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迪思·赖特诗歌的生态解读

2015-09-10徐小琴

考试周刊 2015年75期
关键词:赖特诗歌

徐小琴

摘    要: 朱迪思·赖特是澳大利亚诗坛巨匠。她的诗歌自然,颂扬爱情,礼赞生命,怒斥战争,倡导和谐平等,富于哲理性的思考,充满生态智慧和生态之美,给了缺乏家园感的现代人以启示和慰藉。

关键词: 朱迪思·赖特    诗歌    生态解读

1.朱迪思·赖特简介

朱迪思·赖特(Judith Wright,1915-2000)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女诗人,也是澳大利亚唯一被提名诺贝尔文学的女诗人,一生获奖无数,被七所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70年当选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1992年被授予女皇诗歌奖,是澳洲获此殊荣的第一个诗人。她不仅是诗人,还是社会活动家。她关注现实,抨击丑恶,歌颂美好,诗意而又严肃深刻。徜徉她的诗歌世界,可以领略她所憧憬的万物平等(男女之间、不同族群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平等)、没有战火的祥和理想世界。她的万物平等的大爱精神赋予了诗歌生态之美,可以说她是一位充满生态智慧的诗人。

赖特出生于新南威尔士州阿米代尔(Armidale)一个显赫的牧场主家庭,美丽的牧场风光的浸润,并在母亲和祖母的文学熏陶下,使得她六岁便开始写诗。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强烈的环保意识深得父亲的影响,父亲是澳大利亚第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终身会员,也是1931年创立新英格兰国家公园的主要负责人。赖特一生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和剥削,坚持社会公正平等,信奉万物平等共生,反对因过于崇尚理性和科技而导致的对情感的压抑、忽视。作为诗人,她以诗意的眼光看待万物,感同身受地感受着其他动物和其他种族的因人类中心主义和白人中心主义而所遭受的苦痛,并身体力行地将她深沉的思想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她相信人类未来的出路在于情感的投入、在于人类感性体验的重新重视,认为诗人担负着引人向善的重要道德责任。她对世间万物充满着广博而深沉的爱,使诗作富含深刻的生态思想。她的文学作品的深刻性离不开她的丈夫——非经院派哲学家杰克·麦金尼(Jack McKinney)的重要影响。麦金尼是一战退伍老兵,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恐怖,毕其一生探索西方文化的病根。他的思想在赖特的许多作品中有所体现,如生态灾难、战争威胁、语言危机、诗歌困境等。

赖特极具诗才,诗才多面,堪称澳大利亚诗歌创作的一面旗帜,一生创作了无数优秀诗歌。她的抒情诗再现了年轻时生活过的新英格兰风景;她的哲理诗探究了时间与人的关系;她写爱情诗揭示了爱的意义及其带来的新生和创造力;她的诗反映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变迁,阐释因袭的欧洲观点与澳大利亚现实之间的关系。后期她越来越关注社会现实,写了不少涉及越南战争、土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诗。

二战后期的1938-1942年间,赖特陆续在《南风》(Southerly)、《公报》等刊物上发表诗歌,其中不乏生态主题的作品,如诗集《流动的意象》(The Moving Image,1946)所描写的内容是地区性的,涉及诗人生活的乡间风景、早先的历史、逝去的隐士农人和牛车夫等,很有地域特色;《鸟》(Birds,1962)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她还先后发表了《女人对男人说》(Woman to Man,1949)、《通道》(The Gateway,1953)、《两种火》(The Two Fires,1955)、《五种感官》(Five Senses,1963)、《另一半》(The Other Half,1966)、《阴影》(Shadow,1970)、《活着》(Alive,1973)、《第四季度》(Fourth Quarter,1976)和《虚幻的寓所》(Phantom Dwelling,1985),共计三百余首诗歌。这些诗歌全部收录在1994年出版的《朱迪思·赖特诗歌全集》(Judith Wright:Collected Poems,1994)中。

2.朱迪思·赖特诗歌的生态赏析

2.1《我平日的南边》(South of My Days)

对澳洲这片土地,赖特充满着深沉、智性的热爱之情。长期以来,白人定居者对这片土地或敌视厌恶,或将其视为发财致富的源泉。赖特认为唯有认同和热爱这片土地,才会享有心灵深处的归属感和家园感。

赖特的《我平日的南边》动情地描述了血脉相连的故乡——新英格兰,描述了客观真实——环境严酷,但有无尽美丽温情的故事,故乡已融入她的血液、她的梦境。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更表达了她与这片土地的彼此融入、不可分离的关系。瘦骨嶙峋的山坡、突兀的花岗岩、“饥饿”的国家,但有遮风避雨的小屋,裂口的水壶悬挂于火上,发出嘶嘶声。难以置信,某日夏天将会再次来到,出现在一片蔓生的玫瑰波浪中。夏日和玫瑰的意象象征热情、希望和爱。骨瘦如柴的老丹紧拽着七十个夏日的七十个故事,这七十个夏日像是他心中蜂房的陈年蜂蜜。这片土地因辛勤的开拓者而有了故事,岁月也如蜂蜜值得品尝回味。为了躲避暴风雪和雷电,驱赶牲畜虽然异常艰辛,但人们不惧怕困难,坚定乐观。诗末作者再次呼唤故乡土地:“我平日的南边,我知她在星空下一片漆黑。那充满古老故事的高耸而又贫瘠的故乡依旧行走在我的睡梦里。”(South of my days’ circle/I know it dark against the stars,the high lean country/full of old stories that still go walking in my sleep.)

