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铮:华语影片最高票房导演的理财日记

2015-09-10冯伟杰

投资与理财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宁浩徐峥

冯伟杰

2015年9月25日,徐峥导演的电影《港囧》将正式上映。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都不由自主会想起2012年底他拍的那部电影《泰囧》,上映首周票房达到3.1亿人民币,创造华语片首周票房纪录,最终以12.67亿元票房一举创造华语影坛史上最高票房。徐峥本人拿到4000万票房分成,同时被推向“华语影片最高票房导演”的巅峰。

大家都在关心,《港囧》又将取得什么样的票房呢?

然而,徐峥关注的不止这些。记者注意到,《港囧》还未上映,徐峥的下一部电影《印囧》就已经在广电总局备案了。徐峥的眼界十分长远,他本人擅长投资理财,炒楼、炒股、炒期货、收藏古董和投资林业......几乎无所不包。

投资电视剧:从《春光灿烂猪八戒》说起

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徐峥演了一段时间话剧。1998年,因出演《股票的颜色》,徐峥还获得了戏剧界最高奖项第十届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奖。那个时候的徐峥,对理财还没什么概念,如同他自己所说:“存折里的数字就和我的头发一样,我很少见到,也几乎没怎么去在乎过。”

有一次因为一块钱,徐峥闹出了笑话。这件囧事直到现在还被朋友们当成聚会时的段子广为传播。有一年徐峥在怀柔拍戏,有一天提早收工,开着车兴冲冲地就往家里赶,等到高速公路收费站才发现,钱包忘在拍戏前的那件衣服兜里了,回头看这一路已经开出好几十里了。满车厢地找钱吧,但凑来凑去,车里加油剩下的钱怎么凑就是差一块钱。徐峥心想咱就厚着脸皮刷刷自己这脸卡吧。结果伎俩没奏效,售票员特别有原则,坚持要他付清那一块钱。好在后来一位好心人主动走来借给徐峥一块钱这免除了尴尬。但第二天看报纸才知道,这位好心人原来是一记者,而徐峥被拦下、找钱、凑笑脸的全过程都被拍了下来,新闻标题是“明星也差钱”。类似这种因为钱闹出的马大哈事件后来在徐峥身上还发生过不少。

徐峥真正开始理清钱,就是在他30岁那年,就在话剧事业处于巅峰之时,徐峥却义无反顾决定去北京影视圈发展,成了北漂。在长达大半年的时间里,徐峥没有接到像样的角色。窘境之下,朋友们都建议他回到上海,但徐峥选择了坚守,继续寻找到突破的机会。

后来偶然的机会,徐峥遇到了《春光灿烂猪八戒》这个剧本。这是一部投资人都不看好的无厘头式的作品,承诺的投资也迟迟不肯兑付。没有钱,戏没法拍,导演对外发话:“谁给拉来投资,谁就演主角。”急冲冲的徐峥于是揣着存折就跑去找导演了。当着面打开存折,坦白地对导演说:“这是我所有的积蓄,够不够?”

结局大家都知道了,这部戏使得徐峥一炮而红。其实徐峥不是头脑发热,在作出这个决定前,徐峥认真地看过剧本,“虽然剧情比较‘弱智’,但猪八戒这个人物的确非常适合我,并且这部剧的投资不多,即便收视率惨淡,收回成本的压力也不大”。朋友们都以为他疯了,但是电视剧播出后,却很反转,收视率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分到徐峥手上的红利比片酬还多出一倍,同时他也跻身国内一线喜剧演员行列。

投资电影:从《疯狂的石头》开始

渐渐地,投资电视剧尝到甜头的徐峥萌生了更多想法——转战大银幕,但尽管他有着深厚的喜剧演出功底,却一直没有等到大牌导演的垂青。之后徐峥发现,自己无缘触“电”,并不是自己名气和演技的问题,而是影视市场的问题。时下但凡大制作、大导演,背后的投资人不是煤老板就是地产商,徐峥的那点“加盟费”根本入不了法眼。执拗的“势利眼”徐峥并没有放弃,而是把目光转向了颇具潜质、有电影理想但穷困潦倒的小导演。

宁浩成为徐峥轻松傍上的第一位“穷”导演。当时,宁浩在影视圈已经小有名气,但很小众,只在一些小圈子里有知名度,此前拍过的几部文艺片都是赔本赚吆喝。为了还清债务,宁浩无法免俗地转向商业片——《疯狂的石头》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刘德华作为出品人,一下子投了2000万元,但影片拍摄仍面临资金缺口。那时,徐峥和宁浩还不熟,他就通过中间人,委婉地转告宁浩:如果需要,他也可以像刘德华那样大手笔出资,回报暂且可以不谈,只要求能客串角色,并在演员表中出现他的名字。

宁浩被这个自己找上门来的财神爷的诚意所打动,让徐峥在《疯狂的石头》里客串了个贪婪狡诈的冯海,还将他的名字排在所有演员之前前。原本宁浩想为仗义疏财的徐峥安排个更重要的角色,,但但当时主角已经定了,没想到,这反而合了徐峥的意,其其实他压根就不想演主角——如果初涉大银幕演砸了,以后后就别想再翻身了。《疯狂的石头》里徐峥的戏份虽然不不多多,但因为演得到位,他和主角黄渤都红了。

