灌溉面积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万亩。1992年,实施宫家干渠枣园支渠工程,干渠砌护工程和宫家干渠拓宽治理工程。同年,还修建宫家干渠沿线桥闸39座,支渠16条,扩大灌溉面积8万亩,保证了利津水库的供水。1999年4月,开挖宫家灌区新东分干渠。由县水利局设计室设计,利津、明集、盐窝3乡镇采用挖掘机开挖。东分干渠自姚刘村北宫家干渠起,沿原东六支渠向东,穿利沾公路,经崔林、韩牛村北,流越太平河后拐向北,在东、西坡村西向北与马新河相接,设计流量10立方米/秒,控制利津、明集、盐窝3个乡镇的13个村庄,3000多口人,总面积11万亩。2000年,利津镇刘家夹河灌区和东关灌区分别改为从宫家东分干渠和宫家干渠取水,从此2处灌区并入宫家灌区。2001年,在宫家东分干渠渡槽上游,挖溢洪河入东分干渠,并新建节制闸1座。2002年11月,开始实施宫家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该工程由东营市水利局勘测设计院设计。一期工程修筑干渠27.5公里、东分干渠首至太平河渡槽45公里、利津城南水库供水渠3公里,衬砌渠道35公里,改造、新建渠系建筑物46座和骨干渠道输水监测控制系统,共完成土方71.95万立方米,砌石13318立方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22373立方米,2003年完成。

黄河水是利津县唯一的淡水资源,近年来,由于黄河调水调沙,河床高程下降,加之宫家灌渠严重淤积,宫家引黄闸过水能力下降,影响利津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东营市政府决定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宫家引黄闸闸前泵站工程,旨在让黄河治理开发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沿黄群众。

由东营市政府投资、利津县承办、历时4个月、引黄流量18m?/s、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利津宫家引黄闸闸前泵站工程于2010年4月2日正式投入使用。工程的实施,对有效控制灌区内水土流失和防止地沙化,涵养水土,保护植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灌区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二、引黄灌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水费计收与管理的运行机制。一是水费计收标准低,调整慢。引黄灌区自1987年省政府颁布《山东省水利工程水费计收管理办法》后,一直未作调整,供水成本与收费标准相差较远,直到1999年6月经省物价局、水利厅批复进行了一次调整,农业用水仍未达到供水成本价,灌区长期以来没有进行产业化运作的政策基础。二是水费实收率不高,政府行政因素影响大。灌区农业水费由于工程不配套,不能分水到支,收费到村(用户),水费计收由灌区向县区政府部门计收,而灌区放水时,又受政府行为的影响大,在水费计收上,灌区不能对县区政府部门形成制约,水费计收失去自主权,水费计收难以到位,农民所缴的水费相当一部分被截留挪用。

2.工程建设缺乏投入机制。灌区的收入来源是水费,由于水费计收标准低,计收不到位,工程维修与更新改造缺乏资金来源,灌区亏损经营。工程“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带病运行,难以为继。在工程长期运行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由政府(或油田)一次性投入有限资金,对主要工程(引黄闸)进行一次性更新改造。因此,造成灌区建设资金投入单一,渠道少,灌区无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资金。由于灌区没有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自主经营,社会性资金不愿投入。

三、推进引黄灌区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引黄灌区产业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家制定优先发展水利产业的政策,为引黄灌区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引黄灌区的产业化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水的价格应逐步调整到位。制定合理的水价标准,建立科学的水费计收和管理运行机制。水的价格的调整,要在对引黄灌区供水成本进行核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收费价格,逐步达到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价格,这是实现灌区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根据《山东省水利产业政策实施方案》,水的价格核定的原则是:供水价格由供水成本(含供水生产成本、费用、贷款本息)、税金及合理利润构成。农业用水价格按照供水成本加微利核定;工业及其他用水价格,按照供水成本、税金加合理利润核定,农业用水价格调整,应逐步达到规定价格标准。目前,东营市主要灌区已对灌区供水价格进行核算,核算的供水价格是农业用水成本价平均0.15元/立方米,工业用水成本价是0.38元/立方米。现水的价格为:农业水费为每立米0.06元,工业及城镇用水为每立方米0.22分。这一价格与供水成本价相差甚远,理应尽快予以调整,农业用水应达到成本价标准,工业用水应高于成本价标准,结余资金用于供水设施维护与加固。同时,水费价格调整应采取小步慢跑的形式,不宜大幅度、较长时间地调整,水的价格的调整应该形成一种机制,逐步形成国家规定的目标价格。

