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上不读书的人

2015-09-10

中国国家旅游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盲生活

我们一般很少意识到书籍的力量,因为在我们日常工作的圈子里,书总是太过于平凡,以致我们并不怀着常看常新的感激之情,去注意它的新奇之处。阅读差不多已经成了一种身体机能,成了一种下意识动作。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摆在我们手边,早已是那种不言而喻与我们共存、伴我们共存的东西;我们拿过一本书来,总那么懒洋洋、淡然漠然,就像拿过来一件上衣、一只手套、一根烟、一件随便什么成批生产的大路货一样。有价值的东西,凡是容易到手的,都引不起人对它肃然起敬;只有在真正创造性的,在我们存在的深思熟虑和从内心观察的瞬间,平平常常和屡见不鲜的才重新化为神奇。只有在这样的思考的时刻,我们才会敬畏地觉察到这种魔力般的和震撼灵魂的力量,这种力量从书本进入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在20世纪的今天,离开书的奇迹,就无法再思考我们内心的生活。

这种瞬间是很少有的;正因为少有,保持得才长久,往往会在记忆里保持多少年。我还一清二楚地记得那个地点、那个日子、那个时刻,当时我断然领悟到,我隐秘的内心世界,与书中看得见又看不见的另一个世界,是怎样对比鲜明又富有创造活力地交织在一起。我看,对我这种心灵的顿悟并不算讲得过甚其词,因为尽管是个人的,但这种经历和认识的瞬间,远远超出了自我。

当时我二十六岁的样子,已经写过几本书了,我正乘船旅行,是一艘意大利船,在地中海,从热那亚到那不勒斯,从那不勒斯到突尼斯,从那里再到阿尔及尔。这得熬多少天。船上几乎是空的,于是我常常跟一个意大利青年船员聊天。他是个地道的低级服务人员,管扫舱房、擦甲板以及诸如此类的服务工作。从人类的等级序列来看,这类工作是微不足道的。这能干的小伙子,棕头发,黑眼睛,笑的时候牙齿白灿灿露出唇外,看着他实在有趣。他爱笑,说意大利语伶牙俐齿,喜欢像唱歌一样,而且绝不会忘记,给这种音乐加上生动的手势。他凭着表演天赋,对每个人的姿势都进行漫画式的模仿,学船长满嘴没牙那样说话,学那个英国老人身子僵直、左肩前倾在甲板上行走,学那个人们一看腆着的大肚子就能判定的厨子,开完饭以后在旅客面前趾高气扬的派头。跟这棕发顽童,这额头凸出亮堂、臂上刺有花纹的小伙子聊天,是件开心事,因为他像小羊羔一样温良驯顺——据他告诉我,他在故乡利帕里群岛曾放过好几年羊。他立即看出来我喜欢他,跟他说话比跟船上哪个人都更乐意。他就把知道的一切都讲给我听,毫无保留。航行两天以后,我们怎么说都有点儿像朋友或是同事了。就在这时,突然在我们之间耸起了一堵看不见的墙。

我们这艘船在那不勒斯靠岸,装上旅客、煤、蔬菜、邮件和港口通常买得到的食品,就又重新起航。又看见傲然的婆西立普城蹲在那个小山冈上了,维苏威火山上的云轻细缭绕,像纸烟头上飘起的淡烟。这时,他蓦然急匆匆地向我蹲过来,笑容溢满唇齿,得意洋洋地给我举一封揉皱的信。这是他刚收到的,求我念给他听。

