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的几点体会

2015-09-10王继艳

考试周刊 2015年82期
关键词:体验学习教学体会

王继艳

摘 要: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活事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学习、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 体验学习 教学体会

一、贴近生活,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不同收获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在体验的同时,感悟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如在教《友爱残疾人》一课,以“千手观音舞蹈”视频切入。创设这一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做“单手穿衣、手语传话、蒙眼走路”的模拟活动。让学生写下感想,有学生写道:“一些在我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我们应当友爱、关心和尊重他们。”介绍体操运动员桑兰、四川省学生成洁原、日本青年乙武洋匡都身有残疾,但有美好的幸福人生。人生与残疾毫无关系。学生通过体验感悟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和他们为克服困难付出的努力。

教育家蒙台俊利曾说:“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让学生亲自做,不但有助于理解,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为了防止火灾》一课,让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说明生活中火灾发生的原因、防火的注意事项,怎样用消防设施、火灾发生时逃生的方法。这样的体验,能够保证体验过程中的全员参与,使体验学习具有个性化特点,从而把体验学习落到实处。

二、走进社会,调查学习

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这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根据这一要求,我在讲《家乡,我为你骄傲》时对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整合,设计了“说说我的家乡”这个活动,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自己确定调查的主题,成立“家乡历史文化、家乡传统风俗、家乡名胜古迹”等八个调查小组。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报纸查找资料,还可以深入社会调查、访问。经过两个星期的准备,我安排了一节调查展示课。我惊奇地发现,有的是家乡历史文化集,有的是彩色图片,有的是剪报、视频等,可谓五花八门。用他们的眼睛观察家乡的发展变化,体验到生活中有品社,品社中有生活,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如教《游子回家》一课,它讲的是香港、澳门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世人皆知,影响意义深远。为了让学生知道100多年的屈辱,体验10多亿炎黄子孙热切盼望香港、澳门回归的心情。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围绕老师设计的问题自己查找资料并整理。课堂上,他们用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导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回顾了这100多年的屈辱,播放“香港、澳门回归的视频”,讲解香港、澳门区旗和区徽分别代表什么。展望香港、澳门的未来,盼望着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最后以一首《我的中国心》结束这节课。它取得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学生感到生活中品社无处不在。

三、学校活动,课外学习

课标对品德与社会课的要求是,教师应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及学校活动、社会重大历史事件等紧密结合,从中捕捉、挖掘鲜活的素材。调动学生在课外学习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充实本课程的教学过程。

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校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开展的活动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图片展。又以班级为单位召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班会。以“缅怀抗日先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题的全校征文比赛,在品社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抗日题材的电影、阅兵等。学生参加的这些教学活动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活动的基础上学习了《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一课,学生很快理解了有无数热爱和平、追求正义的人,勇敢地投身于这场抗日战争,涌现出许许多多抗日英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们的故事被人们深深牢记。知道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体验到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懂得如果一个国家政府腐败无能,它的老百姓就会饱受屈辱,任人宰割。他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勤奋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六年级语文《贴春联》讲的是解放战争前夕渣滓洞集中营革命先辈在牢房门口贴春联,巧妙地同敌人做斗争的故事。表现出革命者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屈服的大无畏精神。他们对未来的渴望和赞美,对反动黑暗统治的憎恨与蔑视,和语文课的学习相结合使品社的教学内容充实。

四、收集资料,制作学习

本课中,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灵活多样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如在教《走进民族大家庭》一课,我设计了“环保材料做民族服饰”。要求学生用到的材料是废旧物,好找,不花钱。依据少数民族的特点设计。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设计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方案,并结合你设计的服饰说明风俗习惯、服饰文化、经济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进行成果展示,真可谓百花齐放。设计的服饰有帽子、对襟上衣、长裙、裤子、马甲等,风格各异,绚丽多彩。学生用到的材料有饮料瓶、包装纸、画报等,一件件五彩缤纷的衣服展现在我们面前,一段段的精彩的解说让我们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这些展示充盈课堂。体会各民族兄弟姐妹爱祖国的那份美好情感,人间的真情,学生更热爱生活。学习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口的广阔空间,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机会。

五、结语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种性质,决定学习形式不拘一格,不同的学习形式有不同收获。学生在体验中悟理,调查中认识社会,制作中热爱生活,课外学习中了解历史事件。学生就是在这一系列的体验中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和个性品质的人。

参考文献:

[1]闫振部.浅谈思品课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0(11).

[2]郭秋芬.思品课教学的“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1).

猜你喜欢

体验学习教学体会
基于省级精品教材多元自主学习平台的螺旋上升学习研究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应用研究
漫谈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
数学新课堂上的体验学习研究
高职“生物药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