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外交思想新寓意

2015-09-10鞠桂萍

人民论坛 2015年2期

鞠桂萍

【摘要】文章从外交新思想、新格局、新风格三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新的国际视野,突出强调我国对外工作如何凸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突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认真领会和掌握这些思想和理论观点,对我们把握国际形势,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 外交思想 新寓意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提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①习近平外交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注重以新思路、新视角观察和处理问题,在继承中有创新,在坚持中有发展,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展望未来,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

习近平外交新思想

中国梦的世界视域。“中国梦”也是世界梦,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随着中国梦的广泛传播、中国梦作为中国理念的特色越来越凸显。习近平在非洲参加“金砖会议”时提出了“世界梦”。他指出,中国人民有伟大的中国梦,非洲人民有联合自强、共同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两国人民要共同合作,实现各自的梦想,同世界人民一道,实现和平、繁荣的世界梦,从而为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和平和共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③。在同奥巴马总统会晤时,他提出,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梦与美国梦,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是相通”的④。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追求幸福的梦,奉献世界的梦。奥朗德总统也提出了法国梦。中国梦是法国的机遇,法国梦也是中国的机遇。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希望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和法国梦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中法梦”。

中国梦在外交领域的新寓意。一方面,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有和平发展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另一方面,“中国梦”同样给世界的和平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机遇。把中国梦置于世界宽广的视野和胸怀之中,中国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为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最伟大的贡献。

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来的不懈追求。习近平强调,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他在接受五国记者(土、俄、哈、乌、吉)联合采访时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决不放弃自身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他指出“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历经苦难,中国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在柏林发表演讲强调,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讲话中,他铿锵有力地提出:“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多边不要单边,要对话不要对抗”“中国愿意同欧盟一道,让和平的阳光驱走战争的阴霾”。习近平的欧洲之行,雄辩地证明了中国是一支坚定的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习近平在刚果共和国议会的演讲提出: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始终是非洲全天候的好朋友、好伙伴。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他提出:要坚持合作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发展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进步的根本途径,是中墨两国共同面临的最重要议程。他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提出: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他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同各大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从而来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

构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在2012年2月访美期间提出,要构建“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倡议。2012年5月,中美双方以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在北京召开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习近平在同奥巴马的会晤中,阐述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有利条件:政治意愿、丰富积累、机制保障、民意基础、未来空间;提出了不断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建议:加强对话、增加互信、发展合作、管控分歧;精辟地概括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习近平提出,中美关系不能被问题牵鼻子走,只要相互尊重中美关系就能稳坐钓鱼台。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他又一次提出,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对发展中国家的义利观的思想。中国人从古至今非常注重“义”的价值。习近平强调对发展中国家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义,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利,恪守互利共赢原则,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周边国家,也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政治上,坚持公道正义,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原则。经济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国家,要考虑他们的利益,不以邻为壑。习近平外交工作中的义利观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对做好新时期的外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开放理论。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并提出要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既传承了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也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丝绸之路经济带”穿越了亚欧18个国家,涵盖40个国家,覆盖人口约30亿,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和5个观察员(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和印度),都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我们有责任把丝绸之路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在出访东盟国家时他又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一道,加强海上合作,“海上丝绸之路”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倡导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习近平在2013年10月3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指出,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中国和东盟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双方将坚持讲信修睦,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守望相助,坚持心心相印,坚持开放包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建设—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和本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从50年前中非建立兄弟般的情谊到50年后中非达成“真、实、亲、诚”的合作理念。习近平提出,对待非洲朋友,要讲一个“真”字;对非合作,要讲一个“实”字;对中非友好,要讲一个“亲”字;对合作中的问题,要讲一个“诚”字。“真”是最可贵的。历史上中国非常珍视中非的传统友谊,一贯尊重非洲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不干涉非洲国家的内政。习近平强调“这一点绝不会因为中国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而发生变化。”中国对非洲朋友始终守信重义,历来都不折不扣地落实自己提出的援非项目,得到非洲国家一致称赞。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不断扩大同非洲的投融资合、提供贷款、人文交流,积极实施“非洲人才计划”等。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同时也真诚希望欧美等所有国家同非洲进行良性的合作。

