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学生快乐的引路人

2015-09-10宋立

考试周刊 2015年57期
关键词:平等尊重理解

宋立

摘    要: 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的出现,不仅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而且有加速个体发展的作用。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对个体的发展不仅起即时作用,更重要的是延时作用,即影响个体在整个人生路途中的发展进程。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在学校教育环节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育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必须扮演好学生成长路上“引路人”的角色,以帮助学校教育功能在学生身上得以真正实现。

关键词: 平等    尊重    理解    育人为本

教育是一个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历史证明,学校教育仍将长期是教育的主要形式。我们必须承认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中的巨大促进作用。学校教育中,首先应该重视的是师生关系,它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然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少不了教师作为“引路人”的角色,那么我们应该从哪里着手扮演这个角色呢?

一、平等对待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爱,我们人人都有,但是爱和有目的的教育,则需要一些耐心、技巧”。叶圣陶先生在有关教育的理论中提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人性化地对待学生。因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有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因此在和学生相处时要因个体差异而区别对待。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结构不是很完整的学生而言,因成长的环境造成了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缺失,出现自卑、厌学甚至自暴自弃的情况,他们往往会通过违反纪律等“变相”的方式寻求他人的关注。这个时候老师要多花点时间和他们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融入他们的生活,主动关心学生的发展。

二、帮助学生寻求自身价值所在

埃里克森在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中将人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面临不同任务。其中任何一个阶段的脱节和失误,都会给个体将来的发展带来持续影响。特别是对15-18岁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成长期同时又带有不成熟性。学生的不成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因为他们的不成熟,才在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潜藏着巨大的发展可能能。也正因为他们的不成熟,学校和老师才有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在“不成熟期”的向师性和依赖性。但是又得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独立、自立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他们开始思考自我的价值所在,在“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中做深度徘徊。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他们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在。特别是中职学生因为行为习惯不佳或者学习方法不当,造成他们未能成功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由此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是被抛弃的群体。因此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和勇气,失去方向感。这个时候学更需要我们及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重拾信心。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供他人学习的优点,尤其对于班级中的“活跃分子”,我们更应该采取积极关注的态度,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及时鼓励。在必要的时候要运用“激励”机制,任何学生都有想要学好的初衷。在班级中充分发挥正能量,恰到好处地运用正能量的同时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问题学生内心深处想要学好的潜在动机。

三、采用共情的思想,用心倾听、真诚对待学生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是共情,激发学生潜在的倾诉愿望,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例如,学生说自己和父母因为教育的问题感到很沮丧。我们的方法是:“你说你因为和父母之间发生了矛盾,你感到很沮丧,你想要处理好,这让你很为难。”当我们用“你”这个第二人称称谓时,在学生的心理上已经融入了,正如同自己所发生的一样。同时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保持中立性。即削去一个教育者的角色,让学生学会自我判断,切忌将自己的道德判断强加给学生。在倾听过程中,用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倾诉的愿望,真诚对待他们,我们需要唤起学生内心的感知,听到学生的声音。在学生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做的并不是立即将自己的评判介入其中,而要相信他们自身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和赞许及时传递给学生,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供适当帮助,在这其中充当“帮助者、支持者”的角色,而非“保姆式”的教育。

四、对孩子要有同情心,发现孩子不快乐的原型

“我们应该时常以同情之心去体会孩子在各种境遇中的不快乐。一旦你知道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不快乐,要想帮助他结局问题就容易多了”。当然,这不等于说不对孩子的一些错误、过失进行指导和纠正,只是在这些所有的活动中应有同情心。凡是所有成功的孩子,他们在教育中会幸运地遇到引路人,而所谓“失败”的孩子则一般是由于各种类型的不快乐者所导致的。

1.对教育完全不懂而又缺乏同情心的父母;

2.对孩子的教育从不负责的老师;

3.严厉而刻薄的老师;

4.凶猛而无知的同学;

5.俗气而愚昧的亲戚;

6.已经变坏的兄长;

7.长年不得志,内心阴暗的教师;

8.粗暴、武断的长辈;

9.有遗传的精神变态家庭。

罗列下来,这些原型还有很多。对于明智的父母来说,当发现孩子在求知和习惯、心理上有问题时,首先要做的,不是判断他的“不行”,而是应该像个医生发现病因一样,发现这些不快乐的原型。当我们指责学生错误的时候,一定深究学生犯下错误的根本原因。当然,有人会质疑难道学生的问题不应该解决吗?我们必须肯定地回答“要”,而且必须解决。但是学生出现行为问题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纠正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发掘出产生问题的背后根源。在实施教育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到这些学生内心的接受能力,能否承受我们的话语?在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总是以“爱的名义”采取学生不愿意接受的方式。因为很多时候,成年人以“爱的名义”对孩子犯下的错误,结果让孩子用一生的痛苦承担。在教育的时候,请务必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处理,任何时候一定记得学生和我们一样有需要被尊重的人格尊严。在老师真诚的关注下会有一个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在心理上认可教师的教育,坦诚接受老师的管理和帮助。

五、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任何具有永久用处的东西,必须费力得来才会持久,所谓“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是一句在财富和知识上同样适用的话。仔细观察是一切伟大成就的必要条件,艺术家、科学家需要它,医生诊断需要它,工程师需要它。孩子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制的增强,更重要的是心智的发展,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走到了一起,人们成功的生活才会开始。特别是对于目前青少年学生而言,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有叛逆的性格,在自我角色发展中有可能会面临盲目和混乱,这个时候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需要谨慎对待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例如,青春期的学生十分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发生说话时,一定考虑学生内心的承受能力。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思想教导”方式,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多和学生平等地交流、谈话,在班级管理中,改变传统的“发号施令”、“惩罚”,而注重学生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这个时期的他们往往以同辈群体为中心聚集在一起。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及时掌握并足够了解除班集体以外的其他非正式群体,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凭借”非正式群体中有“向心力”的学生带动集体的整体发展。

六、育人为本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当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明显的特点,也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的,即通过老师系统化的教育和示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是非分明,明白如何正确评价事物。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给学生做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在这个年龄阶段所应该拥有的良好品质。例如:真诚、善良、诚实、勇敢等,要求学生习得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情感价值判断理念。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班会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品德,丰富学生情感。在班级建设中制定大家一致认同的“公约”,以这样的形式规范大家的行为,通过“道德评价”、“品行评定”、“榜样示范法”等方式及时鼓励和纠正学生的道德行为。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采用开放、包容的方式和学生沟通,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生喜爱的特色活动,在活动设计及实施环节,激励全民参与,活动和情境的创设都要围着学生的领悟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外在的领悟反思转化为内化的成长。

在理解、尊重下,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重视他们的自我情感体验,在鼓励下,教会学生学会接受生活中所必须接受的客观事实,改变他们能够改变的,感激他们所拥有的,引领他们学会掌握自己人生的风帆,做一个掌舵者的角色,为自己的人生扬帆起航。

参考文献:

[1]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10.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

[3]王晓松,曲文弘.心灵的守护者:19位名班主任的教育智慧[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9-1.

[4]叶圣陶.生活教育叶圣陶随笔[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1.

猜你喜欢

平等尊重理解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