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与我国英语《新课标》的契合

2015-09-10贾雪

考试周刊 2015年75期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教学

贾雪

摘    要: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是继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理论之后的又一个对语言学界的巨大贡献,其意义和理论内容同样影响了我国《英语新课标》的制定和实施。本文力图在分析二者在内容上的交叉点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理论    克拉申

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高中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英语课程标准是继教学大纲之后广为师生、教育者接受的指导性文件,是规定英语学科教学目标,制定语言教学的原则、内容、教学方法及教材使用,同时对教学评估范畴作出明确表述的纲领性文件。从我国《新课标》与以往教学大纲的对比看,丰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内涵,赋予课程双重任务,即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学习策略,体现英语课改的人文关怀。

20世纪50年代,受乔姆斯基(Chomsky)语言习得理论的影响,克拉申(Krashen)先后通过出版《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1981)、《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实践》(1982)和及1982年与特雷尔(Terrell)合作出版的《自然途径》三本著作为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石。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由以下五种假设构成:(1)语言习得与学得假设(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Hypothesis);(2)自然顺序假设(Natural Order Hypothesis);(3)监察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4)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5)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通过细致的学习和分析,笔者认为我国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制定除了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石外,也在很多理念上汲取了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养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克拉申的输入假设与《新课标》

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是克拉申五个语言习得假设中重要的假说,其核心观点认为,要实现语言习得,学习者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及听力语料,这些材料应该是略超过学习者目前的水平并被学习者所理解的。克拉申认为,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使学生关注语言的意义和性质而忽略语言的知识结构时,语言才能被学生内化为习得的成就。所谓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在该理论中,克拉申把学习者目前的水平定为“i”,“i+1”是学习者容易接受和习得的语言输入级别。如果输入语料过深或远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即“i+2”,或者过浅而低于学生现有水平即“i+0”或“i-1”,都会造成理解困难或无益于语言能力的提高。

我们从《新课标》的实施建议看到与克拉申输入假设相关的内容。同时《新课标》提供实现输入假设的建议,如《新课标》建议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其中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要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地设置选修课程,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选择的可能。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从输入假设及《新课标》实施建议可以看出,为学生提供正确适合的语言输入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环节。落实在课堂中,教师要认真评估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知识宽度,适当进行取舍。前些年原版引进教材热或大量聘请外教热现已渐渐退热,教育者越来越关注内容的适合程度,关注文化差异对学生的影响。对什么是适合的语言输入,克拉申同样给出建议:他建议语言输入要有可理解性、语言材料之间有趣又相关联、语言输入要依照非语法程序安排,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输入量。可理解性是指理解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语料既有趣又相关是指为更有力地促进语言学习,必须选择有趣相关的语言输入材料并对所选材料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有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非语法程序安排是指如果学习者的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习”,教师不一定按语法程序安排教学,只需提供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也就是说,课堂上并不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能学会什么,学习者有自己掌握语言的内在规律。教学无法改变人们头脑中的固定的语言习得顺序。足够的输入量是指要真正习得一个新的语言结构,学生要有很长时间的对感兴趣的所学内容广泛的阅读和许多的听力练习才能实现语言的习得。

2.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与《新课标》

情感过滤假设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语言习得的机理和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该假设认为,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并不能表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标语言,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同样会影响语言的学习进程。克拉申在谈到“情感过滤”假设时认为,如果学生感觉课堂的语言学习是一个使他们暴露自己语言错误的地方,如果他们上课时心里紧张,他们的情感因素就会阻止语言的输入。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在做各种语言练习,但实际上他们心理的情感因素会形成一个“过滤器”,把语言的输入阻挡住。结果虽然学生好像表面上暂时掌握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记住什么,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也就是说,情感因素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有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克拉申在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严重影响二语习得进程的情感因素包括:(1)动机和态度。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往往拥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其学习效果明显。(2)性格因素。所有的文献几乎都一致表明,那些比较自信、开朗,愿意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进步较快。(3)情感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松这两种互为对照的精神状态,它在较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外界的语言输入。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同样,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然学得更好。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契合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即主张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个人需要,强调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主张包括认知和情感在内的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

《新课标》中,制定者比较鲜明地呼应了二语习得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它提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课标基本理念),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新课标》课程目标中有这样的描述,要进一步增强英语学习动机,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六级),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意识(七级),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八级)。

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减少学生情感的“过滤”,更好地实施《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花大力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极鼓励学困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其次,课堂上教师不应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正确性,宽容对待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减少其焦虑感。早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经验通常会影响他在从事一项活动前,对自己所能实现目标的能力的判断。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个人的抱负水平,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个人的抱负水平。另外,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任务和活动,促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得到良好体验,获得成就感,培养责任感,使学生看到自己努力取得的学习效果,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只有这样的学习体验,才能使学生关注语言的意义,让学生不自主地忘记他们正在使用一种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掌握的语言,从而使情感过滤降到最低。最后,教师要切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规范自己的言行,利用学生“向师性”的特点,用自己的高成就动机引领带动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吴杰.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意义[J].高教论坛,2003,(4).

猜你喜欢

新课标英语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