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景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015-09-10张盛楠

考试周刊 2015年82期
关键词:旅游景区建设管理问题与对策

张盛楠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各地旅游产业呈现爆炸式增长,然而,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很多景区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却相继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旅游景区巩固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景区公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的对策,以期为景区旅游产业的优化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旅游景区 巩固基础设施 建设管理 问题与对策

在国内景区加紧品牌建设,不断拓展营销渠道的同时,关于旅游景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工作,被很多景区的管理者忽略,甚至完全漠视,由此带来的安全事故、投诉事故等层出不穷。上述负面事件的产生,对我国旅游景区的形象建设,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此类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旅游景区管理者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不重视。因此,探究景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旅游景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意识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国内很多景区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存在“注重数量,轻视质量”的问题,从整体上看,未能将特色性、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融入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以景区餐饮住宿设施的建设为例,2014年12月份,厦门日报撰文《鼓浪屿低端餐饮将迎“洗牌”》,揭露了知名景区鼓浪屿存在布局散乱、经营档次低的餐饮文化,引发了当地居民的投诉,降低了景区的格调;2015年6月,青海省对省内景区进行食品安全问题大检查,发现各类隐患2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由景区餐饮经营者不注重餐饮设施的卫生管理导致。此外,国内很多景区在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并不注重特色人文、风俗内涵的融入,很多设施的造型、功能与全国其他景区如出一辙,使得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大打折扣。

(二)缺乏对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建设规划

在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系统性、针对性较强的规划,并严格落实,以期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区基础设施建管体系。然而,目前国内很多景区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不注重规划,常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由此造成了很多问题。

例如,2006年,国内知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景区——三清山管委会编制了《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明确提出了:在景区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中,需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相关的建设工作不触及景区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然而,2011年至2014年期间,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被占用、破坏的森林植被面积达到102公顷,上述建设开发过程,与总体规划相违背,使得景区旅游“适度开发原则”得不到体现。

(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投入力度不够

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投入力度不够,也是国内景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景区存在规划资金多,实际投入资金少等问题,甚至有很多景区对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常年零投入状态。此外,一些景区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便不再花费多余的钱进行维护保养,由此带来的安全事故隐患层出不穷。2014年4月13日,井冈山杜鹃山景区索道发生轿厢坠落事件,造成1名游客不幸遇难;2014年9月13日,河北白石山景区玻璃栈道发生悬空脱落事件等。

二、我国旅游景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端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理念

一方面,不断提高景区餐饮住宿基础设施的质量。在餐饮住宿基础设施建设中,景区管委会应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注重对相关设施建设质量的监督,提升景区餐饮住宿设施的档次、规模、服务水平,以高标准、高质量的餐饮住宿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满意、消费多元化的餐饮娱乐服务。

另一方面,打造特色鲜明的观光基础设施体系。以三清山景区为例,在景区基础设施,如座椅、扶手、酒店、餐馆、风景景观的建设中,将道教文化中的图形、色彩等内容引入其中,打造特有的“道教文化”景区基础设施体系。其他景区也可借鉴此种做法,以特色为理念,做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工作。

(二)做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科学规划

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管理者应严格落实生态、科学规划的思想,本着“适度开发”的原则,按照景区山脉、水系、森林植被的自然分布情况,充分整合自然资源,做好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严格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生态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做到基础设施建设真正的低碳、环保、合理规划,实现景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双和谐”。

此外,还应注重对景区交通、卫生、信息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逐渐建立起完善的景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长效机制,以此不断促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科学化、可持续化。

(三)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投入

结合国内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中凸显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建设中,应从两方面加大相应的建设投入。

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景区基础上设施建设的财政扶持力度,给予景区管委会更直接的财政支持。

另一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景区管委会也可通过设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专项基金、引入市场融资等方式,不断拓展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资金筹集渠道,为景区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供更充足、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三、结语

本文从建设理念、规划发展、管理投入三个层面出发,提出了完善景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从整体上看,旅游景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景区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希望国内各级景区能够本着“提升数量,确保质量,优化发展”的原则,不断使景区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赖启福,刘森茂,黄源财.福州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9(6):33-34.

[2]徐凌子.黄山市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探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8):88-91.

猜你喜欢

旅游景区建设管理问题与对策
筑高校学生温馨之巢
天津市旅游景区英文译文错误分析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
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外宣资料日译现状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