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床半岛 北海道最后的生态秘境

2015-09-10郭睿

中国国家旅游 2015年1期
关键词:棕熊鲑鱼北海道

郭睿

宇登吕附近的海湾,一头北海道棕熊在驼背大马哈鱼出没的河口觅食,伺机捕捉洄游进淡水的驼背大马哈鱼。

知床户外徒步的必备工具:熊铃。挂在身上,走路时会发出响声,棕熊听到后就会提前远离人类。

知床当地贴在公务车辆上的标识,内容是关于禁止投伺野熊的宣传。

知床夕阳台,在此可以俯瞰宇登吕港的全貌,欣赏鄂霍次克海动人的夕阳。

知床半岛人烟稀少,却是日本棕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这里正处于千岛火山带之上,绵延不绝的火山群,由半岛顶端的知床岬起,一直延伸到北海道腹地的大雪山系,被称为知床连峰,2005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知床连峰的山脊为界,知床半岛的行政区划一分为二,西北侧鄂霍次克海沿岸为斜里町,东南侧根室海峡沿岸则属于罗臼町。斜里町的宇登吕小镇是鄂霍次克海沿岸的枢纽,因普通游人未经许可不能从陆路进入世界遗产保护区的腹地,体验知床较为常规的方式是从宇登吕乘船沿海岸线前行,在鄂霍次克海的碧波中直抵半岛尽头的知床岬。

知床半岛海岸线陡峭,溪流短促,在山上发源的溪水,很多还未来得及形成河流,便从海冰侵蚀和火山地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断崖上倾泻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另有一部分水源沿平缓地带汇聚成小河,流入大海。一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河,是鲑鱼的故乡,秋天会有鲑鱼从北太平洋经鄂霍次克海洄游产卵,这些返乡的游子会引来森林中的一些不速之客——棕熊。

乘船从海上观察到河口捕捉鲑鱼的棕熊,是宇登吕海上之旅最令人兴奋的一环,也是与棕熊相遇的最安全的方式。当然,遇见棕熊是需要时机和运气的,根据向导的经验,通常它们在清晨和临近傍晚时出现的概率较大。我们在宇登吕乘船出海两次,第一次幸运地看到了棕熊,第二次则没什么收获。野生棕熊其实胆子很小,听到我们船的马达声,立即放下口中的鲑鱼大餐,一溜烟似的飞奔进了山林深处。

受“动物不怕人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这一错误观念的影响,长久以来,包括日本人在内,常有游人从车中扔出食物投喂路边偶遇的野生动物,导致狐狸、梅花鹿等在公路沿线频繁出没,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幅增加,危及到动物和游人自身的安全。当地曾有一头被命名为“香肠”的棕熊,它偶然横穿公路时被驾车路过的人投喂,尝到了香肠的美味,于是很快将人类、汽车和食物联系在一起,频繁在公路沿线活动,保护区工作人员屡次警告未果。终于有一天,“香肠”出现在宇登吕一所小学的操场上,严重威胁到周边居民的安全,保护区工作人员不得已将它击毙。此后,当地相关机构加强了禁止投饲野生动物的宣传,倡导人们与野生动物保持适当的距离。我们在宇登吕的知床自然中心看到了“香肠”的皮毛,它静静地躺在那里,提醒着人们,一次无意识的接触行为,也许会导致一个悲剧。

罗臼当地经营观鲸船的长谷川先生,他的脸就是知床当地的名片。

知床当地的小型观测船,用于观熊。

看似平静的海面下隐藏着鲸鱼的身影。

观光船的老板长谷川先生,是当地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罗臼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成就了他,夏秋两季可以观鲸,冬季可观猛禽,除了风浪天气,一年里大多数时间他都在海上漂着,他的船搭载过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爱好者和摄影师。长谷川先生常说,冬季的罗臼,比知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激动人心。

罗臼位于知床半岛的东南部,乘船出海,可以远远看到礁石上聚集着成群的海鸥和海鸬鹚,这只是当地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小小片断。由于洋流的作用,知床附近的鄂霍次克海与太平洋海域渔业资源之丰富,在世界范围内都屈指可数,同时由于鲑鱼的洄游,这里的海岸线经常聚集着大量海鸟;到了冬天,并不寒冷的气温,加上海面四处漂浮着可以随时落脚的流冰,使得这里成为生活在堪察加半岛、库页岛、乌苏里兰与中国东北的虎头海雕、白尾海雕的重要越冬地,届时,世界各地会有大批动物摄影师来到罗臼,近到俄罗斯,远到南非,美国国家地理和英国BBC的拍摄团队也是这里的常客。长谷川先生的平板电脑里保存着许多他的主顾们拍摄的海雕照片。

