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南筑梦

2015-09-10夏自钊

决策 2015年11期
关键词:淮南数据中心

夏自钊

“与全国、全省其他城市相比,淮南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任务更重,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下决心摆脱旧的路径依赖,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使淮南在转型发展中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是10月20日,淮南市委书记沈强在“全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上的一段话。

在这次动员会上,沈强做了一个长篇讲话,其中对淮南加快“调转促”极端重要性的四个层面分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经济新常态下,“以煤建市”的淮南,遭遇的问题比其他城市更突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也更加迫切。正因如此,淮南的转型升级便具有了不同于其他一般城市的特殊意义。

当下,新旧动能转换正在加速向纵深推进,淮南“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的转型之路怎么走?《决策》记者走进了正处于深度调整中的淮南市,从高新技术企业到研发孵化平台,再到经济开发区,淮南在转型升级之路上迈出的铿锵步伐,连续撞击着我们的思维,也改变着外界对一座传统煤电城市的固有印象。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从淮南最基础的“底色”改变开始的。

轻与重

的辩证法

10月22日,本刊记者在淮南高新区采访,来到正在建设中的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一组风格独特的建筑群已经拔地而起。该项目由安徽省、中科院与淮南市共建,总投资17亿元,将建成国家级新能源研究中心。对淮南来说,这将会带动能源产业链结构发生嬗变,再由产业链的改变带来经济结构的升级。

从一个新能源项目到一条产业链,再到一座城市,这种由大项目带来结构改变的新生长点,每天都在淮南发生着。我们只要深入淮南经济的深层结构,就能看到这类新项目对淮南转型的战略意义。

首先从产业结构来看,淮南长期是一煤独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偏小。根据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以来,淮南煤电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80%左右,2014年降为76%,但在安徽省依然最高。而且,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煤电产业的发展空间明显收窄,直接造成了产业上升乏力,“沉重的翅膀”显得尤为沉重。

其次从生产方式来看,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产业链条较短。2014年经济统计中的两组数据,清晰地显示出淮南的短板:一是淮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6.6亿元,仅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二是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9%,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26.9个百分点。

再从市场主体来看,淮南民营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据2014年统计公报显示,淮南市民营企业共1.5万户,分别相当于合肥的11%、芜湖的46%、蚌埠的82%,仅有两户企业进入2015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2014年淮南规上工业企业637户,分别相当于合肥的27.6%、芜湖的35%、蚌埠的83%;产值超十亿元的工业企业仅14户,经济缺少大企业支撑。

面对这样的现实基础,淮南应该怎样转?如何促?10月20日的动员大会上,淮南明确提出了“4106行动计划”,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和总抓手,打响了调转促的发令枪。

但战略形成不是一日之功。淮南转型发展的路径,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提升的过程,积累到今天,已经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的战略部署。淮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方告诉《决策》:“淮南的产业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235产业发展路径’。”具体来说,即坚持立足煤、不唯煤、延伸煤、超越煤,稳“重”强“轻”,巩固国家级煤电基地,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现代医药、光电新能源、绿色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五大高成长性产业。

围绕这个决策部署,“煤”依然是引起外界争论的焦点。然而,淮南的现实是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衔接期”,非煤产业虽然增长快,但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还不够大,就像在天平一边加个小砝码,不足以让另一端翘起来。

对此,淮南市发改委主任胡东辉告诉《决策》:“淮南提出的是‘稳重强轻’,煤电产业仍然是淮南的支柱产业之一,我们不是去削弱它,而是保持稳定发展;同时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发展非煤产业,积聚更多要素向非煤电产业倾斜,使其更快成长起来,跟煤电产业平衡,而不是有意地去压煤电产业。”

这个思路的背后,是淮南要做好“加法”和“乘法”的真功夫。

首先是实现从一块煤到上百种高端产品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煤炭附加值,这也是淮南多年的期待。在胡东辉的办公室,有一张大幅的“重点煤化工产品链及用途”示意图。在示意图显示的煤化工“产业树”上,百种煤化工产品被标注成三种不同的颜色,紫色代表淮南已经能做的,蓝色代表淮南正在做的,红色代表淮南规划做的。从这张图上,我们看到的是煤的三级跳:气—化工原料—化工产品。

其次,更高端的话语权能发挥出“乘数效应”。在淮南高新区,国家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经获得国家的授权认定,这是一个集检验检测、科研、标准制修订、信息服务、技术培训于一体的高技术服务平台。该中心的落地,标志着淮南在煤化工领域掌握了话语权。

这些都是“稳重”的实质性举措,有助于淮南转型的行稳致远。与此并行的,则是“强轻”,在非煤产业中,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异军突起,淮南正在从“煤矿工人”变身“IT男”。

“煤矿工人”

变身“IT男”

梳理淮南转型的历程,我们发现了一个让人想不到的“第一”,即淮南是华东地区第一个将云计算纳入发展战略的城市,早在2011年,淮南就提出“云海战略”。2015年9月,在安徽省云计算产业“一中心两基地”战略规划中,淮南是“两基地”之一。记者从淮南市发改委了解到,在安徽省第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申报中,在信息产业领域,淮南的综合排名仅次于合肥。

