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策并举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2015-09-10段晓阳

考试周刊 2015年75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小学生

段晓阳

摘    要: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是培养小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解题能力    培养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有积极的作用。《数学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四大课程目标之一,并提出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即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积极主动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数学的价值。

一、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形成机械的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如:“小方和小圆各有同样多的水果糖,小方吃了7粒,小圆吃了8粒,剩下的谁多?”由于受数值大小这一表象的干扰,学生的思维定势集中在“8>7”上,容易误判断为“小圆剩下的多”。为了排除学生类似的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练”。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五一班有学生63人。女生占4/9,女生有多少人?”这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因学生很容易解答,而一晃而过,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题型,老师要执意求新,变换提出新的问题。如再提出如下问题:(1)男生有多少人?(2)全班有多少人?(3)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4)男生是女生的几倍?(5)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等等。这样,可以收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像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

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题意,是学生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较普遍的情况有以下两种:一是小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较低,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够准确区分,造成对题意的错误判读,从而影响解题的正确率。如测试题中第1个题目:“如果每筐黄瓜的价钱降低到10元,用这些钱可以买到多少筐这样的黄瓜?”部分学生对“降低”与“降低到”两个词语不能够准确区分,从而出现有的学生将黄瓜降价后的价钱错误地理解为“30-10=20(元)”。二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有意注意能力相对较弱,耐心不足,部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存在求速心理,审题时走马观花,粗心大意,这是影响解题正确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培养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1.找规律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最常用并且有效的方法。遇到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先退到简单特殊的问题,通过观察,找出一般规律,然后用得出的一般规律指导问题的解决。测试题中的第6题就是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发现楼层和爬楼梯的台阶数之间的规律,从而运用这个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题可以先求出小英回家爬的楼层数:78÷13=6(层),然后根据发现的规律可知6+1=7(层),也就是小英家住在7楼上。同样可用类似的方法求出小红家住在几楼。

2.列表法

列表法是四年级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一种方法,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测试题中的第7题:“学校开展‘快乐530’活动,学校田径队有4个小组,乒乓球队有5个小组,武术队有3个小组。田径队每组16人,乒乓球队每组12人,武术队每组24人。”当题目中出现较多的数学信息时,如引导学生将问题的条件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那么将对学生理清题目信息和解决类似的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画图法

思考题是这样设计的:“一只蜗牛从5米深的井底向井口爬,它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滑下2米,那么要几天爬到井口呢?”大多数学生是这样想的:蜗牛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滑下2米,就等于一天爬1米,井深5米,那不就是要5天吗?通过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图,拓展思路,帮助他们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第一天爬3米滑下2米等于只向上爬1米,第二天同样是这样爬了2米,第三天再爬3米就直接到了井口不会再滑下去了,所以只需3天就可爬到井口。用画图的方法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迅速搜寻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总之,在教学中要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真正让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波利亚.怎样解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2]刘绪与.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