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应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听力理解的策略

2015-09-10姜超

考试周刊 2015年75期
关键词:题型听力交际

姜超

摘    要: 2014年12月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听力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试题型、分值和难度有了新的变化。考生随时把握考题动态,掌握一定的听力训练方法,跨越听力障碍,是有效应对听力考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    听力理解    应试策略

一、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听力理解简述及改革

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10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是指导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第一部指导性文件,其中对英语听力提出的B级要求是,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10词左右)的英语简短对话和陈述,理解基本正确,要求掌握词汇量约2500个单词及相关的短语[1]。

自2014年12月考试起,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对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以下简称“B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做出了局部的调整,其中听力考试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增加到25分钟,分值从之前的15%增加到25%。考试题型由三部分增加到四部分:第一部分由五个回答问题增加到七个;第二部分由五个简短对话理解增加到七个;第三部分为新增题型,两篇较长对话理解;第四部分是听写填空。分值的增加和题型的转变,无疑给考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进一步要求考生语言功底扎实,听力理解细化,应对策略更灵活。

二、应对B级考试听力理解常存在的问题

对学习者听力理解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束定芳和庄智象(1996)提出,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包括听力材料的特征、说话者的特征、任务特征、学习者的特征和过程特征[2]。结合高职学生的特征,归类如下:

1.英语基本功不扎实。《基本要求》提到使学生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好基础。根据考试内容,学生要在听的基础上,运用记忆与回想的能力、选择要点的能力、推理判断的能力、时间计算的能力、交际背景运用的能力及速写的能力等基本功。这些语言基本功是需要在日常学习中不断训练的,养成运用英语的思维习惯。传统的重语法轻听说的做法,不注重英语应用的态度,无疑是听力考试的屏障。

2.练习听力的信心和毅力不足。一些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中,没有养成听说英语的好习惯,羞于开口,总是“自觉”地跳过或忽视听力训练,或对听力训练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心,久而久之,耳朵接受英语的能力逐渐退化。由此,在听力考试中,部分学生跟不上语速,总是停留在某一个单词的听或想上,从而错过整段话的理解。更有甚者,听力考试胡填答案,没有良好积极的心态和坚持到底的毅力,很难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

3.应对考试方法不正确。有效地应对B级考试听力理解需要正确的方法,但是很多学生不是注重方法和策略的培养与锻炼,而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技巧”,殊不知技巧是建立在方法与能力之上的。英语“听、说、读、写”四个能力往往是密切联系、相伴而生的。只有会读、会说,并且读准、说准,才能做到听懂,从而将耳朵接收到的信息再通过说或写的形式传递出去。单纯地寻找听的技巧,而不重视读、说,甚至写的配合,一旦遇到较快的语速、生词或与自己发音不一样的词,就会阻碍听力的理解。所以在听力训练时,配合其他语言能力的训练才是最佳训练模式。

三、B级考试听力理解题型分析

目前,B级考试听力理解题型主要涉及以下四种:

1.回答问题(Questions)。主要考查学生对日常交际话题是否做出合适回答。话题结构和内容比较简单,一般为疑问句或陈述句。根据对近5年10次考试统计,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请求与建议、询问情况、问候与客套、时间与价格等日常交际主题。

2.简短对话理解(Short Dialogue)。对话通常是男女两人各一句,针对对话,提出一个问题。内容涉及广泛,根据对近5年10次考试统计,主要涉及事实细节、推理判断、数字计算、地点场景、身份、建议等交际话题。考生不仅要听懂对话内容,还要听懂问题,否则作答时就会答非所问。

3.较长对话理解(Conversation)。这是2014年12月考试改革新增添的题型,根据一篇长的对话内容,回答5个问题。该题型遵循《基本要求》,考察交际话题,例如2014年的两篇对话分别是关于询问物品借用和建议休息的话题。这种题型从难度上比简短对话要求提高,从能力上不仅要求学生听懂片段会话,而且能够理解整篇对话的内容。

4.听写填空(Spot Dictation)。听一段120字左右的短文,短文中有5个空需要考生填写听到的单词或短语,这种题型于1997年首次出现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B级考试侧重考查英语听与写的综合应用能力,既检查学生听的能力,又检查学生的拼写能力、记笔记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有效应对B级考试听力理解的策略

1.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有效应对B级考试听力理解,扎实的语言基础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特别是在不同交际情景下的基本功,这是提高英语听力的重要前提。打好语言基础,首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掌握一定的语法和句法。其次,养成良好的发音和标准说英语的习惯,对于拿不准的音要多查词典,多听标准读音,规范自己的发音。

2.开展丰富的听力训练。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总是围绕“播放录音,学生做题,重放录音,教师讲解”四步走,极易挫伤学生的听力积极性,失去练习的动力。教学法问题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3]。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丰富听力训练方法。

(1)加强听与读。读是培养语感的最好方式,是提高英语水平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径。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让学生听之前或之后大声读,可以消除紧张,找到不足;其次,养成连读的习惯,很多时候听力理解的瓶颈就在于连读的地方听不出来,导致重要的信息流失;再次,尝试跟读,跟着磁带或光盘同步出声朗读,这样就容易发现自身发音、连贯性、语调等方面的不足。

(2)加强听与说。听与说是分不开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听完录音后,或回答问题,或复述内容,或编排对话等,提高听说的真实性,强化听与说的协调技能,增强学生的接受能力。

(3)加强听与写。写已成为各类听力考试必不可少的一种测试类型。在听力练习中就一定不能忽略写的技能。写是读和说的更高级的一个阶段,学生在反复朗读和反复听说之后,就要尝试着把听到的信息写出来。因此,在听的练习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写或译,甚至做好听写笔记,不仅锻炼听的能力,而且锻炼速记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训练听力。Harmer(1991)指出,除了应采用一些常用的听力任务或练习外,还应该注意使用仅适合于视听材料的练习形式[4]。如今,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个学校都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设备,选择合适的电影或听说教学片提高学生的听力兴趣。王守元、苗兴伟(2003)指出:“在听力教学中使用视听材料可使声音和图像相结合、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结合,对视觉型、听觉型、感受型等各类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是有益的。”[5]当然仅靠课上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各类视听材料、广播等独立完成一些视听任务,从而习惯外国人说话的语速和语调,习惯他们的发音及说话方式。

五、结语

听力理解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种逐渐增强的能力,不仅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语音材料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听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从“被动听”转为“主动听”和“乐于听”,更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地锻炼,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听到英语很自然地解码而不是被动地翻译。这样就会用英语的思维模式听、想,就会在听力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2000,10.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张成刚.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常熟高专学报,2001,5(3):92-94.

[4]Harmer,J.The Par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91.

[5]王守元,苗兴伟.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3,8(4):1-5.

猜你喜欢

题型听力交际
情景交际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交际羊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