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他指出“我们将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还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提出同周边国家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2013年10月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同周边国家坚持“亲、诚、惠、容”的思想。亲,是指中国将巩固同周边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友好情谊;诚,是指中国将坚持对周边国家以诚待人、以信取人的相处之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真诚地付出,赢得周边国家的尊重、信任和支持;惠,即互惠互利,是指中国将履行惠及周边,与周边国家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把中国和周边国家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使双方在共同的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容,是指中国将更好地展示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大国胸怀。这“四字箴言”也是新形势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生动宣言,将引领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不断深入发展。

提出了中国的核安全观新理念。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时,首次阐述了中国核安全观,提出:我们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理性,突出的是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协调,阐明的是核安全领域国家自主与国际合作的关系;并进,强调的是发展与安全、权利与义务、自主与协作、治标与治本的协同并进。这一核安全观的战略性,在于其指出了只有建立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合作体系,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核恐怖主义及核扩散问题。

习近平外交新格局

全方位的外交格局。迄今为止,习近平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既有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强国,也有坦桑尼亚、刚果等小国穷国;有近在咫尺的韩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邻国,也有远隔万里的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既有坦桑尼亚、南非、刚果等非洲国家,也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形成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双边与多边、公共外交与热点问题的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

多层次的外交格局。在习近平外交活动中,既有首脑外交,又有多边外交,首脑外交是重中之重。习近平作为国家元首,他的出访带动了世界的“中国风”。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了重要的积极的成果。在11天的欧洲之行中,开创了很多个“第一次”:担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访问欧盟国家,中荷建交后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荷兰,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欧盟总部,第一次在出访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等等。

宽领域的外交格局。所谓的宽领域,指的是外交活动既涉及政治、经济,又涉及军事、人文,形成全方位的外交局面。

经济方面:首先,对外开放是经济外交的生命线。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外交,以经济外交促进开放、深化改革。其次,加强经贸合作。在俄罗斯,双方共签订了32项合作项目,数额大,期限长,被称为“世纪合同”。双方还就两国地方合作形成重要共识,开辟了中俄互利合作的新领域。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经济外交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充分发挥经贸合作在双边关系中的“压舱石”和“推进器”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外交打开新局面。再次,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合作理念。习近平欧洲之行同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签署了120多项合作协议,涉及金融、交通、食品、能源、新兴行业、文化合作等领域,不断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走出一条追求自身利益与促进世界共同利益相辅相成、和谐共融的发展道路。

政治方面:在地区层面,强调“亚洲”,让亚洲回归“共同发展”与“地区合作”的主题。在全球层面,主张“开放包容”,完善“全球治理机制”。

军事方面:积极推动大国合作。与俄罗斯、美国和欧盟集团等主要国家建立了军事交往,进行“海上联合—2013”联合演习、“和平使命—2013”联合反恐演习。广泛开展多边军事外交活动,积极参与维护国际安全事务和人道主义救援。

人文方面: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中外交流。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提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习近平外交新风格

内心自信。习近平出访和接待中处处展现着自信的风格。“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些话语,浅显、易懂、生动、鲜活,但又深刻、睿智、从容、自信、包容。习近平在到欧洲访问的每一个地方发表的演讲都充满了文化的底蕴。在文化的交融和互鉴中,中国梦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变得生动而鲜活,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在欧洲人的意识中变得清晰起来。这种润物无声的文化外交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立场鲜明。强调我们决不能放弃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态度亲和。习近平是一位自信、务实、睿智、友善的领导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善于讲故事拉近与民众距离,善于运用中国智慧阐述政治观点。

作风务实。习近平的外交“首秀”行程9天,但日程紧凑:出席66场活动,举行32场会谈和会见,发表20次讲话。在美国2天,与奥巴马两度会晤,一次工作晚宴,交流的时间超过8个小时。欧洲之行,共11天,84场活动,会见27位国际政要,发表4篇署名文章,3次讲话,3次演讲,同4国签订120多项协议。

习近平外交的新思想、新格局、新风格,必然会迎来中国外交的新时代。

(作者为大连工业大学思政部副教授)

责编 / 于岩(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