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家庭教育中的“取”与“舍”

2015-09-10晓凡

中华家教 2015年3期
关键词:糟粕全村理念

晓凡

原生家庭是指我们原来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一起生活长大的那个家庭,也指我们从小生长起来的其他家庭。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也就是他最初的成长环境,往往在潜移默化中造就了人的思想和意识,而这些思想意识又反过来决定着他组建自己的家庭之后的种种做法。

对于相当一部分家庭来说,采用的往往是与自己的原生家庭类似或者相去甚远的教育方法,而且相对比较容易两极分化。正如人们常说的有取有舍,当然这种取舍在继承中也往往赋予了时代的特征,有一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味。

我们先说“取”。这里的“取”可以简单地类比成绘画里的临摹。往往是被认为美的事物,人们才喜欢去模仿和效法;所以“取”的目标大多集中在家长自认为原生家庭比较成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中。在这方面,我的体会很深刻。

小时候我生活在乡下,兄弟姐妹多,母亲又体弱多病,家里条件很艰苦。父亲是村里的支部书记,工作兢兢业业。全村儿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是他,为了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操透了心,累弯了腰,几十年如一日地带领着全村的党员干部奋战在第一线。父亲过世时,全村的百姓都来了,送了他一程又一程。那感人的場景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以后,当我的女儿被推选为少先队大队长时,我不止一次把她外公一心为百姓着想的故事讲给她听,并一再提醒她:“凡事多为同学们着想,多想办法帮助其他同学。”学校里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我还鼓励女儿把荣誉让给其他同学。而女儿越是这样做,反倒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同学们的拥戴。

可以说,正是自己的原生家庭,也就是我的父亲给了我做人的方向,让我意识到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才能让她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也需要自省和反思,找到原生家庭里相对薄弱或者失败的地方,调整自己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这就是“舍”,即“去其糟粕”甚至打破自己原生家庭旧的教育理念,反其道而行之。

在这方面,我也有亲身体会。我小时候,父母都很能干,吃过没有文化的苦,所以很希望我们兄妹几个好好读书。所以不管多忙多累,家务活他们全包了,全然不让我们插手。正因如此,我们兄妹几个生活能力都比较弱。我在家里排行最小,问题最严重,好多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拆洗被褥、蒸馒头、包饺子等都是结婚后才学会的。

有了女儿后,我下定决心,不过度娇惯她,还特别鼓励她在学校里多参加集体劳动;回到家,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择菜等,生怕她再步我的后尘,成为生活的“低能儿”。

由于夫妻两人来自不同的家庭,从小的生长环境不同,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难免有差异。所以夫妻双方都要善于从对方的原生家庭中发现闪光点,寻找薄弱点或者失败点,给予弥补,并及时做好交流和沟通,在“取”与“舍”之间做好文章,多侧面、多角度地从原生家庭中汲取养分,探索出更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糟粕全村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全村唯一收件人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用心处事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Beams Up
爱情寓言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