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学空间,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2015-09-10周静

考试周刊 2015年82期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手段自主发展小学美术

周静

摘 要: 创造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教学就是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空间,解放课堂解放思想,让学生在自由、和谐、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美术创作,使学生受到自然的、情感的、艺术的、综合的教育。

关键词: 小学美术 自主发展 创新性精神 现代化教学手段 实践性体验

一、开放的课堂为师生共同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的姿势、动作受个人风格、气质的影响,反映在教学中,吸引学生是因为教师的姿态亲切、谦和,对儿童的行为举止以手势、眼神暗示,以面部表情表示赞同和反对,这比严格的管理和申斥效果显著。一般来说,微笑可以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起到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作用。在自由活动的课堂上,教师的姿势和动作不拘形式,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一对一的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儿童通常更喜欢接触,它胜于口头或目光交流,接触是课堂交流的一个自然部分。

教师上课时的着装和仪表应质朴大方、整洁素雅,避免慵懒或过于修饰。教师的仪表举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学生欢迎和尊敬,便于与学生接近和交流。

开放性教育十分注重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够尊重自己内在价值的教师会十分尊重学生。学生年龄虽小但都有自尊,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图,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教师应避免以个人的好恶进行作业评价,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掌握多元文化艺术知识,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帮助学生发展自己。

二、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由交流,使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欣赏者和模仿者,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和创造者。美术教学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走进你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下去。

如我在上《我们的田野》一课时,先是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我们的田野》歌曲,感受那无边的田野、美丽的土地、蓝色的群山、飞翔的雄鹰等带来的美感。听完后,学生都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了;老师我闻到了花香;老师我看到我的爷爷正在田里干活(因为他的爷爷是在农村)……这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超大表现田野的背景图,告诉学生要把刚才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都画出来,然后用剪刀剪下粘贴到黑板上的田野中。这时学生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愉悦心情,急着想把自己的作品第一个贴在前面。毫无疑问,对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比渊博的学识更重要。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决定课业负担,决定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

三、创新性精神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动力

创新性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有思考才会有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开拓孩子们的创新思路,鼓励他们质疑思考和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要让学生通过尝试学习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优秀学习品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故事、图片、多媒体、示范范作、尝试创作、正确评价等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解读美的真谛和探索美的奥秘。并通过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事物美的规律,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突出自己的闪光点,获得成功。如在《小纸船的梦》教学中,我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为使学生对生活中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遮挡现象。在制作中,我让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主题,学生说出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表现。学生准备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兴趣,在选择中有自信,在选择中有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挡关系的景象,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四、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视野

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网络、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方式教学,使学生大量接触美术作品,拓宽其艺术视野,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诱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在《欢腾的大西北》这一单元,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作业:发动同学收集有关青海、江南宁夏等地的资料——照片、图片、画册、邮票等。那天上课前,我刚跨进教室,学生哗地全围了过来,纷纷递过找来的资料,有图片的、有文字的,他们有的相互交流,还有的迫不及待地向我讲起青海的故事。看着他们那快乐的神情,我知道他们这一课有许多内容画了。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孩子们不仅找到了有关资料,而且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都跃跃欲试地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西北的热情,增强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意识。

五、实践性的体验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这样鼓励学生:“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好的美术创作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动而有情趣的美术作品必须反映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反映学生的生活状态。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教师应该运用一切的手段帮助孩子通过教学获得更多的美术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模仿、写生、创作等美术活动方式观察生活的美,不断积累美术创作的素材;表现生活的美,把自己对身边的点滴感悟或感动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引导孩子们在自我的学习实践中多看、多做、多动、多想,多积累贮存与生活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创作起美术作品来就不会缩手缩脚,也不会感到头脑空虚没有素材。美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开阔思路,由单向思维变为多向思维,创作出的作品就能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常常可以运用多种材料,以多种技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试着用不同材料表达同一内容或用一种材料表现各种内容。同一内容的美术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后进行创作。美术创作充分启迪学生求新、求异,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能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创新思路,也让学生在创作中领悟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因此,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尝试参与的乐趣;使每个学生都能鼓足探索成功的勇气;让每个学生都开启成功审美的大门;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成功创新的喜悦。教育是门学问,而美术教育是门艺术,探究其乐无穷。学生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均是他们情感的自然流露,观察他们,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用爱心和耐心感染他们,用奇妙的知识吸引他们,才能获取心灵交流的快乐,从而共同感悟,拥抱这多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99.

猜你喜欢

现代化教学手段自主发展小学美术
创设教学空间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科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于儿童本位的学习方式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