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对“考”的环节的改革和设计

2015-09-10刘新江

考试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刘新江

摘 要: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把企业引进课堂,把课堂搬入企业,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即: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实训环境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培养学生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综合技能和素质,最终实现学生就业时和企业无缝对接,实现学生的职业规划、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还靠传统的理论考核模式进行评价,已经远远不能达到评价的科学性,本文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中的考核评价的改革方案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中考核评价的改革,既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考核评价模式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目的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考察是检查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提高情况的。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考察要使老师掌握自己知识和能力传授的难易程度;问题分析指导的透彻程度;知识能力和技能内容安排的合适程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教师各教学环节安排的合适程度;各教学环节时间安排的合适程度,等等。

根据掌握的情况,教师可以进一步反思和改进自身教学,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改革和设计方案

1.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是每一学期两次的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内容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素质低,大部分理论知识他们都没有学会,甚至都没有学习,因此考试内容他们基本上都不会。更让人痛心的是他们根本不把考试当做一件严肃的事情,随意应付,甚至考试过程中和监考老师发生矛盾,难以管理。考试结束后,他们也根本不会关心自己考得怎么样,考试不能起到考察和督促的作用,反而让老师们叫苦连天,老师们要制作试卷,印刷试卷,监考,评卷,统计,等等,工作量很大却换不来成绩和成就,所有努力好像都做了无用功。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改革和设计方案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总原则

强调阶段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强调学校的能力考核、企业的实践评价和社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等级考核的三者的有机结合。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类型

第一,过程考核。

主要是对学生在每门课的学习周期内的全程考核。老师每节课要充分备好课,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授课期间就可以对每节课及每节课中的任何一个合适的节点,甚至每节课任何一个实践操作的掌握情况和操作过程进行考核,每节课结束给学生一个评价,这门课结束给出一个总体评价。

第二,阶段考核。

这个考核一方面包括学校按照进度要求或省市的统考要求统一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或者各种统考。这关系到学生的学籍、补助和毕业等,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及时参加。另一方面,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在适当的时间组织考试,作为过程考核的补充。当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或者一门课结束后,由任课教师自己组织进行知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给出每一个学生的阶段评价,然后提出下一阶段的具体改进措施、要求和任务,等等。

第三,结业考核。

当全部学业结束之后,进行结业考核。目前省教育厅已经开始设计安排进行学生的学业能力测试考试了,要求学生在统一的时间,在教育厅的网站上进行网上考试,直接由教育厅组织评卷,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全程监控管理,决定学生的结业情况和毕业证发放情况,这必将督促学生认真努力学习。

第四,企业评价。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各种表现由企业负责人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评价和综合评价。

第五,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等级考核。

老师们要教育学生,学生将来就业时,企业除了要求学生以中专毕业证证明学历资格外,还必须有职业能力资格,证明其实践能力和等级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每年会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按照学生的专业、意愿和发展方向,指导他们考取相应的中级或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

第六,综合评价。

学生毕业时,鉴定表上要体现学生的各项评价的结果。最后给出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作为学生推荐就业的凭证和依据。如下表所示,设计了学生评价的汇总表,学生毕业时,连同学生的档案一起封存。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改革和设计方案执行的要求

1.学校和教师要把学校的考核方案和目的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学校和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然后才能使他们配合学校和老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老师教好,学生学好。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时间点设置。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考”由任课教师根据内容和实际教学进度随时进行,其他各种考核最好有事先计划和安排。

3.既然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想保证“考”的严肃性,保证教学模式改革顺利进行,保证经过研究实践成为一种切实有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模式,必须有严格的制度,让老师和学生都明白“考”的标准、严肃性和利害关系,将来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由自己负责,有制度约束和管理。如学生考核不合格,经过教育还是不重视,将来影响毕业和就业,那就严格按制度办事,不能给任何人情余地,必须让其改进或者推迟毕业、就业,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重视,才能使改革不被当做儿戏,导致改革推行不下去或者流于形式,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4.教改领导小组的成员要全程跟踪,及时收集资料、意见、总结、反思、实践和改进,使“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环节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1.教改项目推行过程中,老师的工作量要加大,要细致备课,设计教学环节,设计评价方式,等等,和承担的工作量之间形成矛盾,不能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环节,尤其是实践考核环节,需要有相应的实训条件和实训设备,实训条件和设备将制约“考”的作用发挥。

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环节中“考”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符合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考核标准,需要大量资料和指导,而这些仅凭教师和学校范围内的交流是难以获得的,需要学校和企业行业深度交流合作。

4.“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环节在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内容、不同任课教师及不同实训条件下要求和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认真调查、倾听反馈、研究对策,最好形成一定的应对备用方案和应对之策,使“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深入、完整,切实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汝林.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1994.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汤继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10).

[4]尹茜,宋艳.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

[5]吕伟.对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期刊论文].网络财富,2010(2).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理实一体化体系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