夏秋两季,根室海峡常有鲸鱼出没,夏天有虎鲸和鼠海豚,到了秋天,成群的鱿鱼会引来体长可达15米的庞然大物——以鱿鱼和大乌贼为食的抹香鲸。长谷川先生的观光船配备了先进的声纳系统,可以方便地观察鲸鱼的活动。

我们到罗臼时正值秋冬之交,我和摄影师在观光船上眼巴巴地盯着海面,除了翻滚涌动的海浪,只能看到鼠海豚在船边飞速潜行,迟迟不见大型鲸鱼的踪影。长谷川先生暂时关闭了引擎,只留下声纳忙碌工作。不久,海天交接处出现了向上喷起的水雾,声纳同时捕捉到了“鲸歌”,船急速调头,开足马力向鲸鱼的方向疾驰。这是一只巨大的抹香鲸来到水面换气,鼻腔喷出的水汽急促有力地飞向半空,如同一台蒸汽机车停在那里。当我们靠近的时候,它的这次亮相已经接近尾声,甩动巨大的尾鳍,垂直扎入水底,在海面上留下一圈巨大而平整的水纹。

知床半岛的徒步山路,由砂石路面构成,尽最大可能地不伤害周围的植物群落,同时也方便动物穿越路面。

宇登吕的“知床五湖”,是散布在知床半岛山脊西北侧的一系列林中湖沼的总称,也特指其中形状不同的五大湖泊,它们没有名字,只按照排列顺序被称为一湖到五湖。申遗成功后,作为成熟景区,“知床五湖”成为知床半岛的一处地标,前来探访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些湖泊风景各异,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湖,站在这里的高架木栈道上,可将半岛的“脊梁”——知床连峰的全貌一览无余。

秋冬之际,行走在群山包围的湖泊之间,气象变幻万千,光线也捉摸不定,除了由萨哈林冷杉、白桦、柞树、枫树、花楸等各种北方树木组成的原生林,这里还分布着知床堇等很多濒危高山植物,以及啄木鸟、野鸭、花栗鼠等鸟类和动物。

与相对成熟的“知床五湖”自然体验区相比,罗臼的户外体验项目开发程度不高,接待能力有限,自然风貌更为原始,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世界遗产区的自然生态,目前只面向散客。

罗臼湖高山植物与湿地徒步路线,全程约6公里,几乎全是在山里开出的泥土路,只有后半程进入湿地区域时才修建了简易的木栈道,有一定强度,并不适宜普通游客。来此徒步要事先预约,由向导指引,换上当地提供的雨靴进入徒步区域。我们的向导是一对姓后藤的姐妹,两人原本住在东京附近的千叶县,姐姐因为做一些与环境相关的政府项目来到知床,后来决定留下,开设了一个旅游向导网站;妹妹原是插画师,后来也被罗臼的自然魅力所吸引,与姐姐共同从事向导工作。她们希望通过少数人的自然体验,唤醒人们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同时引起人们对保护自然资源的关注。

进山前,后藤妹妹对我们进行了简单培训,比如:尽量直行,不要绕路,避免踩踏周围的植物;每隔一段时间要拍几下手、喊几声,示意可能潜伏在林中的棕熊有人路过,让它们主动远离人类。向导携带的装备很齐全,包括防熊喷雾器和用来装排泄物的容器——徒步路线上设置了简易厕所供徒步人员使用,使用后要自己把排泄物带走。

知床林中生满青苔的倒木,倒木为林下生物群落的形成提供了优质的庇护所。

林中徒步时可以捡拾到花楸红叶。花楸在秋季会结出红色果实,是松鼠、花栗鼠等动物越冬的食物来源之一。

山林中偶遇一头小鹿。

罗臼湖徒步路线的平均海拔在700米左右,由于冬季时直面来自西北方向的凛冽海风,在这里能看到耐寒的花楸、岳桦、偃松、苔藓和一些在日本本州海拔3000米以上才能看到的高山植物,其中一些是知床半岛特有的珍稀亚种。在徒步小径上,我们邂逅了正在晒太阳的狐狸,在一片湖沼边还看到棕熊留下的足迹——其实我们一直都行走在棕熊的活动范围里。

晚上,我们来到罗臼郊外一处毛腿渔鸮的民间观测站。车在距离观测站很远的地方停下,我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下车,轻声关门,轻手轻脚地走进观测站,交谈也尽量压低声音,近乎耳语。毛腿渔鸮是所有鸮形目(俗称猫头鹰)中体型最大也是最稀有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日本北海道、俄罗斯库页岛、乌苏里兰、中国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毛腿渔鸮临溪而渔,被称为“深山的隐者”,在俄罗斯和中国东北的深山里极难觅其踪迹,北海道现存100多只,其中数十只栖息在罗臼,这个观测站几乎是世界范围内唯一可以经常看到毛腿渔鸮的地方,由一位老奶奶常年坚持运营。我们运气不错,遇见一只在溪流边等待时机捕鱼的毛腿渔鸮幼鸟。为便于观测,观测站使用名古屋大学开发的一种特殊的LED照明灯,对毛腿渔鸮经常出没的一条溪流进行照明,灯光经过特殊处理,不会对毛腿渔鸮的眼睛造成伤害。