凭借该片,宁浩“不差钱”了,同时他觉得徐峥这人不错,两人成为了交心的朋友。“疯狂系列”成为一个电影品牌,没过多久,宁浩和徐峥又邀上黄渤,先后合作了《疯狂的赛车》等卖座电影。随着这些小成本电影的走俏,徐峥将自己经营成了大牌明星。

成名之后,很多导演想拉徐峥投资自己的电影,有的承诺让他出演男一号,也有的拍着胸脯向他保证一旦拍成了票房收入绝对过亿。徐峥非常冷静,对这样画大饼的导演一毛不拔,吃亏的事他不干。

后来又陆续有几次这样投资的经历,徐峥慢慢积累了经验,但对金钱更为专业的感受,却是来源于他演的一部话剧——《资本·论》。这是一部非常特别的话剧艺术探索佳作,也是徐峥从影以来接触专业术语最多的一部剧,更是对徐峥经济学启蒙的开端。

《资本·论》灵感来自马克思著作《资本论》,现实则是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但熟悉徐峥的人都知道,他从来不去玩什么股票啊基金的,不喜欢理财,更不用说懂经济学了。而那次,徐峥却需要像一位经济学家一样,在剧中向观众解释什么是“剩余价值”、“资本运作”,什么是“商品产生和交换流通”、“财富的积累与膨胀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为了更好地演出,徐峥从《资本论》原著到漫画版《资本论》,各种经济学的著作,和资本相关的电影,比如卓别林的电影,都找来看了个遍。到最后,徐峥除了凭借这个戏获得了一个专业演艺类奖项的肯定外,还能把次贷危机说得头头是道,基本都可以出去讲故事和忽悠人了。这也使得徐峥对金钱有了更专业的角度,对于理财、金钱的规划,最重要的是如何用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有了自己的心得,而这点对于他日后拍摄第一部电影作品和开办工作室都有很大帮助。

后来一些投资机构、理财机构找到徐峥,希望投资他的电影赚取更大的利益,但徐峥对这些说话天花乱坠的专业人士冷眼相待,徐峥不像许多明星对投资毫无意识,而他在资本和市场上更灵活和熟稔,“与其把真金白银交给别人去打理,还不如向赚钱的好榜样学习”。善于理财的徐峥靠自己在市场里的好人缘,学着理财和投资。

徐峥有个铁哥们儿是广告商,在其朋友圈子里算是最有经济头脑的,徐峥就照猫画虎跟着他学投资。朋友热衷投资房产,徐峥就跟着投房产:朋友买东三环的小公寓,徐峥跟着买;朋友卖,徐峥也跟着卖。后来,写字楼租金市场疯涨,徐峥又跟着这个朋友投资写字楼,赚翻好几倍。出手最大方的一次,两人共同出资,买了闹市区的一层楼,两年后转手,价格翻了一番。经济危机时,房市一跌再跌,炒房客纷纷低价抛售积压的房产,广告商朋友却乘机低价购进好几套单元。徐峥也想跟,身边的朋友都觉得这样太冒险了。徐峥却很坚定:赚大钱本来就是有风险的。他用尽半生积蓄买了好几处房产,半年后,全球经济走出危机阴霾,房价疯狂上涨,徐峥赚得盆满钵满。财运带动了人脉,在投资领域小有建树的徐峥身边出现了更多富有经济头脑的朋友。文化人徐峥转身变生意人,经常参加一些投资机构举办的交流会,目的也是为了多认识这类朋友。刚开始,这些人还借口“投资有风险”,不愿意向徐峥吐露半点投资信息。徐峥也不气馁,有新电影上映时,第一时间给对方奉送首映场的票。一些企业老总经常为旗下的产品找代言人,徐峥尽可能地在圈中帮他们物色最适合的大牌演员......渐渐地,这些人被徐峥的真诚打动,开始叫他“徐总”,为他的投资出谋划策。

如今,徐峥已经成为实力雄厚的亿万富翁,然而,说起自己的消费观,徐峥这样描述道:“对于我来说,买东西有一个适度的价格范围。如果非常非常喜欢这个东西,可能根本不问它的价钱,根本不会跟别人砍价,如果看到很便宜很合适的,我买了也会很高兴。如果戴了一个很好玩的什么东西,朋友见面有谈资了这很好。但是物件毕竟就是物件,哪怕它是古董那也是个物件。”

猜你喜欢

宁浩徐峥
谁最怕过新年?
宁浩,累了!
徐峥 从“猪八戒”到“药神”
婚姻如树,只是不会自己生长
徐峥:理财不““囧”
那些年,追逐爱情的女汉子
宁浩的安魂曲与迷魂记——兼及新世纪中国电影的类型化
宁浩《玩命》纯喜剧 徐峥黄渤变互助