更可贵的是,淮南发展信息产业并非只是蓝图上的谋划,而是有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早在2011年“云海战略”提出后,淮南的前瞻就吸引了中国移动。2012年初,中国移动数据中心正谋划在全国布点,华东区域仅有一个点,因此竞争十分激烈,在安徽省内就有合肥、淮南、蚌埠和淮北四个城市在竞争。最终,覆盖华东的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花落淮南高新区。

“之所以选择淮南,一是淮南有安全、稳定和便宜的电;二是淮南很早就布局、研究大数据、云计算产业,这是个很关键的原因。”淮南市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虎告诉《决策》。

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项目是华东乃至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将会给处于转型发展中的淮南带来一连串的红利。该数据中心建设具有2万个机架能力的数据平台,中移动还为淮南预留了大容量的互联网出口带宽。“贵阳的机架还没有淮南多!”胡东辉介绍说,随着中国移动数据中心的入驻,各类数据企业纷至沓来。建成后,预计将孵化200家互联网企业,并吸引语音识别、区域总部、车联网等企业入驻。

继中国移动项目之后,淮南成功牵手中兴通讯,建设中兴通讯华东数据中心和安徽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打造百亿级现代信息产业园;与中关村数海数据资产评估中心合作,建设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打造千亿规模的数据交易市场;与科大讯飞合作,开展智慧城市、智能客服技术、教育信息化等应用研究与试点。

这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数据资产评估中心。该评估中心是大数据领域最前沿的业态,解决的是数据资产确权与估值问题,为数据交易扫平障碍。据悉,目前在全国仅有包括淮南在内的四个分中心。

从2013年开始,大数据作为一个新产业在各地兴起,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和雷同竞争?淮南找到了符合自身产业特色的答案。淮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方强调说:“‘互联网+’在淮南加什么?就是+能源。淮南要推进能源互联网发展,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体系建设。”

按照智慧能源的未来规划,淮南将在三个领域展开差异化竞争:一是打造能源大数据中心,对能源企业的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和处理;二是瓦斯治理领域各种数据的运用,依托国家级瓦斯治理研究中心,将淮南打造成全国的瓦斯治理数据处理中心;三是煤电数据中心,对煤电行业的数据进行挖掘、整理、交易,可以直接指导生产。“淮南不做普通的大数据分析,我们要做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大数据,比如未来淮南将建立电力大数据中心,这个数据的应用会非常广泛。”胡东辉介绍说。

厚植优势

与动能转换

淮南采访归来,正值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公报说:“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在淮南的所见所闻所思,记者发现淮南目前奋力在做的事情正是“厚植发展优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亦贯穿其中。

对于淮南来说,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惟有创新驱动别无他途。2014年6月,淮南成为安徽省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2015年7月30日,淮南市《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

记者发现,淮南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特别重视创新载体建设,从而有效避免了空谈创新的弊病。其中,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值得特别关注。

按照淮南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扶持管理办法》,围绕主导产业、高成长性产业,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本参与,采取政府参股、财政资助等方式,力争每个产业建设一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这个创新载体集聚创新资源,增强创新能力。

在产业技术研究院之外,淮南还打造出诸多发展平台,为创业创新者筑巢。

位于淮南高新区的江淮云产业平台是一个典型的“双创”平台,这里曾诞生过安徽第一批众创空间。目前,江淮云平台已经汇聚了近百家轻资产企业,其中有图联科技、壹土网络等本土知名企业,还有科大讯飞、中意之旅等外地实力名企。站在江淮云一楼大厅企业铭牌前,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自信地说:“在这一行行企业的名单里,将诞生淮南的明日之星!”

距离江淮云产业平台一路之隔,是尖顶红瓦、颇有学院建筑风格的淮南智慧谷科技研发孵化平台。该平台目前已与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合工大、中科大四家签订了合作协议。

淮南还与中科院结下了不解之缘。淮南先后两次牵手中科院,成功引进两个高端研究机构,一个是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作成立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另一个是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目前,两家机构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研发成果也已接近产业化阶段。未来,新能源研究中心将成为新能源研发、检测和设备生产的国家级中心;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将广泛应用于无人机行业和大气污染治理等领域。

目前,从单个来看,这些都是一个个项目,但如果所有项目积聚在一起,就会变成淮南的发展优势,并实现深层次的新旧动能转换。经济新常态下,淮南为转型升级做出的这些努力,更值得“点赞”。

但要真正实现浴火重生,决不是一时之功,拼的是耐力、信心,还要有梦想。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说,“人是要有点梦想,万一实现了呢?”一个创业者如此,一座奋力前行的城市更要如此,这不仅是为创业者筑巢,更是为美好未来筑梦。

猜你喜欢

淮南数据中心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数据中心制冷节能技术及应用
民航绿色云数据中心PUE控制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基于云计算的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实现与应用
民国时期淮南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安徽淮南地区秋冬茬番茄育苗技术探讨
Overlay Network技术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