在宇登吕和罗臼徒步的几天里,我逐渐意识到,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像我们这样的游客,都是受到大自然恩惠的一方,而野生动植物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知床之所以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与当地人自觉自愿地关怀和保护密不可分,他们说:人类在这里是打扰动植物生活、生长的,要时刻抱着给它们添麻烦的心态。

米其林北海道美食指南推荐餐厅,毗邻渔港,每天都能吃到北海道最名贵的海鲜。

熏制的鲑鱼。

罗臼地区渔业公司的田中先生,忙里偷闲给我们展示刚刚打上来的“鲑儿”。

被贴上标签,在海鲜拍卖场静待买主的当日鲜鱼。

知床坐拥西北太平洋渔场的天然优势,无论宇登吕还是罗臼,太平洋鲑鱼的产量和质量在日本都堪称顶级,此外知床还盛产鱿鱼、多线鱼、鰤鱼、鳕鱼、堪察加蟹(俗称“帝王蟹”)和昆布(海带)等水产。

在一家以“知床料理”为招牌的小店,我们原本打算大吃一顿海鲜,不想老板娘为我们推荐的是一种“噗噜噗噜定食”——黑胡椒炒猪肉配卷心菜丝的套餐。我们问招牌菜怎么不是海鲜?老板娘莞尔道,当地人早就吃腻了生猛海鲜,倒是家畜的肉食和蔬菜拉面大受欢迎。我和摄影师不禁苦笑:这是一种多么奢侈的“厌食症”呀!

当然,海鲜仍然是知床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罗臼渔港的水产贸易比宇登吕更显繁荣,多线鱼、鲑鱼、鱿鱼的产量在日本名列前茅,让罗臼町有了“鱼之城下町”的美誉。从温泉酒店,到被列入米其林北海道美食指南的上品海鲜料理店,在罗臼,不间断的海鲜美食体验,让我们也几乎患上了当地特有的“厌食症”。

在知床的众多海产品中,鲑鱼貌不惊人,却担当重任——煎鲑鱼、以鲑鱼为主的海鲜拌饭、刺身构成了知床日常的饮食。

鲑鱼(围绕鲑鱼的名称、属性划分存在很多争议,本文所讲述的鲑鱼,主要指分布在太平洋海域的太平洋鲑)是鲑科鱼类的泛称,英文名为Salmon,在港台地区称“三文鱼”,在中国东北也称大马哈鱼。鲑鱼多数具有洄游行为,生性喜欢冷水,在北半球陆地或岛屿上的淡水出生,幼鱼游到海中,经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至白令海峡与阿拉斯加海域栖息,在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生活3~5年后,再游回出生的河流产卵。除了驼背大马哈鱼(库页鳟)之外,鲑鱼普遍具有识别记忆生身河川的本能(导致这一行为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待性成熟后,便浩浩荡荡地沿海岸线南下,至北美西海岸、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日本、朝鲜半岛东部沿岸,返回故地的河流交配产卵,之后便力竭身亡。

因为毗邻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太平洋、北海道成为日本鲑鱼捕获量最高的地方,知床的罗臼和宇登吕都是北海道屈指可数的高产海港。我们参观罗臼渔业协会时,正好赶上满载鲑鱼的渔船回港,工作人员按照鲑鱼的品相分拣,装在不同的水箱里,用冰块保温,再用叉车运走。其中可以看到“鲑儿”这样的极品鲑鱼,它是日本产太平洋鲑鱼里最名贵的一种,脂肪含量比普通鲑鱼多出20%~30%,被称为“幻之鲑鱼”。

从北海道鄂霍次克海沿岸最大的城市网走,一直到知床的宇登吕和罗臼,海岸上都能看到钓鲑鱼的人。从一种重要食材到一种生活方式,在日本,鲑鱼与平常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北海道的原住民爱努人来说,鲑鱼更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为了保护鲑鱼资源,日本禁止捕捞已经洄游进入河流的鲑鱼,同时在很多鲑鱼洄游的自然河道设置繁育中心,对鲑鱼进行人工取卵繁殖,以确保这一资源能够不断延续下去。

猜你喜欢

棕熊鲑鱼北海道
嘿,冬季我们一起去北海道吧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北海道 雪国丰盈
马蹄子与北海道男人的选择
小棕熊捡漏
星球传说 鲑鱼人1
星球传说 鲑鱼人2
小心棕熊
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棕熊
鲑鱼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