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

2015-09-10陆卫萍

考试周刊 2015年75期
关键词:西西同伴矛盾

陆卫萍

一、案例背景

每位幼儿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家庭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造就他们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程度的交往能力。当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跨出人生的第一步,并不是每位幼儿都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很快学会正确与同伴交往,在相互交往中常常由于动作或观点的不同发生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大都是非敌意的,是幼儿实践交往、学习遵从交往规则、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必须经历的社会化过程。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照相馆里的摄像师静静正在门口大声吆喝“谁来照相,免费照相”,这时娃娃家的涛涛听到了吆喝声,来到了照相馆里想拍照。静静一看是涛涛来拍照,连忙说:“涛涛你走,我不给你拍照。”(涛涛小朋友平时经常欺负小朋友)涛涛听到就生气地说:“我就要拍照。”两个人在照相馆门口争执不断,涛涛还拿着手里的积木手枪,对着静静打。其他游戏区的幼儿陆续来到照相馆想拍照,涛涛见状,两只手一横,拦在门口说:“你们也不许进去拍照。”

案例二:小乐和天天这两个平时就爱一起玩的好朋友,现在在建构区里各自专心致志地搭着积木,玩得可真起劲。不一会儿,小乐缺一块正方形的积木,就去问天天要,天天不肯给,小乐就把天天搭的城堡给推倒了,接下来两个好朋友为了一块积木发生了争吵,互不相让。

案例三:课间喝水时间到了,每次喝水我都提醒幼儿排队接水,可总有几个孩子排队时喜欢推推挤挤,这不由于后面的小朋友挤上来,冰冰不小心踩到了西西的脚,冰冰马上跟西西说对不起,可西西却认为他是故意的,反手把冰冰推倒在地上,冰冰顿时委屈得眼泪掉了下来。

三、案例分析

1.孩子年龄因素

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道德认识和行为意识常常脱节,缺乏合作意识,易于与他人发生冲突。如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自己想玩的玩具没有得到、希望加入别人的游戏又被拒绝等。

2.家庭教育因素。

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非常严重,大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大人对孩子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孩子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不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面对矛盾时,充分显露出霸道任性的性格特点,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3.幼儿个体差异因素。

每位幼儿的类型、气质和性格都不同,如有的孩子脾气温顺文静;有的孩子脾气急躁好动;有的孩子胆小懦弱、不善交往;也有的孩子豪爽大方、热心过头等。在集体生活中,有的孩子表现出很受认欢迎,而有的孩子则常受到别人的冷落。

四、解决措施

幼儿间的矛盾冲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矛盾与冲突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幼儿在探索这个世界,他们在相互认识和了解,叫喊、抓、抢、推、打都是探索和了解的一部分。幼儿正是在一次又一次与他人发生冲突、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与人沟通、协商、分享、合作与谦让。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个性健康发展。

1.了解冲突原因,正确对待。

随着交往圈逐渐扩大,幼儿对外关系的焦点由亲子关系逐渐向同伴关系转移。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活动中常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在我们班里,小朋友玩玩具时最容易出现矛盾冲突。小孩子对一样玩具的好奇心也就几分钟,当一种玩具玩够了,就想要玩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这时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直接拿别的小朋友桌子上或手里的玩具,另一个小朋友的本能反应是大叫或动手阻止小朋友拿自己的玩具,这时矛盾发生了。所以我们要及时了解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处理。

2.给予解决机会,适时放手。

皮亚杰的儿童交往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儿童自身的积极能动作用,主张教育要创造一定条件,给幼儿自由活动和处理同伴间相互关系的机会,让儿童在同伴交往中接触不同观点。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充分信任幼儿自己有能力处理好,不动声色地观察他们的言行,不要急于介入和干预,而要试着让幼儿自己解决矛盾,既关注幼儿的冲突,又尽量不干预。案例一所述的情况,当摄影师静静看到涛涛拦着其他小朋友,不许他们进来拍照时,意识到这样下去会没有生意的,她主动提出解决办法:给涛涛拍一张照,条件是涛涛不能拦着其他小朋友,结果涛涛同意了,于是游戏又愉快地进行着。

3.利用“自然后果法”,顺其自然。

法国教育家卢梭根据自然教育原理提出自然后果法,即对儿童的过失不责备和惩罚,而利用过失的自然后果,使儿童自食其果,从而促使其反省并改正。在幼儿矛盾冲突中,适当利用“自然后果法”,使他们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效果明显。针对案例二中小乐和天天两个人因为一块积木而争吵,直到活动结束,谁也没完成各自的作品。对于此类事件,我没有急于上前指手画脚,而是采取“自然后果法”,引导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让幼儿体验到没有玩成游戏的不快,继而引导全班幼儿讨论,“两个人都想搭的时候应怎样做”?结果,没有完成作品的小乐和天天都说:“应该轮流玩,不能吵闹,更不能争抢。”实践证明,适度利用“自然后果法”引导幼儿解决矛盾冲突,比教师像个法官似的“判决”的方法产生的效果对幼儿的教育影响要深刻得多。

4.学习交往技能,积累经验。

平时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如教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冲突,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案例三中的冰冰不小心踩到了西西的脚,他马上道了歉,可是西西却没有学会原谅,而是做出了推人的动作。老师首先要让西西意识到:冰冰是不小心踩到他的脚的,而且已经跟自己说对不起了,这时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做一个大度的孩子。同时对班上一些典型幼儿进行相对应教育。例如对经常使用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采用适当惩罚方法,让他们尝试后果;对于经常求助别人的幼儿,鼓励他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对经常被人欺负后默默承受的幼儿,则鼓励他们摆脱无助状态,有时甚至鼓励他们勇于“自卫”。

5.提倡家园配合,共同努力。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不少家长认为冲突是一种消极行为,有破坏性因素而加以避免,有的甚至要求孩子受到欺负了,就要“报复”回来。我们应该帮助家长正确看待幼儿同伴间冲突的教育价值,让家长在家庭中为幼儿提供解决同伴冲突的机会。同时,家庭的温馨氛围、家长的民主态度和家长的社交能力等潜在环境因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家长应注重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幼儿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并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应从幼儿矛盾冲突的类型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推动幼儿社会化进程。

猜你喜欢

西西同伴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种子西西的烦恼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愚蠢的代价
误会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