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自主探究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5-09-10吕科

考试周刊 2015年57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面积思维

吕科

所谓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针对过去教学的“封闭式”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减少“指令性”的成分,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和运用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心理品质得到锻炼。

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表明,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开放性”的教学恰恰符合这一教学改革的要求,因为它的课堂教学主要形式,就是要求学生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一、开放的教学思想,开掘创新的思维潜能

根据现代数学教育发展形势,教学开放题除了在内容思路上开放以外,还应在取材情节上开放,所设计的开放题事理情节既要面向教材实际,又要面向学生实际,更要面向生活实际,要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习题内容,让学生“看得着、摸得着、用得着”,这是数学教育任务之一。设计面向生活的开放题是对传统开放题内涵的丰富,既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价值,更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知识思考问题,从而打破学科界限,体现“大数学”的开放教育。面向生活的开放题可在从生活实际引进数学知识时设计,也可在回到生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时设计。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可布置这样一道开放题:“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你看了这段文字,有什么感想?”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体会和设想。这样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增强综合评价信息的能力。

二、开放的教学环境,营建适宜的创新氛围

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放胆交流,敢于创新。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如教学“差的变化”时,有这样一道题:“第一个篮子里有17个鸡蛋,第二个篮子有13个鸡蛋。怎样才能使两个篮子的鸡蛋的个数一样多?”答案有三种:(1)从第一篮中拿走4个;(2)第二篮放入4个;(3)将第一篮中的2个放入第二篮。而学生由于刚学完“搬一差二”,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有些学生只想到第三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学到另外的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3.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勇于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氏解法”;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激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热情。

三、开放的教学内容,积淀创新的知识底蕴

素质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不应将课程内容看成固定不变的,而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数学信息资料,拓展或更替教材例题和习题等,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与建构生活中的数学体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对于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会用数学思维去审视,并有机地带入课堂,用数学方法解决。

1.教学内容既要遵循数学大纲,又不囿于数学大纲。当有利于创新能力形成时,应允许对大纲中的内容有所突破。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中,出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圆形水池,中间有一座雕塑喷泉(没有具体数据),怎样计算出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呢?学生经过讨论,提出各种方案。

方案一:一般雕塑都建在水池的中心,从那里找到圆心,再量出半径,从而求出面积;

方案二:从飞机上拍摄照片,先从照片上找出圆心所在位置,再测量出半径并求出面积;

方案三:在水池外画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这样也可以求出面积;

方案四:沿着水池走一圈,量出周长,也能求出面积;

……

接着引导学生从操作难易程度、客观现实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测量周长求面积。虽然这些的内容已超越了大纲的要求,甚至会影响一时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学生从中获得的潜在的知识能力却是不可估量的,因而是值得的。

2.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四、开放的探索过程,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发现和实践的过程。教师只有开放知识和问题的探索过程,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凭借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感受,自己主动地探索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实践。

1.准备引入:

每个小□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你能知道下列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吗?

(图略)

2.独立尝试:

出示平行四边形(见右图)后不作任何启发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面积,并动手量出所需要的长度。学生从自己的数学实际出发,进行大胆探究:有的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得面积是7×4=28(平方厘米);也有的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及邻边,算得面积是7×5=35(平方厘米)。对于学生所作的大胆猜想,教师均给予鼓励。而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有两个答案,这引起了学生的争论,通过对图形割补转化的操作,终于揭示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面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怎样围面积最大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