开头我还没反应过来。我以为,乔万尼这小伙子收到了一封外语信,法语的或德语的。信可能是一个什么姑娘写来的。他肯定为姑娘们所喜爱,这我理解。他可能是想叫我把这个佳音给他译成意大利语吧。然而不是这样,信是意大利文写的。那他想干什么呢?叫我给他念个什么呢?可是不行,他一再重复,几乎是强行地,叫我给他念信,一定得念。我一下全明白了:这小子英俊机敏、风度翩翩、举止自然得体,可在他们国家的人口统计中,属于百分之七八那一类,不识字,是个文盲。我一下简直想不起来,在欧洲正在消失的这一类人中,我什么时候曾跟这样的一个人交谈过。在我打过交道的人中,这个乔万尼是第一个不会识文断字的欧洲人。我看着他简直惊住了,不再把他当成朋友,当成同事,而把他当成怪物。随后,我自然还是给他念了信。信是一个什么叫玛利亚或是卡罗利娜的女裁缝写的,信中不过是各国的少男少女用各种语言写的那些话。

念信的时候,他死盯着我的嘴;我发现他努力要记住每一句话。想听清楚、记清楚的紧张劲儿,使他眉上的皮肤皱起来,挤出一脸苦相。我把信念了两遍,念得很慢,很清楚。他每句话都往心里听,越听越满意,眼睛开始放光,嘴唇咧得像夏天的红玫瑰。这时,从船栏杆那边走过来一个当官的,他就赶紧溜了。

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全部缘由。但这真实的经历,在我心里却刚刚开头。我躺到一把躺椅上,仰望着柔和的夜色。这个意外的发现,使我平静不下来。我头一回见到一个文盲,还是个欧洲人。我认为他机敏,还曾和他交谈,像对待同事一样。这么个不识字的脑子,怎么能反映这个世界:这件事迫使我深思,甚至使我痛苦。我试图设想,不识字该会是个什么样子,试图从这种文盲的角度去考虑事情。他拿起一张报纸,看不懂。拿起一本书,掂在手里比木头轻、比铁轻、长长方方、有棱有角、花花绿绿,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于是他又撂下,不知道拿来干什么好。他停在书店门口吧,那些红黄绿白、漂漂亮亮、长长方方、脊背烫金的东西,对他来说,只是画上的水果,或是打不开瓶盖的香水,隔着瓶子闻不到香味。跟他提起歌德呀、但丁呀、雪莱呀,这些神圣的名字不会告诉他任何东西,只是些没有生气的音节,没有意义的声音,轻飘飘的。对一开卷顿时就会有扑面而来的无穷欢畅,像银色的月光透出死气沉沉的层云,这个精神穷人是根本想象不出来的。他体会不到,在心灵强烈的震撼中,书中描写的人物命运,会突然与人自己的命运相契合。而他用墙把自己整个围起来,过的是穴居人不见天日的生活,因为他不会看书;我问自己,从有联系的整体中分离出来,就算没有憋死,没有穷死,这种日子人怎么受得了呢?光知道眼睛偶然看到的,耳朵偶然听到的,除此外一无所知,这怎么受得了呢?离开书里渗出的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大气,人怎么能呼吸呢?我越来越激动,试图去推想没有阅读能力、被关在精神世界门外的人,会是个什么样子。我自费精力,人为地去为他建立生活方式,因为这简直就像学者凭着木桩建筑的遗迹,试图去追述短头人或是石器时代的人怎样生活一样。我实在没法子钻进从来没看过书的人脑子里去,实在没法子钻进从来没看过书的欧洲人思维方式里去。我无能为力,就像聋子靠别人的描述,去想象音乐是什么样子。

正因为我不明白文盲的心态,所以我试着设想,离开书我自己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这样来帮我考虑。于是我一开头就设想,在我的生活圈子里,把从文字传播中、特别是从书中得来的一切,暂时全部抛开,这样来思考问题。可是这根本行不通。因为借助知识、经验、感受能力——比亲身经历更进一层——借助来自书本和教育世界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所得来的一切,如果我试图把这一切都摆脱掉,那作为自我的这个我所感受到的,几乎就什么也不剩了。我考虑什么事情,考虑什么问题,随时随地都要靠从书里经历和记住的一切来进行。有了读来的和学来的一切,每一个词都会引起无数的联想。古代两千年的争斗和史实,以及无数与此有关的,都会从记忆里翻涌而出;我小时候读过和学过的一切,都会来丰富这做梦也记得的词。我知道,跳出个人经验,把书中保存的来自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各种人的一切,一下尽收心底,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视野开阔、联系广泛地去思考,才能多侧面地去观察世界。这是一种唯一正确的最佳方案,是一种赠品,或者说是一种恩惠。

