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古音古韵中感受真情真意

2015-09-10李瑞兰

考试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朗诵古诗文教学教学方法

李瑞兰

摘 要: 古诗文是中华文字的精髓,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古诗文教学朗诵,从朗诵中理解诗文内容,体悟作者情感。第一步,读准字音、停頓和节奏,读出古音古韵;第二步,创设情境,读出情感;第三步,展开想象,读懂作者,理解主旨。朗读是学习古诗文最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朗诵 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可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笔者在现代文教学中非常重视“读”的落实,可是忽略中华文化的精髓——古诗文的吟诵,总是稍作讲解,学生背诵即可。2014年12月11日至12月12日在大丰初级中学举办的“江苏省初中语文优秀课评比观摩”活动,让笔者欣赏到了教坛精英们在课堂上对古诗文的精彩讲解,顿时有种醍醐灌顶的醒悟,原来古诗文教学可以教得如此精彩、读得如此生动。

一、精敲细推,古音古韵读诗文

古诗文教学对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教师自身要能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读准一篇文章,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这次省优秀课评比中,来自徐州高级中学曹蕾老师的《满井游记》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蕾老师一开始范读课文就震惊了全场,声音沉静婉丽,甜美而不失厚重,音色极好,宛如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字字饱满、句句含情。《满井游记》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文中有很多较难把握的字,如“高柳夹堤”、“风力虽尚劲”、“汗流浃背”、“曝沙之鸟”、“呷浪之鳞”中的“堤”、“劲”、“浃”、“曝”、“呷”等字,都需要教师自己读准确,而曹蕾老师这个环节完成得相当漂亮。

拿到一篇古诗文,教师一定要以严谨态度对待“读”,精敲细推、仔细考证,多音字如何读,古音如何读,有没有发生音变,在断句上有何讲究等,都须认真对待,而非跟着感觉走。

教师读得准确生动,才能攫住学生的心,让他们跟着你走,让他们更有兴趣读文章。学生读准了字音和断句之后该如何呢?同样是那节课,曹蕾老师处理得非常好,她进一步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读出“古韵”呢?有些字后面可以稍作拖延,如“每”、“若”、“如”、“而”、“亦”、“夫”等虚词,学生在尝试之后,果然读来真有古风古韵,顿感欣喜。随着老师的节奏,逐渐加快速度朗诵,体味古诗文的音韵美,在多次诵读之后,学生已经心领神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深追细究,有情有景读诗文

清人姚鼐曾语:“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这里强调“疾读”,也就是快速读古文,赵谦翔老师在“绿色语文”教学中曾经有过相同的说法。而“自悟”,这里的“悟”不仅是文字意思上的理解,更包含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这就是“大声疾读”的效果。

当学生对诗文朗诵非常熟练之后,教师应进一步提出要求——能否有感情地朗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引发思考。

镇江市大港中学的张举老师以沉着老练的风格教授了《黔之驴》这个寓言故事,同样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生对课文读得比较熟练之后,老师问题一转:“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练了,不过老师觉得还没有讲故事的味道。你们再来试一试,怎样才能把这惊心动魄的寓言读出故事味呢?”学生马上思考如何读才能进入情境。于是,一组学生试着揣摩老虎的心理和动作,一组学生试着揣摩驴的心理和动作,讨论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语速读。张老师特别强调了这么几个句子:“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这里老虎应该是非常吃惊的,那“也”字作为语气词应该怎么读出害怕吃惊的味道呢?同样是“也”,在“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中又如何处理?老师循循善诱,学生配合默契,经过老师一提示,学生一琢磨,读出来的效果还真不错。

学生熟读之后,渐入佳境,此时教师稍微一点拨,学生就能很快进入古诗文创设的意境中,这就是读带来的神奇效果。

三、奇联妙想,绘声绘色读诗文

朗读是学生用声音触摸文字,用声音与作者对话,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文字和作者的生命气息,在诵读中再现画面,在诵读中体悟感情。

学生有情有景地读过诗文,此时对作者的情感已有了深刻体悟,若再让他们发挥想象,进入作者内心,创设新的情境解读诗文,则应该不是难事。

严建国老师在教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朗诵环节新颖而独到。在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读熟这首诗后,严老师让学生设想,如果你是一个导演,要拍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部微电影,你准备怎么拍“秋风破屋”、“群童抱茅”、“雨夜屋漏”这三个画面?配上凄惨的背景音乐,严老师进行了范读,而学生则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读完这三个画面,学生已然进入了杜甫的世界,轻而易举地设计出了这部微电影的剧本。严老师再让他们分组表演,回头朗诵诗歌,如何读出“焦急”、“气愤”、“凄苦”,学生就能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完成朗诵,不仅加入表情,有些同学还适当加入动作。此时,学生对杜甫的穷苦生活和凄惨处境已然能感同身受,因此,当最后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及“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时,学生豪气万丈,俨然理解了作者“以饥寒之身怀济世之志”及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可见,反复诵读,融情于文,能读出形象,更能读出境界。

清代程廷祚认为:“古者之于诗,有诵有歌,诵可以尽人而学,歌不可以尽人而能也。”总之,朗读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经常朗读课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语感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习惯,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感悟能力。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是开启语言之门,培养学生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语文教师一定要用朗诵方式探寻古诗文背后深远悠长的情趣和无限深邃的意蕴,让朗朗书声浸润学生的心田。

猜你喜欢

朗诵古诗文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幼儿园大班散文渗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