2.2《夏娃对女儿说》(Eve to Her Daughters)

诗歌《夏娃对女儿说》是赖特对《圣经》中创世纪故事的后续演绎,深刻形象地嘲讽了亚当被上帝逐出伊甸园后,一直耿耿于怀,极力建造一个人间的伊甸园的狂妄自负行为。夏娃对亚当的狂妄、无视上帝的存在的态度深表担忧,思考人类的出路,认为让女儿来接管世界也许是出路所在,但又担忧女儿继承了自己顺从、唯亚当是从的性格,并且认为向亚当提出这样的建议没有丝毫用处,因为亚当已将自己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过错的上帝。

《夏娃对女儿说》颠覆了《圣经》创世纪故事中夏娃贪婪、引诱亚当、违背上帝规定的负面形象,塑造出一个全新的夏娃形象——她调整自己以适应惩罚,在世间心甘情愿追随亚当,毫无不悦之情,顺从且满足,并深深忧虑亚当的狂妄自负、心无上帝的态度和行为。亚当决意在地面上建一个新的伊甸园(So he set to work./The earth must be made a new Eden),这里有各种现代家用设备和现代通讯设备,这里有数不尽的安稳投资机会和孩子们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他在揭秘万物的过程中找到了世界万物的“玄机”;他深信机械主义,认为这是一切秘密所在;他总是带着机械主义的思维方式;他嫉妒、自我,狂妄得让人担忧。

诗歌辛辣地嘲讽了人类(主要是男性)狂妄自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理性主义和机械主义思想。在赖特看来,与天地对抗战斗,世界未来前景黯淡,令人担忧。也许充满柔情和爱心的女性能改变这可怕的人类发展趋势。对于实现人类美好栖居于地球家园的前景而言,赖特对女性寄予了厚望。如陈正发教授认为“诗人觉得男人一统天下的局面似乎应该变一变了,而当由性情温柔、充满爱心的女性出来接管这个世界”(陈正发,2010:34)。

2.3《夜鹭》(Night Herons)

《夜鹭》捕捉了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通过描绘雨后初晴在昏黄的灯光下出现的两只鹭鸟,歌颂了大自然的生态之美,暗示了如果自然界少了那些千姿百态的生物,人类的生活就会平淡得多,从而说明了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是一首反映大自然生态之美、人与自然刹那交融的小诗,极具感染力、生态美和诗意美。两只夜鹭突然造访,孩子们惊喜地开窗探望:“像点燃了一根长长的导火线,消息不胫而走。”(It was like a long fuse lighted,the news traveling.)“但没有人大声高喊,人人都说‘嘘’”。(No one called out loudly;everyone said “Hush”.)夜鹭的到来,让孩子们想起了喷泉、马戏团、给天鹅喂食,让女人们记起了年轻时曾说过的话。两只夜鹭竟然有如此魔力——将孩子与动物的相处,将女人年轻时说过的话语从记忆中牵引出来。雨后黄昏,夜鹭的出现似乎瞬间点亮了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惊喜,勾起了孩子和女人美好的回忆。瞬间,人与自然、现在与过往诗意般交融,地球,不只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千姿百态的万种生物共同的家园。自然界的万千生物赋予地球神秘的美感,少了它们,人类的生活将变得平淡乏味。因此不难理解诗句“突然夜鹭腾空飞走,灯光也变得暗淡。”(but suddenly the herons rose and were gone. The light faded.)的深刻蕴意。虽然该句使用了夸张手法,但充分反映了人类的生活离开多样的生物,将会多么暗淡无趣。诗歌在突出生态美的同时,展示了保护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结语

赖特的生态思想深刻而广博、诗意而美好。她认为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应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采取尊重、敬畏的态度。她热爱自然、欣赏自然,对澳洲这片远离欧洲的奇异土地充满认同和热爱之情。她嘲讽人类(主要是男性)的狂妄自负,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唯理性主义和机械主义思想。她强调情感投入,重视感性体验,重视柔和的女性在改变世界中的价值。她是一位充满爱意的生态诗人、妻子、母亲、人类与自然的高尚好友。

参考文献:

[1]Wright,Judith.Collected Poems[M].Sydney:Angus & Robertson,1994.

[2]陈正发.朱迪思·赖特的诗.外国文学,2010(6):34.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一般项目“澳大利亚生态文学传统与演变研究”(SC13B076)、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澳大利亚女性作家生态意识和生态写作研究”(14SB009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赖特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又到乡间
诗歌是光
又到乡间
诗歌岛·八面来风
邻家球星
世界
诗歌论
如何让你不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