2.水费计收方式要实现依法向用水产直接收取,逐步实现“分级供水,按方收费,凭票供水,收费到支”。在对支渠建筑物和测水设施配套的基础上,要细化管理,将水分配到支渠,实现向用户直接计收,用户用水先交费,然后凭票供水。只有这样,灌区水费计收才有自主权,才能将水费计收到位。宫家干渠在工程改造后,由地上渠变为地下渠,支渠渠首配套好,为灌区“按方计收、收费到支”创造了条件,水费计收率达到95%以上。同时,强化了“两水分供、两费分计”措施,杜绝农水工用、跑冒滴漏、转嫁供水用途、改变用水性质的事情发生,合理区分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界限,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及时了解掌握辖区水库蓄水动态和用水需求信息,改变过去只管渠道、只管放水、不管用水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供水管理由口到线、到片的延伸,逐步实现“分级供水,按方收费,凭票供水,收费到户”。在对支渠建筑物和测水设施配套的基础上细化管理,将水分配到支渠,实现向用户直接计收,用户用水先交费,然后凭票供水。只有这样,灌区水费计收才有自主权,才能将水费计收到位,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3.完善灌区工程建设投入机制。一是充分利用国家优先发展水利产业的政策和国家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建设的机遇,争取政府在信贷、税收、价格、土地占用等方面的优惠条件,鼓励社会各界及境外投资者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投资水利建设。二是在完善价格体系的基础上,加强灌区工程的维修、配套和管理,对计收水费提取折旧费和大修基金,为灌区工程更新改造积累资金。三是对灌区工程建设和更新改造,区别不同类型的灌区工程,实行不同水利投资和管理体制。对以农田灌溉为主的灌区,以受益者集资投劳为主,争取国家的扶持或补助;对工业城镇用水为主的灌区要在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积极争取油田投资和用水大户投资,也可自筹资金进行建设,并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资本金制度,政府重点扶持解决资本金。

4.强化水商品意识。我们所用的水是广大水利职工以水利工程、设施为劳动手段,以自然水为劳动对象,进行的一种物质生产活动。它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一一水,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这种供水不是为了自用,而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提供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也就是为了交换而生产。因此,这样的水不同于自然水,理所当然是商品,或者是具有商品的属性。推行农田用水商品化需要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宣传,使人们对水重新认识。根据现在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景,广泛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水与人类的关系、水与社会的关系、水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使我国每一个公民都充分认识到水在我国的宝贵性和贫乏性。只有对水有了正确认识,才能珍惜宝贵的水源,才能正确使用水,才能为实施农田用水商品化扫除心理障碍。用水商品化是促进灌区发展的有效途径。水是商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是早已被人们认识的,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水是商品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提高。现在花钱买水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按方计量、合理收费,已被用水户普遍认可。加大水权制度改革力度,建立符合水利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良性运行机制,走以水兴水、以水养水、以工程养工程的路子,逐步形成政府大力扶持、社会合理负担与水利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相结合的产业化发展机制。实现社会化办水、企业化管水、商品化用水的市场管理模式。制定恰当的收费标准。农田用水商品化的核心是按水量收费,用水多,就要多交费。现在灌区水费普遍偏低,这是极不合理的。违背价值规律,既然水是一种商品,就应该台理收取水费利用经济杠杆去迫使节约用水。

5.促进节约用水,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东营市处于黄河最下游,水资源呈递减趋势,随着全市工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水量逐年增加趋势,黄河水资源供需水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为了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走节水的路子。要对灌区节水进行全面规划,减少灌区渠道输水中的损失,搞好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不断提高灌区水的利用率。一是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和落实节约用水责任制;加大节约用水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珍惜和用好每一滴水;进一步增强市民爱水、护水、节水的意识,营造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文明用水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必须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节水目标到位;三是制定相应的鼓励优惠措施,积极推进再生水、海水、微咸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海水淡化研究。城市绿化、环境卫生、建设施工、生态景观、工农业生产等用水,在再生水供水区域内、再生水水质符合用水标准的,应当使用再生水;四是灌区供水企业和各用水单位,应当加强供水、用水设备和设施、器具的管理、维修、保养,及时修复跑、冒、滴、漏,杜绝长流水现象,降低管网漏失率;五是工业用水应当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废水处理综合利用等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六是洗浴业、游泳场馆、水上娱乐业等服务行业制定有效的节水措施,采用循环用水设施和节水型器具,降低经营用水量。同时,制定严格的用水指标,超定额加价收费,并严厉打击违法用水行为。

猜你喜欢

引黄灌区生存产业化
赵口引黄灌区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梁山引黄灌区渠道防渗效果与灌溉用水效率分析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与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困境中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