我也愕然地看到,被书本拒之门外的人,只能多么狭隘地去感受世界。再说,对这一切思之再三,我能有为别人意外的遭遇而感动这种性情,能如此强烈地感到,这可怜的乔万尼缺乏人世间高层次的乐趣,这不也该归功于我从事创作活动的研究吗?因为我们读书,不就是发自内心地去和陌生人一同经历,用他们的眼睛观看,用他们的脑子思考吗?由于这瞬间发生的事情生动而有意义,如今我总是会想起从读书得来的无数快慰,越想越激动,越想越心怀感激。

这类事例我心里一个接一个,就像天上的星星挨着星星,使我的生活从狭隘无知中扩展的,为我将有价值的东西按等级分类的,给小时候的我刺激和经验的,不是我当时尚未成熟的细瘦身量所能承受的:这一个个的事例,我都还记得。

越是深思,我越是认识到,我们的精神世界是由千百万单个的印象构成的,其中只有极小一部分来自亲眼所见,亲身所历,而其他一切,本质的交织一起的主体,则应归功于书本、阅读、传播和学习。对这一切进行深思,是妙不可言的。读书得来的快慰,那早已遗忘的,会蓦地又泛起心头,泛起一个会使我又想起另一个,如同我想从头上丝绒一样的夜空中去数星星,总有漏掉的和新出现的冒出来,弄得我数不下去一样,透视内心世界的时候,我也看出来,我们还有另一个星空,明光透亮,由多得数不清的点点火花构成的、由我们能够享受到的智慧成果构成的另一个天地。它闪闪发亮,围着我们旋转,还溢出神奇的乐声。我与书还从来没有像这一瞬间这么贴近。

乔万尼这个文盲长得跟我们一样,由于有这样的缺陷,就不能心向往之、精力充沛地闯入这个更高的境界。在与他短暂的交往中,我感受到了,书——把怀中天地永远向文化人敞开的书,所具有的全部魅力。那些写下的、印下的、在文化人口头流传的,谁如果用无限广阔的整个胸怀,去对其中的价值进行再认识,不管从一本书里也好,从这一切所包含的全部生活也好,他都会对今天困住许多人甚至聪明人的悲观情绪,充满同情地感到好笑。这些人抱怨说,读书的时代结束了,如今轮到技术来发言了;留声机、收音机、电影摄影机等,传播言论,传播思想,都是更精巧、更方便的媒介,已经在开始排挤书了,书传播文化的历史使命眼看就要过去了。可这看得多么近,想得多么窄啊!技术是创造了惊人的奇迹,可也无法跟书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相比,更不要说是超过了!化学还从来没有发明一种爆炸物,像书那样影响深远,轰动世界;也没有锻出一种铜板、铁水泥,经用的程度比得上这一小摞印了字的纸;也还没有什么电光源能为人排疑解惑,像有些薄薄一本的书那样;也根本没有什么人工电流比得上书那样,一接触就使人心里充满印好的名言。书,被最大的压缩力压缩,形式最紧凑、最多样,不会随着时间衰老,随着时间变化,被时间毁掉。书根本不用害怕技术,因为技术本身除了靠书,还能从哪里学到东西,来改进自己呢?无论在哪里,不光对我们自己的生活,书都是一切知识的关键,一切科学的开端。跟书越接近,人对整个生活的见识也就会越深,因为爱书的人不光用自己的眼睛,还用无数人心灵的眼睛去观照;靠书这个出色的助手去闯世界,就会事半而功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自传《昨日的世界》等。

猜你喜欢

文盲生活
《假文盲》的启示
“新文盲时代”
明证
生活感悟
跟踪导练(四)5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全民扫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