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2015-09-10廖智蓉

考试周刊 2015年62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工学结合

廖智蓉

摘 要: 秉着高职教学理念“理论够用为度,以实际动手操作为重”,本文针对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不足和同学间合作配合不够的问题及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现状,提出基于“工学”模式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真正实现高职教学理念的应用。

关键词: “工学”结合 工科专业 实践教学

1.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在工学结合的大环境下,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显得极其重要,实践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教学整体效果。每个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学校及任课老师都非常努力地创造条件,但是受实践教学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下实践教学效果并不乐观。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主要存在几个因素:

(1)实践教学内容的制定。实践课程的内容大多是陈旧和没有联系工学实质性的内容,尤其是语言类的,在制定的时候基本都是枯燥无味的操作,而且没有联系实际,如果把结合成功的“工学“结合实践内容编改实践教学内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学习起来更实际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践课堂效果会增强。实践教学第一要素是实践教学内容要吸引学生,这样才能进入实践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2)课堂的教与学形式单一化。现在目前大多老师是先自己演示一遍也就是“教”,然后由学生自行完成老师下达的任务即“学”。这种模式对层次好点的学生还是能接受,但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就没办法把老师教的东西通过自己学消化掉,往往完成不了任务。相当于有个好的“剧本”,也要很好地“导”和“演”,这相当于是一门“艺术”。导演要多样化,不能太单一。

(3)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不够。目前大多在校生都是“90后”,生活的时代影响学生固有的一些不好的性格,很多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心理上很难与同学配合。无论是哪个专业或行业团队意识都是非常强调的,也是很多招聘单位很看重的一种品质。个体能力很重要,但是团队合作及配合更显得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程度好的学生很喜欢自我表现,程度差的学生很依赖小组成员程度好的,导致两极分化很明显。对于缺乏团队合作学生来说,还是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从而锻炼自己。

学生兴趣,学生的团队精神,老师的实践内容编制,老师导学生演都是紧密结果,只有互相配合好,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学生利用老师传授的专业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还有就是毕业后进入单位与同事间关系的处理不好,这些都是教育者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2.工学模式对提高实践教学的作用

多年实践教学证明,积极组织开展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下企业见习参观是很有必要的,能弥补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工学结合形式可以多样化,有些企业一下不愿意接受大量学生参观或学习,我们可以分批次进行。可以在不同岗位见习,学生各有千秋,使学生的能力最大化,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不仅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而且需要社会企业的支持,加上学生自身的刻苦精神,更需要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采用的方法和方式应该有所不同,不可能把每个人培养成很优秀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分析每位学生的长度是什么,然后模拟到企业里的具体岗位上,发挥所长避所短。基于“工学”结合对实践教学是非常有利的,主要有:(1)有利于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借鉴;(2)有利于培养学生模拟企业岗位的适应能力;(3)有利于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职业道德素质;(4)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工学模式下的实践教学的思考

为了全面提高高职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道德职业素养,客观实际地分析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现状,在经过多年实践教学实施的情况下,可以从实践教学内容的制定、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多方位地思考和总结,进行实践教学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和改革,迎合“工学”结合精神,实践证明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1)企业文化以点到面扩大影响,有效带动全院学生。近年来,我院对企业文化引进校园精神贯穿全院师生,鼓励学生开展课外企业科技活动,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路线。对于工科类专业学生来说,与实践有关的科技活动近几年还是蛮多的,如各类比赛、维修站、快递公司等这样的企业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均以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就业技能为宗旨。让更多学生了解一系列的企业文化活动,并参与进来。首先要扩大宣传力度,以班级为小单位的宣传,从点到面地向全院宣传,以专业老师在所任课的班级进行专业性的宣传,在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展开丰富的科技比赛活动,将学生的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在工科类实践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借鉴一些企业模式,将班级同学按照企业岗位分组,如运营部4人,这种部门的学生具备高超的交谈能力;开发部要分配知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与动手能力有效配合。从开学初开始组织,通过自由组合及老师微调的方式分组,每次实践活动都由固定的几位学生组成,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慢慢进入正轨,最后走向成熟。這一系列举措对“90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必须严格按照工学模式实施。

(3)实践课程教与学形式可以多样化。为了让更多学生适应“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打破以往老师先教,学生再按照老师教的东西重复一遍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的模式也不一样。小组成员要担当自己的责任,层次好的学生完成自己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帮助其他成员,但是绝不允许出现包办的情况。层次好的组,老师可以把基础教给学生,然后加上一些自主的部分,培养这类学生的创新能力。层次差的组,老师可以只要求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即可。还可以采用“师徒弟”的方式带动全部同学的学习热情。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要“师傅”先试着解决,解决不了再找老师,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接受,老师在教的过程中会轻松很多。

(4)加强实践内容改革。结合工学结合项目提高动手的能力及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实践内容联系实际,使学生提早进入企业模式,毕业后就不会迷茫,实现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很好地把企业一些好的模式和方法应用到实践教学中,这样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工科类实践课程的实践环节,效仿工学结合模式。课程改革时刻不在,形成“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及一套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体系,不仅老师可以从中受益,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企业学校的零距离。

4.结语

在高校招生改革环境下,高职院校的生存尤其具有挑战性,秉着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理念,学生理论够用实践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工学结合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围绕“工学”结合的指导路线,真正从实践出发,建立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高职工科类专业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程宜康,吴景松.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及教学解决方案[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24-27.

[2]钱金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实践教学的内涵、特质比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11(3):42-43,60.

[3]赵浩兴.校企联合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版,2001(4)67.

[4]李玲芝,徐俊,易险峰.依托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探索信息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9,12:92-93.

[5]胡志学.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评价问题[J].承德:新职教论坛,2010.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工学结合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武陵山片区教授工科专业制图课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议
地方院校工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新的解决模式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